值得一提的是,商周部落并非同源,商部落起源于北部的燕山地区,而周国则在西部(陕西)。商汤灭夏称霸中原时,周人还很弱小,还在戎狄部落中挣扎求生。
直到古公亶父(周太王)带领部落迁徙到周原(岐山),周部落才逐渐发展起来。不过,周太王显然对西岐的号角并不满意。据《诗经》载:“(周太王)居齐之阳,实始建商。”话说早在周武王的曾祖父在位的时候,周人就已经有了灭商的打算。
那么商朝是如何对待这个异己的诸侯国的呢?
古公亶父死后,幼子季历即位。据发现的《古竹书纪事》记载:商王武夷(纣王的曾祖父)赏赐季历“三里田地,十玉珏,八匹骏马”,并娶商朝贵族任氏通婚娶,娶太任为妻室。以联姻的形式全力支持周人对戎狄的战争。
正是在强大的商朝支持下,季历先后在咸阳东北灭了陈国,在西边打败了归戎、义渠,据相关记载,武丁还任命他为殷祭司。然而,野心勃勃的季历公然东进,先后攻打晋冀地区的“燕京戎”和“禹武之戎”,军事力量洞穿了商朝的版图。(纣王的祖父)大为不悦,召季历到京城杀了他。
季历东进的失败,并没有让周的继任王姬昌放弃对商朝的军事挑衅。据陕西省周原考古学家发现的周人一号卜甲记载,周文王曾向先祖发誓,要遵循商汤的正道(即取而代之)。
对于这场战争,《古竹书纪事》只用了几个数字:“夷帝居殷,二年周伐商。”进攻商朝。当然,由于实力差距,战争的结果是周人战败,下任的商纣王“困西伯于尉犁”。
当然,纣王将周文王囚禁在羑里,并不是因为《周本纪》中所说的周文王姬昌“积仁厚德”、纣王“弱残暴”。屡次攻击皇帝。在他看来,文王入狱其实罪有应得。
对于屡犯边境的诸侯国首领,纣王大为宽容,没有杀他,而是软禁在羑里城。纣王之所以如此对待,主要是出于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考虑。
后期殷商统治时期,东夷各部落(甲骨文称“人方”)屡次造反,牵制了大批商朝士兵。因此,纣王不得不集中兵力征讨东夷。
至于西方的周国,则采取了柔媚政策。
一方面,他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周文王,继续建立联姻关系;
陕西岐山凤初村11号灰出土的甲骨上,记载了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夷望天,至于丝,望开天”,甲骨的形制和字迹特征属于周人。衣王是指殷王,后面的“王”是指纣王。
周人从文王开始称王(不追谥),所以这里的这段话是指商纣王和周文王一起在丝绸之地打猎。这几个数字告诉我们,商纣竭力平息与纣的矛盾。
周文王出狱归国后,也表现出对商朝的极大“从属”。
《仪周书》曰:“文王会合六国诸侯,以商。”
周文王的做法赢得了纣王的信任,纣王不仅将驻扎在黎地的商军迁往东夷,还把征伐权授予了周文王。但是,周文王利用了纣王的信任,在灭掉了周围的密须、阮、巩等国之后,于44年征服了齐国(即黎国)和崇国(忠于商朝)47年(皇室)。
在陕西周原发现的周人甲骨文中,这也印证了周文王晚年的伐蜀、伐巢、伐密、征伐等军事行动。
周文王积极顺从,消极违背,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李贵尚在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记载了武王征商的功绩:“甲子时,武王只征商。”
这充分说明商纣王没有采取有效行动应对来自西周的军事威胁。
在神话系列中,人们把那时候的政治行动,描述成了与天道有关,我们已经清楚了一个观点,至少夏商周的统治者与天道有关,不用说,夏朝的天道干扰太大了。这个王朝开始混乱,人类开始反抗天道,但还没有走得太远就被商朝给灭了。事实上,商朝是天上的一颗棋子。在天劫手中,商朝建立后,开始兴起盲目的天道崇拜。天劫将之前的天书《连山》重新编修,改为《鬼藏》,重新创制了祭祀之法。历代统治者都必须严格遵守天道。即便是在这个朝代,也出现了“活祭”之法,让人畏惧上天,这是一个衰败的朝代无可厚非。
但到了纣王,一切都变了。西周纣王所列举的暴行中,有一项被称为“不慎祭祀”。虽不见纣王的种种功绩,但也算不上愚君。只是后世的丑恶实在是太严重了。为什么丑陋?最大的受益者是周朝。正好为“武王伐纣”找了个好借口。自从纣王逐渐放弃祭祀,人们对上天的恐惧开始减少,但这也让上天开始怀疑纣王的忠诚,纣王起兵“征兵”,将奴隶的祭祀改为歌唱祭祀。武王的举动,让诸侯渐渐明白,纣王是真的要聚众反天。
于是,武王伐纣开始了,对商王朝的天罚开始降临。
按照神话,很有可能是为了阻止天道进一步干涉人间的事务,希望人间能够建立自己的政权。人界变成了家族世界,但是这样的操作却影响到了人界,在很多人的底线。
于是,就有了商周的出现。这里奈何又被毁灭了。
听起来很复杂,你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