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和秦琼都在李世民麾下立下赫赫战功,都是唐朝的开国名将,两人都因为功劳被封为国公,国公是古代一种爵位,地位跟郡王差不多,程咬金被封为宿国公,而秦琼被封为翼国公,然而奇怪的是,程咬金的国公爵位可以世袭,但秦琼的却不可以。
秦琼在去世后的两件憋屈事:
1、凌烟阁排名排到最后一名。
2、自己的国公之位,没有传给儿子秦怀道,并非“世袭罔替”。
但这两件事是真的“憋屈”吗?
还是另有隐情?
大唐的开局,情况也是很复杂的,隋末时期天下群雄割据,还有北方的突厥势力渗入中原扶持割据武装,带着兵马从山西打到了长安的李家,虽然是登基当了皇帝,可事实上整个天下都还没拿下一小半。
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像一匹黑马,不断挑战老牌枭雄,不断征战,不断获胜,在这个过程中,其中一方势力,堪称“天才大本营”,不仅隋末的枭雄多出于此,后来李世民的功臣之榜“凌烟阁”,也有数人来自于此。
这个势力,正是“瓦岗军”。
瓦岗军虽然是起义军,从隋末的形式上来说,跟李家的势力是敌对的,可这里面所出的人才,全都是李世民后来心腹中的心腹,譬如程咬金、秦琼、魏征、李勣。
其中的秦琼和程咬金,在李世民的征战岁月里紧紧跟随李世民,既像是李世民的保镖,但也是李世民上阵时的亲密战友,甚至他们三人的故事,都被后来的文学艺术作品渲染得十分动人,“三人组”十分有名。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说,这两个人及其后代,当李世民成为皇帝后,是根本差不到哪里去的。
如程咬金,李世民即位后封其为左领军大将军、幽州都督、世袭普州刺史(后代都是名义上的普州刺史,刺史相当于如今的市长,也就是说程咬金的后人,都是“荣誉市长”),而程咬金的大儿子世袭了卢国公之位,次子和三子都分别受封“郡公”、“县公”,这等地位,实在很高。
可再看秦琼,这个说为李世民留血都流了几斗的男人,在离世之后,唯一记载的儿子秦怀道,却只是一个“县公”之位,一生平淡,和程咬金的后代比起来,反差极大。
而且还不仅如此,在贞观十七年二月末,唐太宗让人将他所认为帮他得到天下、治理天下的二十四位文臣武将列入功臣榜,仿照汉朝的麒麟阁,命名为“凌烟阁”,秦琼自然也在其中,但是作为李世民贴身之大将,却排到了最后一位。
从一件事上来看都还没什么,可若是两件事结合起来,就会让人有所联想、猜测了。
后人对此有所评价,认为秦琼这是被“冷落”了,被李世民排斥出圈子之外了,因此才会有这两种结果,而秦琼得到这种下场,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与他在“投靠李世民之前”、“玄武门事变”、“李世民成为皇帝后”这三个阶段的所作所为有着直接关联。
秦琼被冷落的可能一:他是个“贰臣”。
即便没有隋末乱世,没有李世民,秦琼自己本身的出身也不差。
秦家虽然算不上是大世家,可秦琼的祖先自东汉的秦彭起,一直到北齐朝,都有在朝为官,其中官至太守的也有二三人。
在古代,能当上太守的不是最厉害的,厉害的是,后世子孙即便在不同朝代都仍旧能当上太守,这才是厉害之处,很显然,秦琼祖上都是这类人物。
秦琼父亲乃是北齐的官员,虽然官不大,但也给秦琼打了下基础,秦琼首次出仕,就是在隋朝,在隋朝将领来护儿手下任军官,所以来护儿乃是秦琼第一任“老板”,而来护儿对秦琼十分重视,多次评价秦琼此人就是一把锐利的刀,是个值得重视的猛将之才。
后来的事实证明,秦琼的确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可他却没有“殉主”的忠诚。
在讨伐瓦岗寨失败后,秦琼选择依附裴仁基,后来裴仁基又主张投降瓦岗寨,接受招揽,这就让秦琼兜兜转转,竟然加入了这个自己曾经征伐过的势力,成为了瓦岗寨的一员。
这却还不是终点,在瓦岗寨的岁月里,秦琼因为能力颇受重视,有一次还救过李密,所以李密也很青睐秦琼,可李密自己却越来越作死,与王世充发生了矛盾,被王世充击败,他只能逃跑投靠李渊,导致秦琼又跑了一任老板,又只能暂时投靠王世充了。
一直到秦琼看不惯王世充的作为,才主动去投靠了李唐,被李渊安排在了李世民的手下。
看似秦琼因为骁勇很吃香,但是秦琼的“职业轨迹”几乎都是“污点”,他换过太多的上司了,在古代社会的思想上来看,秦琼这类人,总会让人有一种不自觉的“距离感”。
