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工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进入繁荣时期。宋朝市民阶层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经济的各个领域也都出现了新格局和新变化。百姓安居乐业。
宋朝统治者一再打破历史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限制,突破商业的城市布局、延长商铺的经营时间,挖掘市民的潜在购买力,这一切的因素促成了宋朝夜市经济的繁荣。分析宋朝夜市兴盛的原因,研究宋朝经济的特点。
一、宋朝繁华夜市的基本内容
1、商业夜市
宋朝的夜市主要以商业为主,这里货物种类繁多,商品数量充足。百姓可以在夜市购买到衣服、首饰、鞋靴、香料、水果、珠宝、书画等。夜市商品种类分类细致,面面俱到,“除内大街外,诸处皆然,惟中瓦前最盛,扑卖奇巧器皿,白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夜市上还有卖吃食的,种类非常丰富,有卖南边特产的,有卖北边他产的,甚至还有专卖店。小吃的种类之多,令人瞠目结舌。小吃会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更换种类。夏天卖解暑的,如:生淹水木瓜、绿豆冰、甘草冰、荔枝膏和凉水等;冬天卖暖身的,如:旋炙猪肉皮、煎夹子,野鸭子肉等真正的按需供货。
2、文化娱乐夜市
宋朝的夜市经济太过繁荣,“商业夜市”带领着“文化娱乐夜市”兴起。大型的酒楼茶坊会在夜间举办音乐会和演唱会,为食客提供酒菜的同时,还提供文化娱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艺伎数百,聚于主廊之上,以待酒客呼唤。”客人们一边品茶,一边听曲,不亦乐乎。除了酒楼,宋朝的夜市还有瓦舍,就是杂剧表演的场所。
杂剧表演的场地由很多栏杆围起来,所以瓦舍又叫勾栏。勾栏大大小小特别的多,最大的瓦舍可以同时容纳数千人。小型的瓦舍加起来也会有几十座。“南渡后,临安的瓦肆更盛,城外有五座,城内有二十座,城内的北瓦舍还有十三座。”
这些勾栏每天为百姓演出:杂剧、傀儡剧、皮影戏和杂技等,“其数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夜市还有观舞队,是中国早期的街头游街的表演形式。宋朝流行傀儡舞队,动作不同,集结成队,角色扮演,游行展示。“每夕皆然,三桥等处,客邸最盛,舞者往来最多。”
3、庙会夜市
宋朝的夜市还会举办庙会,庙会的商业街道上出卖日用品、书籍、书画和笔墨等,商品呈现多元化,和现今旅游礼品购买区域相似。香客们纷至沓来,艺人们赶来献艺,商贩们设置流动摊位,南北货物齐聚一堂。庙会可算是雅俗共赏的一种夜市,妙趣横生,使人流连忘返。庙会每个月都会举办,并且主题各异,百姓们就像过节一样逛庙会。“佛宫金碧开朝霞,游人杂沓来正哗、危弦促管竞繁咽,罗袖对舞春风斜。”
二、宋朝夜市兴起的社会原因
1、宋朝城市经济发展
11世纪和12世纪,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国家是中国的宋朝,它在国内经济和海外贸易上都有卓越成就,“南接闽广,北控高丽,商舶往来,货物丰衍”。宋朝的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商贸的典型——白市和夜市,在营业时间上可以连贯经营。商品的生产也日益专业化和商品化,工商业者资本雄厚,“开店业之人,家计有数十万缗者,营运本钱动是万数”。
城内市场总是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交易不止。宋朝还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制作成本低、便于携带、提高货币流通,为宋朝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运转基础。人民消费水平飞速发展,城市商业活动领域不断扩大,城市市场经济逐渐腾飞,宋朝开启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2、宋朝人口数量的大幅度提升
宋朝城市人口数量巨大,增长速度快,且人口流动性大。大型城市的工商业比较发达,消费人口众多,大批工商业者在各个城市之间穿梭。“各乡有营运店业兴盛之家”,百姓掌握“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贾”的致富规律。农民纷纷改行加入工商行业,一时间出现全民皆商的盛况。
宋朝的经济增长很快,百姓生活非常富足,人口也就随之增长。以汀州人口为例:宋神宗赵顼在位时,也就是公元1078年左右,汀州户数有81456;南宋宋宁宗在位时,也就是公元1195年左右,汀州户数增长到218570。
百年间汀州市户数增长了13万多,宋宁宗时期,汀州农村土地人口容纳量趋于饱和,官方不得不将新增户口转迁到其他城市。这仅是一个城市的人口增长数字。快速升高的人口和富足的百姓,为经济提供了可持续良性循环的购买力。
3、市民阶层的兴起
在宋朝以前,可以通过消费,实现生活乐趣的只有少数官僚阶层。到了宋朝,朝廷开发新的购买力群体,市井百姓、政府官员和外来商人组成了新的城市居民主体,市民以分散的形式活跃在城市的各个经济环节中。在经济的融合推进下,市民阶层逐渐兴起。
越来越多的政府人员和官员家属参与到商业活动中去,官僚经商风气日盛。官员经商,也间接把城市中各个阶层的人联系到一起,促进了市民阶层的融合。以宋高宗时期的杨存为例,他是宋朝的恭国公,却承包了临安、秀洲等地的多家酒坊,营业总额超过72万贯。
