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卷 孝惠皇帝中之下
永兴元年(甲子,公元三零四年)
原文:
春,正月,丙午,乐广以忧卒。
长沙厉王乂屡与大将军颖战,破之,前后斩获六、七万人。而乂未尝亏奉上之礼;城中粮食日窘,而士卒无离心。张方以为洛阳未可克,欲还长安。而东海王越虑事不济,癸亥,潜与殿中诸将夜收乂送别省。甲子,越启帝,下诏免乂官,置金墉城。大赦,改元。城既开,殿中将士见外兵不盛,悔之,更谋劫出乂以拒颖。越惧,欲杀乂以绝众心。黄门侍郎潘滔曰:“不可,将自有静之者。”乃遣密告张方。丙寅,方取乂于金墉城,至营,炙而杀之,方军士亦为之流涕。
八王之乱中最令人惋惜的一位王爷,司马乂!
一、司马乂少有盛名
公元277年-公元304年3月19日,司马炎第六个儿子,和司马玮(271-291年)是同母兄弟,母为审美人。
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十年12岁)受封为长沙王。拜员外散骑常侍。
备注:员外散骑常侍,多授公族、宗室,虽是闲职,仍为显官。
司马炎驾崩时,司马乂虚岁十五岁。此时史书对他的评价为
“孺慕过礼”
。
备注:孺慕过礼,意思是对师长、对父母亲人尊重、爱慕,是真情流露的亲情,而不是虚伪的礼节。
在哥哥司马玮回京师奔丧时,各位在京师的王爷都去近郊迎接,唯独司马乂去司马炎的陵墓,等待司马玮一起拜祭。这也说明司马乂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无论从礼节还是亲情的角度,诸王都应该如此,而不是跑去郊外迎接司马玮。这里不得不交代一下诸王为什么给予司马玮这么高的迎接礼节?因为司马玮是司马炎亲生儿子里面掌握兵权的实权王爷!所以后来司马玮才有实力配合贾南风发动政变,诛杀辅政的杨骏。
司马乂年龄渐长之后,拜为步兵校尉,正四品,野战军五校尉之一。
二、参与司马玮政变被贬
在司马亮和卫瓘主政期间,二人担心司马玮的性格影响到自己的权势,所以想夺取司马玮的兵权。此时皇后贾南风也正想借助司马玮之手清除亮、瓘二人,于是一场杀戮不可避免的开始了,司马玮动手之时,司马乂受命把守东掖门。
在借助司马玮之手成功清除亮、瓘二人之后,贾南风又以矫召的名义,下令抓捕司马玮,而此时司马乂为求自保,跪地大哭,说是本来以为司马玮是受召讨贼,不知原来是矫召。此举成功的保住自己,但也因是司马玮同母兄弟,被贬为常山王,离开京城。
三、成年后虚心下士
他成年后,身材高大魁梧,性格开朗,行事善于决断,才力绝人,非常优秀,很得人心。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虚心下士”,这个评价非常了得,我做了一个粗略统计,在《资治通鉴》中得过类似评价得人有:
这些人均声名远播!可见司马乂也绝非凡品!但奈何母族出身太低,且司马炎去世时司马乂年龄太小,未能被立为太子。当然,他前面还有很多哥哥,怎么轮也不会轮到他,这里我们只是惜才爱才之心泛滥。
四、跟随司马颖起兵
如此人物,必然是不甘寂寞的,但并不是说他有非分之心。
机会来了,司马伦在孙秀的鼓动下,铲除了贾南风,篡权夺位,自己做起了皇帝。孙秀扯着司马伦的大旗以为大权在握,利益分配不均,且坏事做尽,不得人心,司马家各位王爷本就不安分的心,终于有了起兵的借口,于是经司马冏首倡,联合司马颖、司马颙等夹攻司马伦,司马乂也积极响应,但是不知道他是因为爵位低,还是兵力弱的原因,年长2岁的他选择了做司马颖的后继之兵。
在此过程中,司马乂充分表现了他果决勇敢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首先他领兵路过赵国国境时,赵国官员房子令拒守,不予通行。司马乂攻下城池,斩杀房子令。
