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485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6分钟)
明朝藩王选讲系列,到今天即将迎来最后一个支系的讲述。
理论上讲,我们前面两辑提及的神宗五子常浩,六子常润,是否能成支系还另说,因为正史中均无以上两位的子嗣王爵承袭记录,部分史料皆来自于民间。
而今日之主角,却是实实在在的明朝最后一个支系,这一支还出了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朱由榔。
这一支系的最终消亡也标志着明朝近三百年历史的彻底结束。
今日,我们讲述神宗第七子桂王朱常瀛及其支系的故事,顺带结束明朝藩王选讲系列。
陈宝国曾演过明太祖、明世宗,也曾扮演过朱常瀛
常润胞弟曰常瀛,生而丧母独长成。
公元1597年4月25日,34岁的万历帝还没有确认谁是太子,他的心思还在一心想着如何扶正宠妃郑氏所生的老三朱常洵。
但就在这一天,皇宫里传来喜讯,于三年前曾诞下皇子朱常润的李敬妃再次产子,此次再得一子,是为万历帝第七子。根据谱系五行,此子被命名为朱常瀛。
我们过往讲述了21辑明帝系列,57辑明王系列,几乎能找到一个共同点,即是明朝中后期,不管是皇宫还是各王府,都呈现出子女存活率极低的现象。究其原因,很难一两句说话清楚,但这肯定与当时传统医学体系下,对于新生儿以及产妇的护理不及时甚至是缺乏科学性有一定的关系。我们上一辑就提及过,万历帝总共10个女儿,却只有两人能存活至成年,这还是皇帝家,着实让人悲悯。本段落之主角朱常瀛倒是熬过了其成长阶段诸如天花、结核等各种传染病,但是没有熬过来的,是他的母亲。
根据民间史料的佐证和官方史料的侧面证明,朱常瀛出生后11天,即是公元1597年5月6日,我们如今已不知那个初夏对于老朱家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朱常瀛与他的胞兄朱常润来说意义重大。就在那一天,他们的母亲李敬妃因产褥之症薨逝,享年不详,猜测其薨逝时不足25岁,甚至也许不足20岁.
出生11天,朱常瀛便没有了母亲,从此之后,举目四望能够算是与自己同进退的也就那位不谙世事的六哥胞兄朱常润。他们的母亲李敬妃也无女儿诞生,父亲又只爱三哥。
可怜的朱常瀛,爹不疼,娘没了,从出生后,能够保障他顺利成长的,一方面是自己能扛得过那个年代致使夭折率极高的各类传染病,另一方面就是祈求明朝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能够多坚持一些年月。
说来也是巧合,表面上看明朝的一头一尾,两位不太起眼的女性角色,先后死于产褥之症。明朝首任太子妃,朱标正妻、常遇春嫡女常氏在生下朱允熥之后不久薨逝,改变了明朝的走向;明末时期不起眼的万历帝李敬妃产下朱常瀛之后不久薨逝,与两百年前常氏那一幕遥相呼应,似乎也预示了明朝末年的巨变。
敬妃薨逝成棋子,万历纵想自规陵
说到李敬妃的薨逝,此事件还被万历帝利用好好地秀了一波操作。
众所周知,万历帝独宠郑贵妃,厌恶长子朱常洛之生母王恭妃。所以,万历帝一直打算将自己死后的陵墓规划为自己躺中间,左边留给元配皇后孝端显皇后王氏,这是理所应当的;右边则安排郑贵妃,这显然不被当时的礼法所接受。
根据当时的礼法,右边要么是继任皇后,要么是皇太子的生母,王皇后一生无子,独有一女,端庄娴雅,无可废之理,就更无继任皇后一说。换言之,躺右边的只能是后来被封为太子的朱常洛之母王恭妃。
万历帝知道自己要提郑贵妃的名字能让这帮大臣的唾液把自己淹没掉,所以退而求其次道:“念皇贵妃李氏(薨逝后追封皇贵妃),伺候我好,又生有皇子”,欲将其安排在定陵地宫右侧。当然,结果依然是被大臣们如雨后春笋般的奏疏予以否决。
这里就要再次淡定地说一句,后期的万历怠政本质上是明末皇权与阁权对垒失败的一次泄愤式的报复。“既然朕说了也不算,那你们玩儿吧,别管朕了”。
显然,我们有理由相信,万历帝这里只是想试探一下,但是让一位对自己有功的早薨妃子作为棋子,似乎多有过分。万历帝想自己规划陵墓的安排,要么把朱常洵封为太子,要么废掉王皇后立郑贵妃为皇后。显然,这两项都无法达成。
