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即位任明成祖后,立刻开始对于当年给朱允炆出主意的那些人进行赶尽杀绝,悬赏捉拿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铁铉等人。并清宫三日,诛杀宫人、女官以及内官无数,只把那些曾向他通风报信的太监留下了性命。他又把建文帝的母妃,当年他的大嫂幽禁起来,而且杀掉了建文帝的3个兄弟。建文帝一个7岁的儿子朱文奎也在战乱中“不知所终”,史书上没有记载始终,估计是被他杀掉了。
另一个小儿子朱文圭当时才2岁,还在怀抱之中,朱棣先把这个小孩幽闭于广安宫,后来也不知所终,估计也被弄死以绝后患(也有记载说朱文圭一直幽禁在凤阳,至明英宗时才放出,已经57岁,连马牛也完全不能分辨,完全被禁锢成一个白痴)
当年明成祖还是燕王在北平准备起兵的时候,他的谋士姚广孝曾对他说:“方孝孺是天下‘读书种子’,绝不可杀。”足以可见方孝孺之才华横溢是被广为认可的。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曾受任为济宁知府。他以民生为念,恪尽职守,他认为叛乱是因徭役和饥饿所迫;治国之道在于举贤才、安攀强、除暴敛、明教化。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有人诬陷方克勤私用仓中炭苇,因此方克勤被流放。第二年,方克勤遭诬告被杀。方孝孺遵照父亲的遗嘱,投师宋濂。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开始直到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秋,一直随宋濂学习,几年中,他在学术上获得了长足进步。这几年的学习,对方孝孺影响非常大。宋濂非常赞赏方孝孺,他甚至说:“以方孝孺之才华,加以岁年,吾且畏之。”
自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至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方孝孺基本以读书、教学、著述为业。他的《四忧》等箴、《君学》杂著、《周易考次》、《武王戒书》、《注宋史要言》、《大易枝辞文统》等历史著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满腹经纶的方孝孺,并不满足于著书立说的书斋生活,他踌躇满志,希望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经邦济世。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明太祖再次召见方孝孺。由于在治国主张上,方孝孺力主教化,而明太祖则重刑罚,两人思想相违,所以太祖认为“今非用孝孺时”,只任他做陕西汉中府学教授,一直做了七年。
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病逝,年轻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他久闻方孝孺之贤,登基伊始,即派特使赴汉中将方孝孺召回朝廷。方孝孺迎来了他仕途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他被提升为“侍讲学士”。有时朝堂议事,建文帝干脆坐在影壁后面,让方孝儒代替他批答各种文件。方孝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才华,建文帝把国事几乎全部交给了这位德才兼备的人。不但治国安民上依赖他,连军事上也完全听从他的意见。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朝廷方面时而诏抚,时而讨伐,时而割地求和,这些举措,几乎都是由他这个书生在远隔万里的京城来掌握的。
方孝孺的思想深深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他总结历代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探讨了治国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政,反对暴政。主张以仁义礼乐治国,反对以庆赏刑诛临民。他的这种思想实际是针对时弊而发的。明太祖以为严刑峻法足以巩固一统天下,因此严厉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而方孝儒却认为,对人民如果“不能使之安其生复其性,而责其无为邪僻,禁其无为暴乱,法制愈详而民心愈离”。
朱棣攻入南京,派人扑灭皇宫大火后,首先做的就是召文学博士方孝孺来起草自己的继位诏书。但方孝需是建文帝的耿耿忠臣,身穿白衣大哭于馆阙之下。朱棣召其入殿,方孝儒也不施礼,依旧大哭不已。朱棣劝说方孝孺:“我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啊。”方孝孺厉声反问:“成王安在?”“他自焚而死,”朱棣答道。方孝孺又问:“为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回答:“国家需要一个成年的君主。”方孝孺咄咄逼人:“何不立成王之弟?”
朱棣不得已,亲自下殿走到方孝儒面前,苦笑着说:“这些都是朕的家事啊,先生你不要为这些事费神。”左右递过纸笔,朱棣说:“诏天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夺过诏纸,在上面乱画数字,然后掷笔于地,边哭边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朱棣怒急,大声叫道:“怎能让你痛快一死,难道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方孝孺大喝:“便诛十族又能怎样!”
此时,朱棣已皇位在座,残暴本性显露无疑。他命左右卫士用大刀把方孝孺嘴唇割开,一直划裂到耳边。然后,命人逮捕其九族亲眷外加学生,共凑成十族,共计873人,依次碎杀戮于方孝孺面前。方孝孺忍泪不顾,最后被凌迟于聚宝门外,时年46岁。
再说说朱棣是如何杀死铁铉及黄子澄的吧!
建文帝的兵部尚书铁铉被逮至京城。朱棣坐于御座,铁铉背立殿廷,至死不转身面对朱棣。朱棣派人割掉铁铉耳鼻,在热锅中烧熟,然后硬塞入这位忠臣口中,问:“这肉甜吗?”铁铉厉声回答:“忠臣孝子之肉,为什么不甜!”于是朱棣下令寸磔铁铉,这位忠臣至死骂不绝口。怨恨之下,朱棣又把铁铉80多岁的父母投放海南做苦役,虐杀了他的两个十来岁的儿子,并把铁铉妻子杨氏和两个女儿投入教坊司充当妓女。
削藩的提倡者还
有齐泰、黄子澄,也都被凌迟处死,剿灭三族。
总之建文帝的所有忠臣全部被明成祖朱棣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