史书对此事件记载很简单
“过赵国,房子令距守,乂杀之”
。
但是我们可以从古代战争的常识中,判断出这个胜利来之不易。兵法说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意思是“ 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可见只有兵力达到守方五倍时,才有发起攻城战的实力,这除了说明司马乂兵多将广之外,也可见其军队的战力还是很强的。其次,在战争之初,司马伦军队屡屡获胜,司马乂的参谋长程恢害怕了,想背叛司马乂,投奔司马伦。司马乂发觉之后果断的处决了程恢以及他的五个儿子,做事不留后患,可见其行事沉稳果决,颇有司马懿的风范。三王成功诛杀司马伦,复立司马衷之后,司马乂因功获封抚军大将军,还恢复了其长沙王的爵位,时年24岁。
备注:三国时设置抚军大将军一职,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任此职,执掌朝政。西晋时期延续设置,二品官,司马亮任过此职,领后军将军,统冠军、步兵、射声、长水等营,给兵五百人,骑百匹。
这时,因为首倡之功,司马冏声望很高,而司马乂因为血缘上和司马颖更亲近,所以他劝司马颖要勇敢的和司马冏争一争。史书记载,司马乂和司马颖一起去给司马炎拜陵的时候,司马乂说:
“天下者,先帝之业,王宜维正之”
,意思是:天下是司马炎一脉的天下,你应该维护传承秩序,不能让堂兄弟司马冏掌权。随从人员听到这话后都吓了一跳,可见司马乂之勇。但最终司马颖听从了卢志的建议,选择了退回邺城,把权势暂时让给了司马冏。
五、留守京城辅助皇帝司马衷
司马乂留在京城,估计他也是司马颖留下平衡司马冏的一股力量。司马冏在京城搞了一年,最终他也没能控制住局面,一年半以后,曾经的同盟司马颙首先发难,联络司马颖、司马歆、司马虓共会洛阳,形成大兵压境之势,请司马乂废除司马冏,让司马颖代替司马冏辅政。
司马冏收到消息后,大惊,毕竟双拳难敌六手,何况京城内还有个不容小觑的司马乂,那可是卧榻之侧的一只猛虎。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派自己的亲信董艾突袭司马乂。很显然,司马冏、董艾还是小瞧了司马乂的警觉性和决断能力,不知怎么得司马乂就抢先一步率领手下百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宫中,关闭宫门,奉天子命令率领禁卫军攻司马冏府第。这一连串的操作,如果没有事先沟通联络,司马乂很难做到能如此行云流水。
我们简单拆解复盘一下这个流程。首先,司马乂是怎么提前知道董艾要偷袭他的消息地?
1、《晋书-司马乂传》记载,
“乂将左右百余人,手斫车幰,露乘驰赴宫”
,可见董艾选择了司马乂出门的时机,突然发起袭击,以至于司马乂惊慌失措,为了逃命砍断了车上的车幔,豪华的马车成了露天敞篷车,连家人也顾不上了,直接逃奔皇宫。
2、其次司马乂是怎么顺利率领百余人进入皇宫的?难道司马冏没有控制皇宫守卫的能力吗?或者说作为辅政大臣,皇宫守卫中就没有司马冏的铁杆亲信吗?这是不可能的!可见司马乂早已经将进入皇宫的各个通道的守卫情况摸排的非常清楚,他知道通过哪个通道可以顺利的帅军进入,估计他早就安插好了自己人。
3、最后,他进入皇宫后是如何快速掌控守卫各门的禁军的?又是如何控制住皇帝身边的禁卫军,并且能带领他们去攻击司马冏的府第?他难道不怕这支力量在中途或者在攻击过程中倒戈一击?可见他对这支禁卫军的掌控力很强!他是如何做到的?可见,司马乂进入京城的这一年半的时间,他做了不少工作,并且还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仔细品味品味,细思极恐!
