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龙门飞甲》里,陈坤扮演的雨化田,有这样一句台词:“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东厂管不了的我更要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其实这句话还真不是吹牛。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为了汲取历代宦官专权,危害朝廷的教训,就曾下令禁止宦官议政。甚至宦官的职位都不允许超过四品。后来还把这项禁令刻在了宫门的铁牌上:“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后来朱元璋虽然颁布了这项禁令,但是矛盾的是:出于对官僚集团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他开始有意识地增加宦官的机构,并且赋予了宦官们广泛的权利。
这正是朱元璋的帝王之术。一方面,可以让宦官们为自己搜集情报,达到更好地管理朝廷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能使大臣和宦官们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这样一来他皇帝的位置,自然是可以高枕无忧。
到了建文帝时期,宦官基本上是没什么权利的,建文帝深知宦官的危害,于是他严格要求宦官们禁止干政。如果一经发现,立斩不饶。
当时的宦官们看建文帝来真的,一时间人人自危,生怕做错了事,说错了话。
宦官的权利又是如何变大的呢?
由于建文帝对宦官们的要求很严苛,所以当时不少的宦官,都投靠到了朱棣的麾下。当时朱棣想要刺探宫中的情报,就是通过建文帝身边的那些宦官们给他通风报信儿。
后来朱棣当了皇帝,他身边的宦官“狗儿”因为在靖难之役中立了大功,于是得到了重用。
朱棣认为宦官的用处很大,不但不应该削减宦官们的权利,反而要更好地利用他们。
一时间,宦官们的势力又开始死灰复燃了起来。
东厂都有哪些部门呢?
东厂的势力可谓是错综复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宦官机构,可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也被人称为二十四衙门。
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授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光是看这些设立的机构,就不难想象其规模的庞大。然而这些宦官们又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利。
宦官们都干了哪些事呢?
在洪武十二年的时候,朱元璋曾派宦官陈景向靖江王朱守谦宣读谕旨,命他要遵纪守法、以身作则。锦衣卫当场抓了朱守谦身边的近侍。
洪武二十六年,发生了“蓝玉案”。当时朱元璋派了宦官和驸马前去山西,并且传旨给晋王。他要晋王朱㭎把伙同蓝玉忤逆谋反的三个候给杀了。
临走的时候,宦官口头交代朱㭎:“杀了他们以后,家奴一并也给杀了,至于他们的财产,你自己看着办吧。”
到了永乐十八年的时候,朱棣设立了东厂,当时的东厂主要负责市舶、监军、分镇、刺探等。宦官们的势力又一次急剧膨胀。
由此可以看出,宦官的权利之大,他们仗着背后的权利,经常胡作非为、滥杀无辜。
东厂和锦衣卫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
东厂和锦衣卫虽然是两个部门,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人们也把这两个部门合称为“厂卫”。
说白了,一个就是负责传达命令,另一个就是负责执行命令。
在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大太监魏忠贤正在钓鱼,陆文昭是个锦衣卫,为了能得到升迁的机会,他不仅要给魏忠贤身边的近侍塞钱,就连中鱼后,他还要亲自跳到河里,去把鱼拿到魏忠贤面前。
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宦官的权利之大。锦衣卫虽然明面上听从皇上的命令,但是私下里却要依附于宦官的权势。
总结:宦官带来的危害,虽然历朝历代都有。但是却在明朝却达到了顶峰。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千万要明事理,不要任人唯亲,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以免在损失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还要祸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