所以,都说是万历帝与内阁文官集团的对抗,不如说成是万历帝与礼法的抗衡。纵使你是皇帝,你终究无法对抗战胜礼法。
礼法就如同后世文明社会的宪法一般,至少在明朝,是这个道理。纵使万历帝是当时的皇帝,他也没有权力去更改太祖时期留下的祖训,所以也有朋友认为,万历时期皇权与阁权之间形成的相互牵制的态势,就是妥妥的君主立宪制的雏形。
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道理。
三哥吃肉五六汤,老七独坐黯然伤。
说完礼法,继续说朱常瀛。
生而丧母的他从此之后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这在官方史料里几乎没有任何提及。
1601年深秋,是为万历二十九年十月,时年4岁的朱常瀛与几位兄长一起均受封赏。长兄常洛封太子,其余的兄长与常瀛则受封亲王。朱常瀛受封桂王,但是封地于何处,何时大婚就藩,这一系列事宜,其父皇皆不闻不问不关心。
姜文亦扮演过朱常瀛
根据现有史料,公元1619年8月,22岁的朱常瀛大婚,当然,他的这次大婚的时间安排是在五哥常浩与六哥常润之后,这也是礼法的规定。那月,大兴府吕家人之女吕氏,受册封为桂王妃,嫁于朱常瀛成为桂府之女主人。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吕氏薨逝。
一年后的1620年,父亲万历帝、嫡母王皇后与长兄泰昌帝相继崩逝,大侄子朱由校即位是为天启帝。
就在长兄匆匆过客般的28天皇帝位上,曾经为父亲不闻不问不关心的政策做过扫尾工作。当时将朱常瀛的封地确立在山西平阳府,也即是今山西省临汾市。但是平阳此处无现成王府,另行修建又会耗费大量钱财。我们前两辑讲过,万历时期,老大太子的死活没人管,皇帝只爱老三福王,老三能吃肉的情况下,老五瑞王与老六惠王多少还能喝点汤,到老七桂王这里,汤也就没了。
大侄子天启帝即位后,忙完眼前事宜就为诸位王叔确立封地,最终,朱常瀛的封地被确立在湖广布政使司衡州府,也即是今湖南省衡阳市,当地有现成的王府,为宪宗之子雍王朱祐枟曾经使用。雍王薨逝后无子,王府一直空置百余年。
这就是所谓的,大哥自求多福,三哥吃肉,五六喝汤,老七独坐,黯然神伤。好在,大侄子朱由校三观正,不偏颇,才让这位叔父不至于被扔在受遗忘的角落。
衡州旧时王府在,潦草未夯无根基。
说到衡州的王府,颇有一番故事。
宪宗第八子雍王朱祐枟,17岁之时,就藩衡州府。衡州此地长时间气候潮湿,致使新修建的王宫木材朽败而不可居住。当时鉴于此,雍王乞改封至山东东平州,也即是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但是东平州无现成王府,又要重新修建,着实不可轻易决定。当时朝臣廷议,决定建议将雍王徙藩至四川叙州原申王府居住,也即是今四川省宜宾市,但是因为路途遥远未能成行。
正德二年元月,是为1507年初,衡州府当地发生大地震,王府部分坍塌,朱祐枟在这场地震中英年早逝。面对这样的死因,着实是让人难以启齿,这要写在正史中,得有一大堆官员陪葬。后来,从朱祐枟的出土圹志中写着“病故”,也能看出一丝端倪。
几百年后,衡阳残存的明朝王府痕迹
但是据衡阳地方志与民间传说的记录,那场地震带走的最高级别官员正是雍王朱祐枟。朱祐枟享年25周岁,无子,雍国除。自此始,王府空置,当然,基本上也因地震毁坏殆尽。
天启元年,是为1621年,此刻的衡州原雍王府已经荒置了一百一十余年,还能留下点地基或许就不错了。所以,天启帝将七叔朱常瀛安置在衡州府,就必须再次翻修王府。
帝之六叔惠王朱常润与七叔桂王朱常瀛同受封于湖广布政使司,惠王于荆州,桂王于衡州。工部揣度,二王就藩必定会按照齿序,且两处王府皆是在废府上重建。所以重修王府的经费,原本隶属于桂王府的大量预算被挪用至惠王府,说是挪用至王府修缮,天知道有没有进那些官员的腰包。
天启七年九月廿六日,是为公元1627年10月底,天启帝朱由校刚刚驾崩不久,天启帝五弟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朱常瀛也于那日就藩衡州府,由于就藩路途遥远,实际上朱常瀛应该是于当年夏天便启程赴往衡州。当时的湖广巡按温皋,这一官职可以理解为今湖南湖北两省的纪检监察负责人,温皋上奏称,乞求请桂王暂缓之国,显然温皋此处发现了端倪,但未被允诺。