事态既然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那就没什么好说的,动手吧!于是双方关闭洛阳城门,在城内大战三日。《资治通鉴》记载
“群臣死者相枕”。
最后司马冏属下赵渊叛变,执冏投降。
可见“将败之时防叛徒”这几乎成了人性铁律。
司马乂诛杀司马冏及同党近二千余人。不得不提一句,在抓住司马冏之后,皇帝司马衷想饶他不死,在司马乂坚持之下,还是被枭首示众。以安六军之心!明白告诉军队,司马冏已被诛杀,京城中现在只有我是你们唯一的主人。霸气!
4、遥控指挥的司马颙听说司马冏兵败被杀后,他命令李含领兵退回长安了。李含和司马颙本以为司马冏实力弱小,肯定会被司马冏所杀,然后他们再“趁你病要你命”,一拥而上以此为罪名灭了司马冏,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司马乂这么厉害,掌控住了洛阳的局势,那里没他们什么事了,回去另做打算吧,毕竟他们现在还不想也不能与司马颖和司马乂两人撕破脸皮!可见,此段时期最阴险的就是这个司马颙。有地盘、有实力、耐得住性子、还有阴谋诡计,绝对的危险人物!
5、司马颙的如意算盘。
还有一个细节,我们不能放过他,要仔细解读。《晋书-司马乂传》上是这么记载的:
“颙本以乂弱冏强,冀乂为冏所擒,然后以乂为辞,宣告四方共讨之,因废帝立成都王,己为宰相,专制天下。”
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司马颙分析司马乂必定会被司马冏所擒,司马颙以这个为借口,宣告四方发兵共同讨伐司马冏,然后废掉皇帝改立司马颖为皇帝,自己做宰相,专制天下。
首先司马颙在发兵之前,已经与其他几王约定共同讨伐司马冏,没必要以司马乂为词。
其次他知道司马乂不是司马冏的对手,但还是先挑动两人内斗,说明他知道只要一挑,两人必斗。他寄希望在司马冏疲惫之时,自己出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最后,他想废掉皇帝,另立司马颖,然后自己掌权,前提是什么?前提是司马乂被擒!这是关键点!为什么只要司马乂被擒,他就有自信可以控制住司马颖呢?在这个老奸巨猾的人眼里,他早就看透了司马颖,废物!如果没有司马乂的支持和力挺,司马颖就可以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中。果然是神算!他算的很对,但没有算到司马乂会赢!
六、司马乂掌权,控制京城,且看他如何执政
1、稳住司马颖
司马乂赢了,但是他没有唯我独尊!史书记载:
“事无巨细,皆就邺咨大将军颖”
。人才!绝对的人才!政治智慧在线!他尊司马颖,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这都能最大的程度上稳住司马颖,给自己争取巩固地位的时间。司马乂终于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为此,他潜伏了一年半的时间!他相信,再给他一年半,他还能再复制一个辉煌,那就是扫平天下,树立朝廷的威信!从哪里开始呢?
