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后金势大雄起之际,袁崇焕为何有底气提出“五年平辽”的壮举

后金势大雄起之际,袁崇焕为何有底气提出“五年平辽”的壮举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东北建立后金国,随后向明朝发起了进攻,不断攻城略地,先后消灭了十几万明军。而当时明朝已经是腐化堕落,积弊重重,财政吃紧的衰败之相,对崛起的后金政权只能被动防守。面对看似无解的局面,袁崇焕在被明廷二度启用后,对皇帝提出了“五年平辽”的计划,五年就能收复辽东搞定后金的威胁。

面对如此难搞的边防局面,袁崇焕为何有提出“五年平辽”的底气呢?

上图_ 明末辽东形势图

“五年平辽”是怎么回事

1627年,天启皇帝暴毙而亡,崇祯皇帝即位。此前天启皇帝将主管关宁防线的袁崇焕罢免回家,崇祯登基后想要大刀阔斧地改革一番,特别是面对后金越来越严峻的威胁,他挺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听从大臣建议重新启用袁崇焕。袁崇焕来到北京,面对崇祯对辽事的询问,提出了“五年平辽”的方略。

袁崇焕认为后金要进犯辽西,必然要拿下锦州和宁远城。明朝军队战斗力不如后金军,野战基本上都是送人头。但是后金是远离主场来袭,利在速战,那么我们就可以死守城关,让后金军啃不下坚固的城防,时间长了人家后勤不济就会陷入困境,这样就有机会找到对方的破绽而击败对方。这是面对后金军时的战术安排。

上图_ 辽西走廊 (锦州、松山、宁远、山海关)

那么战略安排是什么呢?

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以辽人守辽土”,以往在辽东用兵,常常组织起二三十万的大军往前线送,往往耗费朝廷大量钱粮,后勤难以支撑。现在只需要六万辽人自己组建的辽兵,平时抓紧筑城,一点点地把防线往前推,大大节省朝廷的开支负担。后金政权的性质和国力决定了它的军事行动主要靠劫掠,那么我们就可以趁着他们抢完回去的间隙一点点收复故土。

另一方面是屯田自给,减少海路运输钱粮物资的成本。安抚西北部的蒙古部落,让这些蒙古人“战则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不必奢言恢复,而辽无不复;不必急言平敌,而敌无不平”。

在阐述完这个方略后,袁崇焕提出了一个收复辽东,消灭后金的时间——五年。这个时间看起来不太靠谱,毕竟万历年间,明朝的财政和军事状况还没有现在这么烂,都没能压制努尔哈赤,现在凭什么能做得到呢?其实根据当时后金的状况和明朝的决策来看,这一时间的提出在当时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上图_ 努尔哈赤半身朝服像

后金面临崩盘风险

上文中提到,后金的崛起有势不可挡之象。但其实在努尔哈赤晚年到袁崇焕重新被启用的这段时间,后金正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其一,后金的国力处在弱势。

明末的女真是半渔猎半农耕民族,生产力相对较低。即便是在后金国占领了辽东之后,后金的人力财力物力还是远远落后于明朝。后金的几次大规模入侵明朝的军事行动,都动员了超过全国一半的军事力量,后勤也大部分靠抢掠。后金必须保证在战争中连续胜利或者保全主力部队,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伤亡,后金的国力就会遭到惨重损失。

而明朝即便已经衰落,此时仍然可以输很多次而不倒。拼消耗后金一方是拼不起的。努尔哈赤时期的连年战争已经快要把后金国的家底掏空了。

上图_ 后金军与明军作战

其二,后金的残酷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起义不断。

努尔哈赤在国内实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强令汉人和女真人同住,这样谁主谁奴自不必说。还因粮食短缺实行“无粮人”政策,对没有粮食的汉民进行物理清除。他不重视生产和休养生息,每次出兵必然烧杀抢掠,搞得汉人大批逃亡,畏金如虎。

努尔哈赤晚年面临一批汉人官员倒戈明朝,以及辽东地区的人民起义时,采取残酷镇压甚至屠城的措施,更激化了汉人与女真人的矛盾,越来越多的汉民要么逃往明朝,要么和后金干到底。这样一来,后金逐渐就陷入了人民起义的海洋之中。

上图_ 满洲八旗

其三,后金内部政局不稳,斗争激烈。

努尔哈赤开创的八旗议政制度,使得一把手难以做到集权统治。他作为一代雄主,儿子们都不是省油的灯。

代善虽然被取消了储君之位,但掌握两红旗,在国内的势力最为强大。莽古尔泰战功赫赫,掌握正蓝旗兵马。皇太极以权谋手段夺得大汗之位,但是手中只有正白旗。再加一个掌握镶蓝旗的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后金四大贝勒共主朝局,一起坐在后金大汗的位置上,相互之间勾心斗角,各怀鬼胎。努尔哈赤年龄小的儿子多尔衮、多铎等人也逐渐成长起来,开始有了自己的势力和想法。

