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此时藩镇割据诸侯争霸政权快速更迭,天下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川蜀之地的南唐却是一片祥和,甚至于国内的诗词歌赋文艺事业发展繁荣。
五代十国结束于北宋时期,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了后周的政权,使得中原大地重新回归了统一。可是,若仔细分析北宋的诸多政策就不难发现,它有着后周时代的影子。
后周太祖郭威建立了后周,后周世宗柴荣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这些改革又与南唐有很多的相同之初,亦或者说北宋的诸多政策也与南唐有很多的相同之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后周、南唐政策的相同之处
无论是南唐时期,还是后周时期,都把选拔人才、稳定统治作为第一目的,而双方在这一点上进行的改革,于北宋统一天下后也有所体现,亦或者说对北宋的统治、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重文轻武、发展文化
南唐从烈祖时期就开始重视文人、招揽人才,为此他们还制定了许多的相关政策,因为文人得到了礼遇、士人有了晋升的渠道,以至于北方战乱期间大量的才子南流,南唐收纳了如史虚白、江文蔚等人才。
无论在任何时代,人才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这些人在南唐后期的发展中立下了不世之功,尤其是在文化建设方面,使得南唐的文艺之风享誉古今。
南唐从烈祖开始三代君王都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科举制度,哪怕这一制度推行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依然为南唐招揽一大的精英人才。
科举制度的实施向北方学子也传达了一个讯号,使得当时的南唐、江淮之地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儒学文化、教育事业、诗词歌赋和音乐舞蹈等促成了唐的文化建设。
南唐的文化建设从某个角度来说并不单单是一种建设,它更像是统治者引导的一种社会风气,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本人就是一位诗人、画家,上行下效之下使得南唐的文学氛围非常浓厚。
很多时候中原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会禁止民间发展私学,但这样的情况在南唐不仅不会看到,君王还鼓励民间私学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学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造就了南唐一大批诗人的诞生。
相比于南唐建立馆自己培养人才,后周则比较重视引进、搜集人才,也就是说南唐文化氛围的形成时一种社会主导,而后周则是一种政治主导。
直白一点来说,无论是后周太祖郭威,还是后周世宗柴荣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治理国家,而不是宣扬一种社会文化、文艺风气。
当然,南唐、后周(稳定之后)皆是以重文轻武为国策,重新整顿并推行科举考试制度选拔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两者的政策上又巨大的重合性。
南唐后主李煜为了发展文化搜集、收藏了诸多的文学典籍,后周世宗柴荣也是如此,甚至于还通过雕版印刷术印刷了大量的律历、雅乐和礼制等相关书籍,为后周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皇权统治才是目的
无论是政治政策,还是文化政策皆是朝廷对天下统治的一种手段,皆是皇权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渠道,所以南唐和后周大力发展文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南唐时期,社会上最繁荣的一种思想就是佛教思想,甚至于南唐皇族都比较崇尚佛教。盛世辉煌之下,佛教对老百姓的统治能够使得他们接受现实,这样更有利于皇权的稳定统治。
科举考试虽然考的是四书五经、儒家文化,但儒家文化并不是社会的主导文化,南唐最兴盛的还是无处不在的寺院,其繁荣景象不输当年的南梁四百八十寺。
从唐朝末年到后周时期,中原大地上一直战火不断,中原文化与游牧民族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农耕文化影响着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的尚武之风也影响着中原百姓,以至于战火不断。硝烟四起。
马上可以打天下但马上却不可以治天下,天下统一之后军事力量虽然可以抵御来自外部的危机,但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尤其是在五代十国的大背景下。
后周世宗柴荣清醒地意识到武将治国所带来的危害,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除了是为了选拔治国的文臣之外,也是想要改变社会上的尚武之风,大力提倡儒家文化、教化百姓,以达到稳定思想巩固统治的目的。
总的来说,无论是南唐发展社会文化,还是后周发展政策性文化,其实都是为了用儒家利益来取代尚武风气,以仪治国才能够长治久安、社会稳定。
二、南、北双方的政策为何会相同
政策相同、目的相同大多立足于两点,其一就是历史因素带来的影响,其二就是现实地域因素实际情况导致的,南唐与后周一个处于北方,一个立国与川蜀之地地理情况又很大差别,所以主导因素更多的是历史因素。
1.都是处于五代十国的大背景下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乱世之一,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和摧残。
大乱之后老百姓所需要的必然是和平,社会安定是时代最需要的主题,文治取代武功成为了劳苦大众所需的主流。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无论是处于乱世中的后周,还是处于乱世外的南唐都必须要重视起来。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为了保障南唐政权的稳定性,自建国以来南唐的君王就不断发展文化产业进行文化治理,儒家、儒学、儒生等慢慢充斥了整个南唐,这也是南唐人才辈出的关键所在。
相比于南唐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后周太祖郭威则是从乱世中一路走来的,比起任何一位南唐君王他更知道战争所带来的破坏性,以及武人对社会稳定的破坏力。
无论在任何时代罢黜武夫、提倡文学,都是保障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标准,崇尚以武治国或许在乱世中能够生存下来,但若想要创造一个太平盛世必须要推行文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皆是如此。
因此,从周太祖建立后周开始及至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周执行的诸多政策皆是为了压制武夫而提倡文人的地位,一改朝堂上的尚武之风大批的文人得到重用,比如李谷、范质、王溥等就是在当时崛起的。
2.两个政权皆处于乱世之中
南唐之前是杨吴政权管理蜀地,最早期杨吴政权由武人所管理,缺乏文学修养的他们以暴力治理天下导致民不聊生,最后南唐太祖才得以在乱世中崛起并建立南唐政权。
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教训和经历,所以南唐自建国开始就不断发展文化和经济,提高文臣的地位以压制武将的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臣逐渐取代了武将管理天下,自此南唐迎来了几十年的和平与稳定。
自烈祖之后,南唐三代国主在提倡文化产业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使得文化发展不再是一种政策,而成了一种社会风尚。
唐朝末年“重武轻文”有着极大的弊端,各大军阀一言不合就相互征讨,给社会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后晋、后汉之际,重武轻文的风气更是十分严重,以至于统治者根本就不懂得治理天下,建国不久便灭亡了。
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吸收了前人的教训,建国之后在国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得尚武之风得到了抑制,无论是社会还是朝政皆得到了一定的巩固。
可惜的是,后周继位之人是一个幼,主弱臣强的情况下造成了权力的不稳定性,若是后周世宗柴荣能够继续主政下去,后周将会是一个大盛世。
三、南唐、后周对北宋产生的影响
从建国到灭亡,后周虽然仅仅只存在了几年的时间,但在文治武功上的改革却有极大的成效,尤其是重文轻武政策的风向为北宋确立了指向标。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从执政之初到驾崩一直秉承重文轻武的政策,哪怕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依然延续了赵匡胤重文轻武的理念,彻底解决了五代十国留下的战争隐患。
南唐被纳入宋朝疆域范围后,南唐政权虽然灭亡了,但是南唐的文化体系却没有灭亡,它极大地影响了北宋的文化氛围,甚至于也影响了后来的南宋。
从某个角度而言,两宋时期的文化能够那么繁荣,离不开南唐几十年的积累与铺垫。总的来说,后周、南唐打下的文化基础,在两宋时期开出了绚烂的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宋史》、《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