市民阶层中的官员先富起来,随后由经济带动,城市中的市井百姓和外来经商人员后富起来,形成了完整的经济链条。于是,城市居民群体开始多样化组合,群体意识觉醒,反应在社会上,就出现了很多专业的“商行”和“社团”。商业群体的建立,有力提升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度,突破以往体制的局限,使宋朝的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三、宋朝夜市兴起的政策原因
1、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
在宋朝以前,城市的居民区和商业区是明确分开的,城市禁夜时间也规定死板,不能逾越。到了宋朝,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推出相关政策,逐渐开放城市商业用地。工商业者先实现了在城市内开店,再实现了沿街开设店铺,次实现了街道摆摊,最后实现了居民区内经商。
在这个过程中,宋朝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开始混合,不分彼此,逐渐统一。居民出门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商人起床就有商机,只要睁着眼睛就能赚到钱。宋朝城市经济开启了新格局和新局面,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买卖,无处不在的交易,遍地开花的商店,随处可见的商机。
伴随着宋朝城市格局的商业化,宋朝政府对城市经商的时间也开始解禁。宋太祖时期“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到了北宋中期,汴京的夜市时间已经可以延长到三更,《东京梦华录》上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复开张。如要闹处,
通晓不绝”。到了南宋,生意昼夜不绝,夜市可以营业到四更,白市五更就开张,做到真正的无缝接合。
2、政府官员休假的福利政策
社会的稳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百姓富足才会有多余的钱财进行消费,良性的商业体制会促进经济的不断增长。宋朝保持着长期的稳定,仅“有外患而无内乱”,国内“太平日久。斑白之老,不识干戈。”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消费增长,百姓不愁温饱,开始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人民的需求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政府通过增加官员休假的方式,促进消费时间的增加。政府允许官员在很多情况下放假,比如:时令节日、宗教节日、皇帝的生日等。宋朝官员的假期主要分为公假和私假。公假包含:节日放假、外官上任假、朝假等;私假包含:婚假、丧假、病假、探亲假等。
宋朝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相当优越,在处理繁重的公文之余,通过假期,可以全家老小安安稳稳地逛街、吃饭和听戏,不仅促进了家庭和谐,还舒缓了压力,又得到了精神层面的满足。宋朝大量的假期,使拥有较多财富的官员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费,成为宋朝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3、突破传统商业的营业政策
宋朝政府允许工商业者在城市开展各种不同的营业方式,使夜市的经营变得更加丰富。首先,宋朝商店昼夜售卖的商品是不一样的。一般夜市会摆卖:头面、冠梳、领抹、珍玩和动使之类的。五更以后,街道上就开始卖衣服、书画、玉石等物。
其次,政府允许商贩在街道设立定点摊位,摊位和摊位之间形成贸易区,方便消费者逛街消费,“州南一带皆结彩棚,铺陈货物。”再次,政府允许夜市摊位进行连锁经营。各式各样的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不同的商业街道,争奇斗艳。还有,政府允许
流动型摊位的移动经营方式。
工商业者边唱歌、边卖东西,成为宋朝夜市中独特的艺术风景线。最后,政府还允许服务行业的兴起。宋朝夜间商业活动众多,有很多夜间工作者,宋朝的夜市专门有摊位为他们服务,提供茶水、零食、洗面水和夜宵等,人来人往,生意络绎不绝。
四、总结
宋朝夜市的兴盛是由经济发展、政策革新、市民阶层兴起,共同成就的。并且,宋朝的夜市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色彩。商业、文化和宗教完美结合,雅俗共赏、其乐融融。经济和文化在宋朝夜市的繁荣中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相互成就。
夜市文化不仅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还塑造了城市的文化标签。宋朝的夜市聚集消费、文化、娱乐、饮食于一身,甚至还有服务行业的雏形。宋朝的城市因为夜市成为真正的不夜城,照亮了宋朝,璀璨了历史,震惊了世界。
参考文献
1、《方舆胜览》第七卷
2、《景定建康志》卷四一
3、《宋会要辑稿·食货》
4、《东京梦华录》
5、《都城纪胜》
6、《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
7、《东京梦华录·酒楼》
8、《西湖老人繁盛录》
9、《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
10、《武林旧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