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继任商民族君主17年,作为夏朝的方国,商汤在看到夏王朝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百姓已不堪忍受,引起普遍的憎恨与反对。而后厉兵秣马,通过武力革命,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夏朝其他方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一举推翻腐朽的夏王朝。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国号为“商”。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王朝,
自此,商汤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来纷乱的中原,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势力所及,远远超过了夏王朝,汤灭夏后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础。
汤灭夏建商后,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发布《汤诰》,向各诸侯国君宣布:“各位可不能不为民众谋立功业,要努力办好你们的事情。否则,我就对你们严加惩办,那时可不要怪罪我。”又说:“过去禹、皋陶长期奔劳在外,为民众建立了功业,民众才得以安居乐业。当时他们东面治理了长江,北而治理了济河,西面治理了黄河,南面治理了淮河,这四条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万民才得以定居下来。后稷教导民众播种五谷,民众才知道种植各种庄稼。这三位古人都对民众有功,所以,他们的后代能够建国立业。也有另外的情况:从前蚩尤和他的大臣们在百姓中发动暴乱,上帝就不降福于他们,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是有过的。先王的教诲,可不能不努力照办啊!”,又说:“你们当中如果有谁干出违背道义的事,那就不允许他回国再当诸侯,那时你们也不要怨恨我。”汤用这些话告诫了诸侯。
汤要求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大罚殛汝”。汤也特别注意“以宽治民”,对于夏国的遗民,允许保留“夏社”,册封大禹后人。在汤统治期间,阶级矛盾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就连远居黄河上游,氐人、羌人部落都来纳贡归服,国力日益强盛。
商汤临政之后,修改了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又改变了器物服饰的颜色,崇尚白色,在白天举行朝会。
商汤领导的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残暴统治的同盟部族,运用战争的武力手段,一举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他的所作所为,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愿望,因此得到后人的肯定和赞扬。
汤在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3年。百岁而崩,庙号商太祖,因其长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继位。由此商朝正式开启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外丙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这就是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逝世,于是伊尹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就是太甲帝。
太甲登位,成为商王朝第四任国君,太甲继位之初,依然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一连写了三篇文章给太甲阅读,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做一个好的君主。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肆命》,专门讲如何分清是非的道理,对于什么样的事情不应当做,什么样的事情应当做,都说得清清楚楚。还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徂后》,讲的是商汤时候的法律制度,教育太甲一定要按照祖先定的规矩行事,不能背弃祖训,为所欲为。
太甲读了这些文章,开始时也能按伊尹的教导行事,小心谨慎地遵守祖宗留下的规矩。到了第三年,他就忘乎所以了,认为一切应当由他说了算,否则枉为一国之君,绝不要被那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来管着了。他恣意妄为,不听伊尹的规劝,破坏了祖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他居然学夏桀的样子以暴虐的手段对付老百姓,百姓们怨声载道。
伊尹自然不能容忍太甲破坏汤王留下的社稷。他先是一再规劝,希望太甲对自己的行为要多加检点,后来看到太甲屡教不改,伊尹就把他赶下台,放逐到商汤的坟墓所在地桐宫(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去。在太甲被放逐期间,伊尹见朝中无主,就自己代为执政,管理整个国家。
太甲被放逐到了桐宫,祖父商汤的坟墓与他朝夕相伴。商汤虽然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坟墓却与普通人的墓差不多,墓地上只有一座低矮的宫室,供一年一度的祭祖之用。守墓的老人听说太甲是因为违犯祖宗的制度被放逐到墓地上来的,就把当年商汤创业的故事,以及商汤订下的种种规矩,每天对太甲讲述,教育太甲应当以自己的祖父作榜样,做个贤明的君主。祖父商汤的伟大功绩,让太甲既神往又羞愧,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祖父在天之灵,就决心改正错误。他以祖父作榜样,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老弱孤寡,做事情也变得雷厉风行,而违反祖制和朝廷法律的事,太甲也绝不会再做了。
太甲就这样在桐宫过了三年,伊尹时刻关注着太甲在桐宫的所作所为,他的行动早己有人报告给伊尹了。太甲的悔过自新,让伊尹十分高兴,于是亲自带着文武大臣把太甲接回都城亳(今河南省商丘市),严肃而郑重地把政权交还给他,太甲以前事为师,按商汤时传下来的章法循规蹈距地做事,听从身边大臣的良言良策,把上至国家大事下到百姓生活都治理得井然有序,商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太甲庙号为太宗。太甲“桐宫悔过”后,修德厚生,终成一代明君,孟子尊太甲为商朝的“圣贤之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