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了晚唐陕虢军节度使王重盈和王珙父子,本篇主要讲王重盈的侄子、被王重盈的已故二哥王重简匀给四弟河中护国军老节度使王重荣的继任节度使王珂。
之前说到王珂和岳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请求由王珂继任节度使的时候说,王重荣有兴复之功。
其实王重荣是逼走老节度使李都才当上的节度使,还投降过农民军首领黄巢,被黄巢催粮催急了才反正;又曾经和李克用一起杀进京城放火,导致伪帝李煴有机会上台,他又带头拥戴李煴,等李煴大势已去来投,再送上李煴的人头,再次当上了反正功臣。
如此“功臣”,只能说全靠同行衬托。
王重荣被杀后,王重盈继任护国军节度使并死在任上,所以已经继任陕虢保义军节度使的王珙自认为也有资格再次子承父业转任护国军,于是与弟弟绛州刺史王瑶称王珂不是王家少爷而是下人;同时与王珂兵戎相见。李克用派养子李嗣昭率史俨、刘训等帮王珂打架,在猗氏打败王珙军,还反推到了王珙的老窝陕州。
等唐昭宗同意王珂继任了,王珙又和后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邠宁静难节度使王行瑜、华州镇国军节度使韩建一同请求王珙去护国军,王珂去保义军。如果按王珙原本的口吻,王珂都不是王家人了,哪还有资格做家族内部世袭的节度使?
唐昭宗不肯,三帅觉得自己没面子,王珙又扇风说李克用和王珂结姻会对三帅不利,于是爆发了三帅逼宫事件,王行瑜还逼昭宗把弟弟同州匡国军节度使王行约调到保义军,把王珂调到只管同州一个州的匡国军。
当然这样的调令王珂肯定不认,王行约就亲自率众上门说服王珂。王珂找岳父帮忙。李克用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打着勤王的旗号,一出手,挡路的王瑶就没了。李克用和王珂顺利合兵,擒贼先擒王,王行瑜最高调,那么邠宁军就对不住了。唐昭宗求之不得,下诏支持这对翁婿,李克用负责在前面打,王珂负责在后面提供粮饷。李克用借东风为王珂求得了正式节度使的职位和御史大夫、检校司空的名誉头衔。
乾宁三年(896年),唐昭宗加王珂同平章事,也就是名誉宰相。
四年(897年),王珙攻王珂,王珂求助于李克用,王珙也求助于李克用的大敌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宣武军在张存敬、杨师厚率领下起初于猗氏南大败护国军,但李嗣昭又来了,保义军战败,护国军得以解围。
光化元年(898年),王珂前去河东治所太原,迎娶李克用的女儿,真正做了姑爷,护国军就交由李嗣昭代理。昭宗加王珂兼侍中。同年,保义、宣武联军又攻护国军,王珂又一次求援,李嗣昭又来了,打得王珙屡战屡败,部下离心,第二年就被杀了。
这时候,王珂真正成为了家族唯一的话事人。但是,他只是比王珙活得长,很难说他是这场兄弟德比的胜利者,因为王珙的保义军并没能转到他名下,而是在一番内乱之后被朱全忠吃了下去。
在天下失控的背景下,昭宗和王珂之间的关系一向比较和谐,无论昭宗是否认可王重荣是不是货真价实的功臣,是否认为王珂家族世袭节度使坏了祖宗的规矩,但他对王珂一直很够意思,王珂也很清楚昭宗是自己一边的。
如果论忠君纯度,王珂无疑可以压倒自己的嗣父。河中军掌握的盐池富得流油,只要昭宗和王珂君臣相得,至少不怕缺钱花,王珂就是名副其实的护国军节度使。
王珂打仗总是要靠岳父,有岳父撑腰,王珂的位置就能安稳。王珂理所当然地站在李克用这一边。但如果有一天岳父靠不住了呢?而且这一天来得很快。
当李克用屡战屡败,朱全忠就有机可乘。他决定先摆平王珂,为将来干掉李克用做准备。他对主将张存敬、侯言说:“王珂驽钝,仗着河东为后台,骄恣放纵。我现在要断长蛇之腰,诸君为我用一根绳子绑缚他。”
张存敬非等闲之辈,事出突然,晋州刺史陶建钊被擒,晋州刺史张汉瑜投降。张汉瑜先前随李嗣昭参加了光化元年的战斗,可以揣测当时就留在了河中辅佐王珂,而且他也不是唯一一个。
昭宗下诏和解,朱全忠当然不听。张存敬稳住了地面,也从晋州出兵攻打蒲州。道路断了,王珂想和李克用联络,只能派使者,可能使者稍微隐藏一下身份也不会被朱全忠的军队阻拦。
李克用屡次收到王珂及其妻也就是李克用自己的女儿邠国夫人的使者求救,邠国夫人说再这样下去,我们夫妻俩都要去汴州讨饭了,父亲您能忍心坐视吗?
