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作为风光,那么一定非唐朝莫属,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一般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又像一个打破常规思想的青年。
大家对于唐朝的感受,大多是繁华热闹的世界大都会,女子以胖为美的开放风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又或是佛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良好传播。
实际上,在大唐这样的盛世之下,还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隐私,尤其是皇家秘史。唐玄宗李隆基作为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期间最久的皇帝,可谓是鼎鼎大名。
早年,唐玄宗李隆基励精图治、从谏如流、兢兢业业,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明君。但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却在一天之内连杀了三个儿子,还霸占了自己的儿媳。
那么,李隆基到底受了什么刺激,为什么会做出这些疯狂的举动?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与原委。
天家无父子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要是在封建统治的古代,遭到了帝王的怀疑,那么这个人离死也就不远了。正所谓“天家无父子”,历史上不论是老子杀儿子,还是儿子弑老子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像李隆基这么疯狂的还是头一个,事情的起因其实还是来源于党争,而且此次党争还是前朝与后宫联手造成的。杨贵妃之前,唐玄宗李隆基有一位格外宠爱的妃子,唤为武惠妃。
这位武惠妃育有四子三女,其中,寿王李瑁便是最讨武惠妃欢心的那一个。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盛宠之下,武惠妃渐渐地起了一些小心思。
她想着既然自己如此受宠,为什么我的儿子李瑁不能是太子呢?这个欲望在武惠妃的心中不断长大,最终蚕食了武惠妃的理智,在手下的帮助下,武惠妃成功地联络上了朝中大臣李林甫。
用后人的话来说,李林甫那可是一个妥妥的大奸臣,欺上瞒下、阴险狡诈,就连李林甫愿意联手武惠妃陷害太子的理由,都十分可笑,仅仅是因为太子李瑛,不是在他的扶持下上位的。
李林甫害怕将来太子登基后不会重用他,便决定杀了太子,再亲自送李瑁上位,以保证自己将来的荣华富贵,宠妃和佞臣的搭配确实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武惠妃整日在唐玄宗李隆基身边吹吹枕边风,时不时的明朝暗讽一下太子,再适当的夸一夸自家儿子李瑁,这让唐玄宗李隆基对太子产生厌恶之情。
宰相李林甫在前朝则为武惠妃再添一把火,总是揪着太子的小辫子不放,两人相辅相成,成功地在唐玄宗李隆基心中,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只差临门一脚。
李隆基怒杀三子
最后一击武惠妃也选取得十分巧妙,那就是捏造太子谋反。她先是派手下去和太子报信,声称宫中巨变,请太子速来救援,太子李瑛听后脸色大变。
他十分担心唐玄宗李隆基的安危,立马喊来了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二人,带上几千精兵一起去营救唐玄宗李隆基。奈何,这一切都是武惠妃设下的圈套,宫中没有发生任何事。
太子李瑛如此气势汹汹地冲进皇宫,直接被当成了谋逆,再加上武惠妃的煽风点火,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更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至于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李林甫的一句:“陛下,小心玄武门事件重演”,这句话彻底让李隆基下了杀心,任何一位帝王都不会允许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于是,李隆基直接下令斩杀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从结果上来看,武惠妃与李林甫的阴谋大获全胜,甚至一石三鸟,直接解决了三位皇子。
但坏事做多了就怕鬼敲门,也许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的死状太过凄惨,又或是坏事做多了心虚,武惠妃开始整日做噩梦,精神一度恍惚,人也慢慢的消瘦下去,最终香消玉殒。
最可笑的是,即使武惠妃用自己的命解决了李瑛,自己儿子却还是没有坐上太子之位,甚至还离皇权的中心越来越远,这一切仅仅是来源于一个女人,那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
说到底,杨玉环能够上位还和武惠妃息息相关。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李隆基悲痛不已,但悲痛并不能够代表这位皇帝愿意为了武惠妃守身如玉,他所悲痛的只是因为少了一位绝色佳人的陪伴而已。
不久后又霸占儿媳,晚节不保
就这样,李隆基一边悲痛,一边在民间大肆搜寻美女。高力士三番两次在李隆基耳边,提起寿王妃杨玉环乃人间绝色,彻底激起了李隆基的好奇心。
不久后,李隆基将杨玉环宣召进宫,定睛一看果然是绝色美人,心中顿时起了掠夺的心思,但杨玉环的身份非常尴尬,他是自己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也就是自己的儿媳。
但美色当前,唐玄宗李隆基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能生抢,他手段强硬地将杨玉环留在宫中。然后,身为父亲的他,又赐了三个女人给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
似乎是想要告诉儿子,我用三个女人换一个杨玉环,并且为了让李瑁不要闹,也不要和杨玉环有所接触,还将李瑁远远的打发到了封地上,可谓是要美人不要儿子。
杨玉环也是个识时务的人,看丈夫是在无法救她,索性便从了公公李隆基,好在李隆基对自己确实不错,毕竟当皇上的宠妃可比当寿王妃来得富贵的多。
晚年的唐玄宗可谓是彻底放飞自我,整日呆在酒池肉林之中,身边更是美女如云,好似要把前几十年用在政事上的时光,全部都补回来似的。
钟爱杨贵妃的他,更是将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封为虢国夫人,就连杨玉环的两个哥哥,也托妹妹的福封了大官,朝中一度流行起了给杨家送礼就可以买官的风气,可谓是荒唐至极。
除了唐玄宗不过问政事以外,他还罢免了清流砥柱张九龄,选择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大奸相李林甫做宰相。一时之间,大唐朝局混乱不堪。
再加上,后来安禄山主导的马嵬坡之乱,大唐彻底从耀眼的山巅给拉了下来,也真正地开始走下坡路。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年轻时确实是一位明君。
即使他晚节不保,也无法掩盖他之前的付出,只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一位曾经的明君却没有做到从一而终罢了,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