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字伯温,通晓天文经史,尤精于兵法,为元朝至顺年间的进士。刘基因为廉洁正直,又才华横溢,被时人比作蜀汉时期的诸葛武侯。在他投入朱元璋麾下之后,又常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也”,与张良作比。
刘基可比诸葛亮和张良,可见其才能非比寻常。但刘伯温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文弱书生,按照《明史》记载,“基虬髯,貌修伟”,乃是一侠客形象。
刘基做事向来勇毅果断,但是,刘基过于公正严明、嫉恶如仇的性格却害了他们父子两代三人。
朱元璋在闻知刘基的大名后,重金聘请刘基出山相助。刘基并不是朱元璋的濠州嫡系。
刘基投奔朱元璋之后,献时务十八策,并帮朱元璋分析天下形势。刘基劝朱元璋不用尊奉韩林儿,而是鼓励朱元璋自立;对于江南的义军,可以先灭陈友谅,再攻张士诚,然后北伐中原,则可天下一统。
刘基相比诸葛亮,才能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基不但善于谋划天下大局,还善于临阵指挥,在对阵陈友谅时,刘基就是妙计不断。
刘基献策诱陈友谅入龙湾,大败之;又劝朱元璋亲征,直捣陈友谅老巢江州,收复了江西驻郡;后又亲侍朱元璋旁,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彻底剿灭了陈友谅。
鄱阳湖一战,刘基甚至还上演了英雄救主之举,“太祖坐胡床督战,基侍侧,忽跃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仓卒徙别舸,坐未定,飞炮击旧所御舟立碎。”刘基比诸葛亮还妖呀,一看战场变化,就知道陈友谅要直击朱元璋旗舰了。
陈友谅死后,天下已无人可与朱元璋争锋。朱元璋之后灭张士诚,北伐中原,按照刘基的天下大略,完成了统一大业。
但是,刘基的厄运也就从此时开始。
陈友谅死后,战事无需刘基操心了,朱元璋就让刘基去做律法和整肃纲纪的事情。结果呢,刘基得罪了不少朝廷大员。
刘基在祈雨期间,斩杀了中书省都事李彬,得罪了宠信李彬的宰相李善长。李善长借机诬告刘基,说刘基在祭坛下杀人,是大不敬之举。加上这次祈雨正好失败了,惹得朱元璋大怒,开始怪罪刘基。
刘基吓得借妻子去世之故,告辞还乡。朱元璋之后封赏功臣,刘基也仅获封食禄二百四十石的诚意伯。然后,刘基再次战战兢兢的告老还乡。
刘基还得罪了胡惟庸。胡惟庸在刘基返乡之后,派人构陷刘基,说刘基想霸占一块有帝王之气的墓地,来作为死后的安葬之处。朱元璋最怕的就是有人造反,谋他的皇位,虽然没有怪罪刘基,但还是相信了胡惟庸的谗言。
刘基听说了胡惟庸诬陷的事情,担心朱元璋起杀心,马上战战兢兢的跑到了南京,待在了朱元璋眼皮之下。
根据《明史》和《国朝献征录》的相互印证,刘基之死,类似于韩信之死。刘基偶发风寒,朱元璋让胡惟庸派医生给刘基治病。刘基服药后腹中出现拳头大、石头一般的异物。刘基抱病觐见了朱元璋,说了胡惟庸给他看病的事情。但是,朱元璋仅仅讲了一些安慰的话。在刘基病情加重之后,朱元璋专门派人护送刘基返乡。
由此可见,朱元璋不忍亲手杀了功高盖世的刘基。但是,跟刘邦借吕后之手杀韩信一样,朱元璋借胡惟庸之手杀了刘基。
刘基的长子刘琏,颇有文采。刘基死后两年,在朱元璋朝任职。朱元璋本想重用,但是被胡惟庸一党胁迫,坠井而亡。
刘基的次子刘璟,作风跟刘基颇有相似之处,通晓经学,并善于用兵,而且为人正直,深得朱元璋器重。
朱元璋曾想让刘璟袭刘基的爵位,但是刘璟说自己的侄子尚在(刘琏的长子刘廌)。刘璟的正直、谦让之风,让朱元璋很高兴,于是就让刘廌袭爵,并给刘璟设置了专门的职位,指派给了谷王。也正因为刘璟长期在谷王府,躲过了胡惟庸的迫害。
但是,跟刘基一样,刘璟的正直也害死了他。
刘璟在靖难之役前,曾和朱棣下棋。朱棣让刘璟让他,结果刘璟却说,该让的地方让,不该让的地方不让。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刘璟被任命为李景隆的参军事,随军出征。兵败后,曾上书建文帝,陈述利害,没有得到答复,辞而归乡。
朱棣登基后,召见刘璟,刘璟称病不去,被朱棣抓到了京师。结果呢,刘璟坚决不称朱棣为“陛下”,继续称之为“殿下”,还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
这……朱棣为了摆脱“簒逆”的嫌疑,连亲妈都不认了,自然容不得刘璟这么说他,下令将刘璟入狱。刘璟坚贞不屈,自缢于狱中。
执法的官员请求朱棣连坐刘璟家人。但朱棣并不是昏庸之君,念及刘基,没有批准。
自此,刘伯温的两个儿子全死了。刘璟因为是次子,并未袭爵,其后人史书没有记录。而刘琏的后人,一直在明朝为官。
史料记载的刘基最后一代刘孔昭,在明亡后,曾参与建立南明福王朱由崧的弘光政权,“后航海不知所终”,刘基一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