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史第一悬案:建文帝的下落之谜

明史第一悬案:建文帝的下落之谜

明朝四大疑案之首就是建文帝的下落之谜,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此后各种说法层出不穷,综合多篇史料,笔者来谈一谈建文帝较可信的结局。

建文帝大家都了解,朱元璋的孙子,可惜他爸朱标英年早逝,让他幼年就要熟悉宫廷政务。

建文帝生性温和,与其父相似,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他温和儒雅的性格也为他日后“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

背景:朱棣早年随父亲东征西讨,为大明王朝的四方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统领重兵。

当太子朱标和诸王去世后,朱棣在宗族里的排名第一,论才华、抱负、军事实力、功劳,朱棣都要胜出建文帝一筹。

但朱元璋已下定决心要立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其中最不满意的就是朱棣了。

后期各地藩王个个不服中央管辖和命令,严重影响中央集权,建文帝采纳了齐泰、方孝孺等人的建议,厉行削藩之策。

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早就有起兵反叛、夺取帝位之心,只是苦于没有很好的借口,这次建文帝削藩弄得天下诸侯怨声载道,这对朱棣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借口发动了“靖难之役”,因为之前的削藩已经得罪了各地藩王,所以当建文帝需要军队勤王时各藩王都投靠朱棣。

上文也说到,因为建文帝用将失误和自身心软的诸多原因,导致多次失去打败朱棣的机会,就这样,朱棣的军队没费多大的力气,很快就打到了南京城。建文帝见大势已去,下令火烧皇宫。

政变收场:等朱棣到皇宫后,到处找也找不到建文帝,老太监最后无奈地说建文帝跳入火海自焚了。

《明史》记载:燕王遣中使出皇帝后尸于火中。

正史说朱棣在火堆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并抱着尸体假心假意地哭了好几天。说自己只是要清理奸臣,并不是要皇上死。然后,以皇帝礼将其厚葬。

但有一个疑惑是后世并没有发现建文帝的陵寝,这也说明建文帝可能没有死,而是隐匿于世间。

问题:正史记载关于建文帝的下落: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猜想一:建文帝并没有死,而是逃出南京,到了贵州成为和尚。

据说,在燕王朱棣围城之后,建文帝早已做好自焚的准备,为防被俘受辱,建文帝决定自尽殉国。这时,一个太监他告诉建文帝,太祖皇帝临终前曾经交给他一个密匣,并叮嘱他如果皇上遇到危难,可以打开匣子。

建文帝听后,急忙命这个老太监取来密匣,打开一看,里面装有三套袈裟,三张度牒,一把剃刀。匣中还有一封信,上面写道“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

按照密匣的指示建文帝剃发做了和尚,从鬼门逃出宫去开始了浪迹天涯的游行四方的僧人生活。

那么皇宫里的尸体又是谁呢?

传闻是皇后马氏为了保护建文帝,自己跳入火海以迷惑朱棣。等朱棣进宫时,尸体早已被烧的面目全非,无从分辨。至此,朱棣也无法追究。

正史记载: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

这也是该说法的最好例证

猜想二:就是建文帝从南京城逃出之后,辗转来到泉州,后流落海外。

后来明成祖继位之后,派郑和下西洋,下西洋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了寻找流落海外的建文帝,其次才是政治性炫耀,进行朝贡贸易。

相传建文帝逃出皇宫时,朱棣的军队早已包围北部,建文帝不得已才南下逃命。

他辗转来到武汉罗汉寺,该寺主持见过建文帝的度牒后,将建文帝引入寺庙躲藏,后建文帝发现此地不安全,易被发现,他们又在达玄和尚的指引之下乘船前往泉州开元寺,然后辗转逃到海外。

据《泉州开元寺志》记载,当时泉州开元寺的住持念海和尚正是罗汉寺住持达玄和尚的弟子。

建文帝来到泉州开元寺之后,便隐匿寺中,派人寻找出逃海外的机会。终于有一天,他们坐上了一个阿拉伯商人的货船,随行来到苏门答腊岛,开始在此隐居。

总结:对于建文帝的生死和下落至今仍无定论,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各说法也无强大的说服力,也许建文帝的下落会成为一个千古谜团吧。

对于建文帝的下落,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悬案,朱元璋,逃出,明史,泉州,皇宫,下落,之谜,靖难之役,朱棣,消息资讯,建文帝,朱元璋,泉州,开元寺,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悬案,朱元璋,逃出,明史,泉州,皇宫,下落,之谜,靖难之役,朱棣,消息资讯,建文帝,朱元璋,泉州,开元寺,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悬案,朱元璋,逃出,明史,泉州,皇宫,下落,之谜,靖难之役,朱棣,消息资讯,建文帝,朱元璋,泉州,开元寺,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