2、绞杀蜀地叛乱
蜀地流民叛乱已经持续很久了,此时势头正盛,好吧,那就拿他开刀,只有战功才能树立我司马乂的威望,既然如此,增兵!两路!一路从荆州地区,水军三万,一路从关中地区,刘沈持杰督罗尚和许雄。
我们直接说结果,在第一路的支持下,罗尚大败并斩杀李特。如果第二路不被司马颙扣住,在两路大军的呼应之下,也许流民就被趁势给剿灭了。可惜,历史没有给司马乂这个机会。葫芦暂时按下,但是瓢又飘起来了,荆州地区在司马歆的残酷统治下,爆发了起义。而此时,司马乂怀疑司马歆与司马颖勾结,借平叛之机,起兵讨伐自己。所以他不允许司马歆出兵,自己派了刘弘和刘乔两位老将,一个任豫州刺史,一个任荆州刺史。二人不负所望,很快就把起义头目张昌给灭了,但是起义火种此时已经燃遍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燃遍大江南北两岸,西晋帝国内忧外患,百姓苦不堪言。不管怎么样,司马乂可以喘口气了,虽未全盛,毕竟也有小成。
七、不安分的司马颙
远在长安的司马颙算盘落空,他会就此罢休吗?不会!司马颙的首席大谋士李含在京城与司马颖的拥护者联合,策划对司马乂的斩首行动失败,司马乂以此为契机,收捕异己分子,司马颙势力被斩杀,司马颖势力逃回邺城,司马颙和司马颖终于又有了发兵的借口。
司马乂以一敌二,从八月一直打到十月,司马颙的大将张方一度攻入京城,而司马颖这边由于团结问题,屡屡败绩,司马乂的部队表现可圈可点,杀得司马颖军队
“死者如积,水为之不流”
。张方孤军独进,见到皇帝的乘舆后被吓得连连后退,大败。
战局陷入胶着,局势对司马乂是不利的,毕竟洛阳及周边处于司马颖和司马颙的两面包围之中,虽然屡战屡胜,可军队和粮食却是越打越少。司马乂待皇帝司马衷的礼节没有亏损,同时军中士兵也是佩服司马乂的军事才能、勇气和共甘共苦的精神,虽然吃不饱饭,但是也没有离散之心。张方也挺不住了,准备撤回长安,从长计议。
但此时洛阳城内有人挺不住了!尽管司马乂也是睁大双眼,将京城内的各方势力盯得紧紧的,他也怕别人学他推翻司马冏似的,给他也来一手。司马越眼看形势越来越紧张,司马乂独守孤城,万一败了,自己岂不是要随着他这条破船一起沉没?风高月黑夜,杀人放火天。司马越联络了殿中禁军诸将,给司马乂来了个突袭。话说禁军诸将真不是东西,典型的墙头草,随风摇摆,但是谁想干点坏事都离不开他们,因为他们掌控着皇帝!司马家各位王爷走马观花,不管谁来他们都是赢家。
八、司马乂被俘
把司马乂囚禁在金墉城之后,司马乂还给皇帝司马衷上表辩白,上书内容读来让人唏嘘不已。大意是:“陛下爱慕兄弟,把朝廷大事让我处理。我尽忠尽责,小心谨慎,这是老天看在眼里的。诸王不满意,一起讨伐我,朝臣各怀小心思,枉我信任之心,把我抓起来关在这里。我不惜余命,只可惜我大晋衰弱,忠于朝廷的力量越来越弱,陷陛下您与孤独危险的境地。如果我死了,国家能因此获安,这也是国家之福。就怕这只是逞了坏人的私欲,而对陛下没有任何益处啊。”
司马越打算投降,城门一开,将士们看到城外军队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纷纷后悔,可惜司马乂大业将成而被人偷袭,心有不甘,所以计划着把司马乂抢夺出来,继续带领他们与司马颖争个高低。司马越害怕了,想杀掉司马乂。此时司马越的谋士潘滔说:“杀人也不可污了我们的手,把司马乂送给死敌张方就行。”于是派人把司马乂的关押之地秘密的告诉了张方。张方大喜,天上掉下一块大馅饼砸自己头上了,立马带兵奔赴金墉城,把司马乂押回军营,到了二话没说,就把司马乂给烤死了。史书记载:
“乂冤痛之声达于左右,三军莫不为之垂涕。时年二十八。”
司马家最有个人实力的一个王爷就这么死于宵小之手!司马衷失去了最后的保护,自此流落四方,司马家的江山也支撑不了多久了,匈奴的刘渊即将在山西地区起兵,欲图趁机恢复祖宗宏伟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