据《明史》与《明实录》记载,时任工部营缮司主事高道素督造桂王府正殿以外,内宫监太监黄用督造王府寝殿以内。两人潦草塞责,王府地基没有夯实,墙脚根基浅薄,夯土之内用竹条、松枝与河沙充数,梁柱所用木材竟有低价买来的朽木。桂王府仓促竣工,前后造价五十万两,金银钱财去往何处?可能只有上天与高黄等人自己心里方知其踪迹。
崇祯二年三月初三,是为公元1629年春,衡州连绵大雨数日,雷击中王府宫殿,致使坍塌,宫女六人被压死。冥冥之中的朱常瀛幸免于难,没有像其叔高祖父朱祐枟那般的结局。
此事之后,每遇风雨,“桂王即率诸宫眷露立庭中,深恐覆压之惧”。很快,此事直达天听,被崇祯帝知晓。崇祯帝即命司礼监拿问黄用、高道素。高道素还幻想能用金钱换来余生的一条小命,但是御史董羽宸屡次上疏,最终将高道素定为死刑。阁臣韩爌曾多次为高道素求情,崇祯帝来了一次著名的演说,称:“朕若出藩邸,这就是榜样。高道素监造王府,而使数百宫人死于非命,即寸斩之,未足蔽辜,又何请焉?”当年九月,高道素被斩于东市,如若此处的“寸斩”非戏言的话,则他应该是受到凌迟而死。事后,崇祯帝命重建桂王府,也再无监造官员敢贪污半个铜钱。
湖广受陷南奔走,病逝梧州子嗣丰。
如此这般,朱常瀛的生命轨迹来到了1643年,张献忠于当年攻陷湖广,衡州府落于张献忠之手,桂王府也遭占据。朱常瀛携带家眷一路南逃。目前确切的史料可以断定,南逃的过程简直就如梦魇一般,朱常瀛第五子永兴王朱由榐(zhan3)与第六子新田王朱由Z(名字已佚),先后死于乱军,两子去世之时均不足20岁甚至更年幼,也无后代记载。
辗转路程,桂王府一家逃至广西梧州暂避。弘光元年十一月四日,是为公元1645年12月11日,此时,崇祯帝已经在一年前殉国,弘光帝也在半年前的农历五月二十二日被俘虏北上。那一日,朱常瀛怀着对山河破碎的不舍,病逝于梧州,享年48周岁。
与自己的五哥、六哥的情况不同,朱常瀛相对来说,后代较多,有七子三女。三女中,有两女安化公主与广德公主均存至永历帝殉国后,尤其是广德公主,隐姓埋名嫁给明朝御史黄燝,后代颇丰。但这七子中,命运则各不相同,下一段详述。
两任世子先后卒,嫡三袭封执桂藩。
朱常瀛长子已佚名,仅知其名应该为朱由X,第三字属木。该子也是桂藩的首任世子,早卒。其于何时受封世子,何时薨逝,均不见记载。
朱常瀛次子也佚名,其名应该为朱由Y,第三字属木。该子为桂藩第二任世子,早卒。同样,其生卒年与受封世子年份,均不见记载。
前后两任世子先后早卒,理论上此二子也无后代。朱常瀛薨逝后,由其第三子,朱由(木愛)嗣位桂王,成为第二代桂王。但是关于二代桂王的嗣位时间,在南明阶段的史料里多有出入,部分史料记载其在朱常瀛薨逝前三个月便嗣位,于礼法上讲不通。
隆武二年三月,是为1646年春,朱由(木愛)薨逝于广西,留下一子,唤作朱慈莹。
此时按照常理,应该拥立朱慈莹为桂王,但是此刻的朱慈莹应该还是一位孩童甚至是婴儿,所以众位明朝遗臣即拥立朱常瀛第四子朱由榔为桂王,是为第三任桂王。
另外,前面已经介绍过,朱常瀛第五子、第六子皆死于乱军,第七子同样佚名,下落不明,第八子留下名字唤作朱由荣,早年夭折。
永历称帝念社稷,慈莹殉国桂支除。
朱由榔嗣位桂王后,接下来所发生的故事桥段,我们已经在《省愚说明帝-明昭宗朱由榔》里有过详细讲述,请点击下述链接观摩:
永历帝朱由榔的故事,写不尽的明末沧桑
朱由榔即位成为永历帝后,册封其侄子朱慈莹为桂王,所以理论上讲朱慈莹是桂藩第四任当家人。
1662年,朱由榔被诛杀,朱慈莹也一同去世,明朝桂国也正式从中国历史的舞台上被下架。
至此结,明朝桂王朱常瀛及其支系的故事讲述完毕,同时整个明朝藩王选讲系列也即将结束。整个系列过程收到不少朋友的私信,希望能够补充讲述一些未曾提及过的藩王,比如楚王、鲁王、庆王、宁王、唐王、沈王甚至是汉王等。将来在合适的时间里,省愚会再次整理史料,编写《明朝宗室拾遗集》,不仅仅是讲述亲王,一些拥有故事的郡王或者是将军、中尉级别的明朝宗室,也将被再次提及。
在此,祝愿各位看客,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对于将来的图文,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