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一体化之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集体而独立存在,这时候还在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大明又会经历怎样的发展故事呢?
带着这样子的疑问,我阅读了历史学博士袁灿兴所著的《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下的明朝》。本书共包含地缘格局、统治思维和政治制度、民间海外贸易、货币制度、中西方思想启蒙、武器与科技、海寇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面审视了明朝逐步落后于近代世界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其中海商的相关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15至16世纪是世界历史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这时候的欧洲经历了宗教革命、文艺复兴之后,科学精神勃兴。有些国家开始对外扩张势力,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组织舰队和武装商船队不断走出去。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大明王朝时期。明开国后还延续着中国古人自以为的中国乃是世界文明中心的认知,建立起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制度。
大航海促进西方与东方历史交汇,西方与东方的历史交汇是通过航海进行的,而当时的明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因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最先受影响的便是海商。
当时中国大批商人为了高额的利润,从事海上走私贸易,他们既要面临朝廷的清剿,又要面对倭寇、海盗的威胁,于是他们就武装起来,慢慢地变成了亦商亦盗的海商团体。
说到这,王直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中国历史人物。在东洋学者的许多论著中都肯定了王直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史上所起的促进作用。
王直家境贫寒,为人比较仗义豪爽,还乐善好施,从事海外贸易。他很早就与葡萄牙商人有交往,后面与日本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和商务联系。王直一度帮助明廷靖海,剿灭倭寇,以为明廷会改变对他的态度,所以请求开海禁,放开对日本的贸易。
然而,当时的朝廷并没有答应王直的请求,还对其出兵加以围剿。王直突围后逃到了日本,自称徽王,成为海上一方霸主。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正月,王直被胡宗宪在杭州诱捕,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被处斩。王直被处死后,由于群龙无首,倭寇之患重又严重起来。
当朝贡体系被冲击之后,明廷为现实利益所诱,开始了互市贸易体。随着海外走私贸易的兴盛,诞生了新的一批以李旦、郑芝龙等为代表的海商集团。在全球贸易体系下,中国海商集团除了要应对明廷之外,也与荷兰、日本等国有联系。
郑芝龙(1604.04.16-1661.11.24)出生于福建渔村的一个普通民户家庭,早年背井离乡,从事海外贸易活动,在日本娶妻生子。他的一生集合了商、盗、官三种不同的身份与经历。他移民开发台湾,推动海峡两岸的商业经济发展;大规模进行海上贸易,促进东南沿海地区商业经济发展。郑芝龙死后,儿子郑成功继承了其经营海商与开拓台湾的事业。
明朝的海商有暴力抢劫和破坏性的一面,但也不应该抹杀其在发展海外交通贸易等方面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