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为荒淫放荡的公主太平公主晚年过得十分忙碌,除了在朝堂上结党营私外,每天琢磨最多的就是怎么把她的侄儿李隆基搞垮,结果最后棋差一招,先被搞垮的反而是她自己。
武则天的上位无意中把这个时代的女人心里那颗权力的种子给催熟了,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到从安乐公主和韦后,女子参政的事例越来越多,即使后来武则天下台,她带来的影响,依然借着别人的手在不停地搅动李唐的天下。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继位,太平公主因在诛杀二张的事件中有功所以被封为了“镇国太平公主”,她就这样踩着母亲武则天的失败在朝堂上给自己搭了一个座。身为李显和李旦的嫡亲妹妹,她到现在还是十分受宠的,李显甚至免了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的礼节,但是这并没有满足她的野心,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曾经夸赞太平公主的相貌、才智、行事都很像她,太平公主把这件事记得很牢,牢到她开始有了和武则天一样的想法。
后宫里和太平公主有着一样想法的不止太平公主,韦后和安乐公主就是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李显为人窝囊懦弱,毫无建树,但是他老婆和女儿却都不是省油的灯,韦后想学武则天专政,安乐公主也想拥有太平公主的权势,母女俩一边勾结宰相武三思专擅朝政,大力提拔外戚韦家的族人,一边买卖官爵,兴修寺庙道观,俨然把李唐的官职和财产都当成了韦家的,最后甚至直接一碗毒药把自己的丈夫/父皇送上了天,简直是最毒妇人心的最佳写照。
要说狠毒武则天和太平公主肯定是比不过韦后母女的,但是比起才智谋略,十个韦后母女加起来恐怕都比不上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在朝中遍布人脉,韦后母女的动静她怎么可能看不到,但是她却选择静观其变,一来她的皇兄李显都没吭声,她也不适合越俎代庖,二来韦后母女犯蠢对她也没什么坏处,她也早就厌烦了李显的昏懦。直到韦后母女毒杀李显,太平公主先是拥立李重茂为皇太子,待韦后按耐不住时,便与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她的侄儿一起策划了诛杀韦后的行动,彻底清除了韦家党羽,改为拥立李旦为皇帝。这是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政变,她的食邑再次增加,变为了万户,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太平公主凭借着两次政变的立下的显赫功劳彻底稳固了她的声望和地位,李旦对太平公主这个妹妹格外信任和敬佩,常常在政事上请教她的意见,朝堂上下越来越多的人归顺到太平公主的麾下。而太平公主也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万人之上的快感,她行事越来越猖狂,作风越来越豪奢,衣食住行甚至比皇宫都要奢华,田产遍布全国。但是在她一步步为自己铺路的时候,她突然发现有一个人的成长远远超过了她的预期,甚至逐渐开始威胁到她的地位,那个人就是皇太子李隆基。
不得不说李唐皇室在太平公主这一代阴盛阳衰,都是一母同胞,但是李治和武则天的智慧仿佛都长在了太平公主一个人身上,李显懦弱无能,李旦也不遑多让,政事不是问妹妹就是问儿子,在帝王术上,太平公主简直可以吊打她这两个哥哥,也不怪太平公主不甘心了,毕竟天天看着一个又一个庸才坐在大天朝CEO的位置上对自己指手画脚,稍微有点志气的人都要产生不服气的心理。
本来太平公主对她的这个侄儿还是十分疼爱的,李隆基小时候她就知道这个孩子聪明勇敢,胸有丘壑,在诛杀韦氏的行动中有勇有谋,所以在李旦封李隆基为皇太子的时候她没有反对。但是现在李隆基俨然快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储君,太平公主深知与李旦不同,他若为帝王,绝不可能放任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声望大过他,这是她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这一刻,因为利益,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成为了对立派。
太平公主先是派人散布李隆基不是嫡长子,太子之位名不正言不顺的谣言,又在李隆基身边安插奸细,监视他的一言一行,还想劝说其他大臣和她一起谋害李隆基,但都被李隆基和站在他那方的朝臣们给化解了。不甘心的太平公主又极力劝说一众大臣废了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同时在李旦面前疯狂地吹耳旁风,从朝政扯到天象,中心思想就一个,李隆基有不轨之心。但是太平公主显然小看了李旦的窝囊程度,旁人听到天象表示有人要取缔他只会杀了那人,但是李旦脑回路清奇,他禅位习惯了,一点也不觉得做皇帝有啥好,索性直接退了位做太上皇颐养天年,就这样,在太平公主百般阻止下,李隆基还是登基了。
李隆基登基后,太平公主索性破罐子破摔,彻底和李隆基撕破脸,仗着李旦的势力在朝堂上和李隆基公然抗衡,李隆基本想继续忍耐,但是太平公主连买通宫女给他投毒的事都做出来了,他们姑侄之间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最终,他还是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在没有惊动李旦的情况下以谋反的罪名缉拿太平公主及一众党羽,太平公主兵败,被赐死在家中,除了没有与她同流合污的儿子薛崇简,她的其他儿子和党羽死的死,贬的贬,太平公主一党彻底从朝堂上消失。
都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这句话不仅是对男性,对女性也一样适用,人心不足蛇吞象,太平公主穷极一生,还是成为了权力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