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当官,能请多长的病假?聊聊明朝文官的病假期
生老病死就像是万物更新的规律一样,不管是生活在现如今各个方面都比较发达的21世纪,还是生活在当时,各行各业发展相对来说都比较逊色的古代,如果身体出现了不舒服,还是应该及时就医。就拿王朝的发展来看,像那些朝堂上的官员,既然拿了朝廷的俸禄,自然而然也应该遵守相应的制度。
1、人性化的制度
如果官员在治病期间,需要返回自己的家乡,又或者是在外地任职,朝廷在批假的时候,也会考虑到路途遥远,以及所需要花费的时间。
就像《史书》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表示官员在请假的时候,需要对官员看病的时间,以及居住地远近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考量。在这些综合因素,都综合到一起之后,才会给出最终让官员请假的期限。
2、吏部尚书高拱所言
就像吏部尚书高拱曾经所说的那些话语:如果一个人生病之后,给他三年的时间让他去调理身体,等到三年过后,如果他的身体还没有恢复的话,那这个人是不是就像个废人一样?连一个好的身体都没有,那这个人有还有什么用呢?
并且在官员请假的过程中,还会进行相应的记录,从开始请假的那一天到回归的那一天,每一个年份都是记录在案的。而这个记录以三年为期限,三年到了之后,就要另当别论。
2、进行严格处理
倘若官员已经超过了请假的时间还没有回来的话,那么朝廷也会给予比较严厉的处罚。最有力的说明就是光禄寺丞赵松先,他在当时请假的原因是归乡省亲。朝廷批给他的假期已经到了之后他还没有回来。
结果朝廷给出来的处理就是三个月的俸禄全部被没收。得到了这样的处罚之后,他就表示自己有病,还是不能够回去上任。紧接着又逃避了一年的时间。后来经过相关部门的查核之后,发现赵松先是故意这么做的。前前后后清查了一下,时间已经都超越假期一年了,所以朝廷就决定直接罢免了他的官职。
相比起罢免官职,这样的处罚而言,更为严重的就是直接下狱处死。在明朝时,公布侍郎谈相,就是因病请假,但假期已经到了之后仍然没有回来。最终朝廷给予他了三个罪名,这些罪名相加在一起之后,他就落得了一个狱中囚的惨局。
3、漏网之鱼很频繁
就比如说南京礼科主事李坦,他就因病请假,朝廷给他批了三年的病假。但最终却发现他离职的时间都已经超过了三年,可是他提交的资料却还是在三年之内。正是因为有了他这样的漏网之鱼后,朝堂上的很多官员就开始膜拜起他的做法。都已经超过了三年的假期之后,仍旧没有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对于这种情况,直到隆庆初年的时候,还是频频发生的。为了能够从根本上遏制这样的现象发生,吏部也做出了相关的改革。针对于请假的这些官员,从开始请假的那一天起,就进行相应的时间计算。如果病假到期之后,这些官员还没有上任,那吏部就会派出相应的人员去查验,看一看这位官员到底是在造假,还是真正没有痊愈。
三、制度的不断完善
1、不断完善病假制度
对于声称自己身体不适而请病假的官员越来越多的情况,甚至还有一些漏网之鱼出现。在当时为了能够改变这样的情况,吏部尚书的大学士高拱,再一次上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在他看来,请病假的人如果三年之内能够回来的话,就能够继续得到朝廷的重用,倘若已经超出了三年,又或者是在三年之内大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完全没有必要再启用他。他所提出的这些建议,在最后也得到了穆宗的认可。
但与此同时也有反对的声音,同为吏部尚书的杨博,在当时就表示这样的做法的确是比较苛刻的,毕竟有一些官员的确是身体不适。所以在官员上任之前,只要能够提供他在期限内的保结就可以了,只要没有逾期,就可以不用按照违限来处置,同时官员的官职也应该继续保留着。
2、制度更加有弹性
结语:
其实了解了明朝官员的请病假,以及请病假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不难发现,请病假这件事情,从古至今似乎都在遵循着同一个套路。因为在这请病假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是漏网之鱼。借着请病假的目的去完成自己另一件事情,或者是真真正正身体出现了不舒服。对于朝廷而言,朝堂上的官员请假就更应该重视起来。
有的是因为站错了队,有的是因为官场比较复杂。但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去面对,如果利用请病假的方式,自然而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古代的官场,看起来一番平静,实际上风云暗涌,更何况这些官员们,当真是人心隔肚皮,似乎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一本小算盘。
《明史》
《史记》
在明代当官,能请多长的病假?聊聊明朝文官的病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