为了让自己多一些保障,王珂干脆死马当活马医,又给曾经处于敌对阵营的李茂贞写信:朱全忠之心昭然若揭,我顶不住了,同、华、邠、岐怎么办?朝廷神器怎么办?请您和韩建出兵出关和我联合,事成之后我为您守西边,护国军我不要了,都给您,关西和国家全靠您了!
当时匡国军节度使是韩建的手下司马邺,邠宁静难节度使是李茂贞的养子李继徽,也就是说,王珂明确将自己和李茂贞、韩建的势力范围和基本利益做了捆绑。
但李茂贞不知是没有远略还是对吃回头草没兴趣,没有回应。
对王珂来说,不管李茂贞会不会至少把他的信当作善意示好,京城长安都得去。王珂早就把船都准备好了,但正值年初,河面都被冰块塞住,浮桥也坏了,水路陆路全都断绝,走也走不成。王珂趁夜亲自鼓励守军,守军也没心情搭理。
夜半,牙将刘训到王珂卧室门。结合他的上次出场,可见他便是李克用留给王珂的另一个帮手。
王珂以为人心散了,守军造反了。刘训却露出手臂,说以手臂发誓没有此事。
王珂向刘训问计,刘训说:如果趁夜乘船出奔,人们必争抢船只,若有一人生了歹念,其祸莫测;不如等第二天天亮,告谕三军,必有半数愿意跟从,然后登船进京;再不行还能召集诸将校,表示同意投降,用缓兵之计稳住敌军。
王珂同意了。天亮后,他登城对张存敬说自己与朱全忠有旧,等朱全忠来了就听命,请张存敬退兵一舍,张存敬即日退兵一舍。
王珂和朱全忠哪来的交情呢?准确说是王重荣和朱全忠有。朱全忠最初叫朱温,效力黄巢,与王重荣多有交战,你来我往;反正后得赐名朱全忠,和王重荣做了战友,还因为母亲姓王,认王重荣做了舅舅。
王珂想的是不是缓兵之计不知道,但朱全忠不傻,你说我来了就投降,我为什么不来?我来了你还有话说?
朱全忠先去王重荣的墓前大哭,作文祭奠,获得了蒲州人的好感。朱全忠又表示,看在死去舅舅的面上,场面不能太难看,什么赤裸上身、自缚牵羊的都免了,我命令你穿正装出来投降,见了你,我还叫你一声郎君,也就是少爷。
相见之际,朱全忠握着王珂的手就哭了,并肩骑马入城。从此河中姓朱,李克用再也别想朝贡和勤王了。
仅仅半个月后,朱全忠任此战主将张存敬为护国军留后也就是代理节度使,将王珂及其兄王璘、弟王瓒等一族迁至老窝汴州。
司空图《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铭》志主为王珂的祖母石氏,载:太师院三子,皆葆和自晦,乐善相成。太师就是王重荣的赠官。这么看,王重荣有三个亲生儿子,何必从王重简家过继王珂?总不能三个都是过继来的吧?如果王重荣就是乐意即使有亲子也要过继二房侄子到自己家,也没人能管,但王重简的儿子和王重盈的儿子打破头的时候,王重荣的亲子在哪?
王瓒有记载是王重盈的儿子,所以这里的“兄”“弟”有可能是堂兄弟。
那么曾奉命被王珂派为投降使者的王璘,到底是王珂的血缘亲兄(王重简的亲子)、还是宗法亲兄(王重荣的亲子),还是其他房的堂兄?如果是王重荣的亲子,为什么年长于王珂却反而被超车,是否本人不愿或存在某种疾病?不得而知。
不知李克用作何感想,叫你入朝,你投降做什么?!那么想让你媳妇我女儿去汴州讨饭?!
世事无常,王珂最后还是踏上了入朝之路,在一个连具体年份都不可考的时候。王珂进入潼关,路过华州,在驿站住下。他不是逃出来的,是朱全忠派他来的。如王珂所言,朱全忠接下来就拿下了韩建的同华二州。
本来驿站是歇脚用的,休息过了还得赶路,但王珂住下以后却再没离开。
朱全忠不会相信李克用的女婿,也不会真的给他面圣的机会。
《旧五代史》评价王珂“奕世山河,势危被掳,乃魏豹之徒与”。
至于邠国夫人作为李克用的女儿会被朱全忠怎么样……谁知道呢?反正史官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