皇太极作为清朝最出色的一个皇帝,在此时尚未历练大成,其能力在此时也没有得到认同,还被其他几个贝勒和重臣限制权力。

上图_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643年)

其四,后金的外交局面非常孤立。

努尔哈赤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是在外交层面上相对短视,习惯于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与明朝的战争,让明朝与最忠实的附庸朝鲜都对后金的看法非常负面。努尔哈赤临死之前还和东蒙古察哈尔部打了一仗,使得蒙古汗廷也不愿意站在后金一边。女真北部的一些部落也是建州的敌人。可以说努尔哈赤以一己之力,建立了四周针对后金国的包围网。如果明朝能够大力拉拢这些势力作为盟友,那后金是会腹背受敌的。

从此时的局面我们可以看出,后金的威望和凝聚力是建立在一次次对外战争胜利的基础上的,是一个典型的军事政权,实际上内部山雨欲来风满楼。而当时明朝对后金进行经济封锁,断了后金许多物资来源,这样就让后金的日子更加难过。如果再不改变局面,后金内部崩裂只是时间问题。

上图_ 天启皇帝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

明朝败而不亡,一度有“中兴”之象

虽然后世之人都喜欢吐槽万历皇帝的贪财、泰昌皇帝的短命和天启皇帝做木工,但是这三位至少有正常人水平以上的智商。万历在经历了萨尔浒之败后,及时启用熟悉辽东边事的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不断找寻收复辽东的办法。即位仅一个月的泰昌皇帝,在位期间罢免了天下矿监,在这方面及时止损,并大开内帑给辽东拨军费。

天启上位时非常年轻,经验不足,又信任大太监魏忠贤,使得朝政腐败再上新台阶,错杀熊廷弼。但是在后期能任用孙承宗和袁崇焕守辽,取得宁远之战的胜利。面对阉党官员对袁崇焕的弹劾,他在前期能够坚持信任袁崇焕,后期也仅仅是将其罢职回家而没有加罪。对辽东的边事他也十分关心,继续拨皇家的钱支援前线。

上图_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

不得不说,宁远之战的胜利对明朝的意义十分重大,打破了后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坚定了朝廷固守关宁锦防线的战略决心。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操持下,关宁锦防线几乎固若金汤,士气也得到了重振,还训练出了一支战力勉强可以正面对战后金军的关宁军。袁崇焕还看到了外交孤立后金的重要性,采取了很多措施拉拢关宁和蓟镇以北的蒙古部落,让他们为明朝防范后金。这些举动,毫无疑问地暂时稳固了明朝的东北战线。

崇祯不管后来如何,在即位之初还是有点明君气象,采取雷厉手段扫除了魏忠贤的阉党,使得朝政暂时焕然一新。他也很想有所作为,于是重新启用袁崇焕,大力支持其守辽方针。如果崇祯能够一如既往地这样支持袁崇焕,那么辽东边事或许不至于到后来无可挽回的境地。但是在“五年平辽”方案提出的时候,崇祯在袁崇焕心里还是一个明君的形象,相信皇帝会坚定地支持他,所以他能放出如此豪言壮语也说得通。

上图_ 魏忠贤(1568年-1627年)

皇太极即位后亲征宁远和锦州,结果和他爹一样被打得头破血流,使得明朝这边的士气更加高涨。皇太极和其他高层官员们也认识到,明朝就像一个粗壮的大树,一时间是难以砍倒的,必须要采取别的办法。

于是在1629年,皇太极采取了一次军事冒险行动,率领主力大军从蒙古部落借道,直接突袭到北京城下。而受到如此惊吓的明廷上下,昏招迭出,内部隐患一个个地暴露在敌人面前。鬼精的皇太极通过这次行动找到了打倒明朝的终极方案,就是像拔一棵大树一样反复动摇它的根基,通过发挥后金野战和机动优势,多次深入明朝腹地的军事行动,打击其人力物力和民心军心,从而让这棵大树内部腐朽而轰然倒塌。

上图_ 袁崇焕(1584年—1630年)

事实证明,如果不是皇太极即位,其他几位没有这样的觉悟和大局观的努尔哈赤子孙即位,后金可能真的就会短期内崩溃。可惜皇太极上位后扭转了后金的危局,跨过了迈入封建帝国的坚实一步,这样一来,袁崇焕的“五年平辽”就永远成为梦想了。真是天不佑大明啊。

参考资料:

[1]《明史》《清史稿》

[2]《明清战争史略》 孙文良,李治亭

[3]《清太宗全传》 孙文良,李治亭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时间,明朝,袁崇焕,底气,皇帝,后金,后勤,上图,努尔哈赤,辽东,袁崇焕,皇太极,后金,努尔哈赤,辽东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时间,明朝,袁崇焕,底气,皇帝,后金,后勤,上图,努尔哈赤,辽东,袁崇焕,皇太极,后金,努尔哈赤,辽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时间,明朝,袁崇焕,底气,皇帝,后金,后勤,上图,努尔哈赤,辽东,袁崇焕,皇太极,后金,努尔哈赤,辽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