秦琼被冷落的可能二:玄武门事变没出什么力。
秦琼投奔李唐的时间是武德二年,自这个时间起,一直到虎牢关大战,秦琼可以说是李世民每一战,甚至每一天都带在身边的重要心腹将领,降服尉迟敬德,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这里面都有秦琼的影子。
而秦琼在李唐最大的功劳记载,也多是这两年发生的。
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后,李唐在中原地区,就已经没有什么强大的敌人了,而李唐内部也转为了权力内耗,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有明争暗斗,这场矛盾一直到武德九年彻底爆发,标志性事件是兄弟间你死我活的“玄武门事变”。
按照秦琼和李世民的交往来看,玄武门事变,秦琼理应是出场率最高的人才对,可惜的是,玄武门事变中,对秦琼的记载极少,只有寥寥一句话,证明秦琼也在场上,真正出了大力的武将,乃是尉迟敬德。
所以后人甚至怀疑,秦琼可能压根就没参与玄武门事变,之所以有那么一句记载,也是李世民念旧情添上去的。
其实这种可能性并不小,因为秦琼在天策府中,跟尉迟敬德等人不同,他当时的身份、爵位、官职,都是李渊直接安排的,算是直接承受李渊皇恩的,不管他有没有帮助李世民,在李世民和李渊也在明争暗斗的基础上,秦琼怎么做,都会得罪一方。
李世民或许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没有在这件事情上挑毛病,不过秦琼在玄武门事变这种“逼宫”的事件上,不怎么出力是绝对的事情了,假如他出力了,日后也只会落得一个“乱臣贼子”、“有负皇恩”的名声。
秦琼被冷落的可能三:李世民称帝后,几乎没有过征战的记录,被后来者追上。
武德九年末,李世民接受李渊的禅让,登基为帝,而在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他急于开辟文治武功来证明自己,这个时期,很多文臣武将涌现出来。
其中武功方面,最经典的便是几次灭国之战,有李靖在贞观三年的北灭突厥,有后来侯君集的西征高昌,特别是侯君集的灭国之战,让侯君集这位“造反”被处死的人,还能上榜凌烟阁,而且排名比秦琼都高。
而本应该“大发神威”的秦琼却熄火了。
据历史记载,反而是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就开始“养老”了,他自己的解释是,因为年轻时候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大小战斗都有二百余场,光是流出来的血都有好几斛,所以身体怎么可能不生病,又怎么还可能继续披甲上阵。
所以从最简单的角度来说,秦琼在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反而地位是开始下降了,这种理由也是最无奈的,毕竟身体的原因,无人能够挽回和改变。
一边是贞观时代如火如荼的大进步,一边是秦琼开始步入养老生活,在贞观十二年秦琼去世后,李世民对秦琼的态度“冷淡”总好过“热忱”,如果对秦琼太好,那么那些在贞观年间拼了命的人又算什么回事?
所以这是秦琼的无奈。
从这三个阶段来说,秦琼在去世后被李世民这样对待,还真的是有可能的,而且李世民真的这样做了,都不算是“兔死狗烹”,就拿秦琼还能位列凌烟阁功臣榜上来说,这一点就已经很算厚待秦琼了。
但历史,终究是细节重要过猜测,有些细节的背后,也有人同意忽视的事实,比如秦琼在生前的爵位是“胡国公”,而历史对他儿子的记载,也仅有“秦怀道”,在表面上看来,秦怀道没有继承胡国公,可问题是,秦琼真的只有一个“儿子”而已吗?
而从秦怀道的爵位“历城县公”中,反而能推敲出一些合理的事实。
秦怀道的“历城县公”,其实并不是初封的,最早被初封的历城县公,其实是秦怀道的爷爷,秦琼的父亲“秦爱”。
秦爱离世于大业十年,此时距离李家起事都还有数年时间,而秦琼在投奔了李唐后,被李渊十分重视,李渊不仅给秦琼算上了“十二转”功勋,让秦琼当上了上柱国,还给秦琼的父亲追封爵位,这个爵位正是历城县公。
按照继承来说,秦琼自己本应该是第二任唐朝的历城县公,可问题是,他自己本身就是国公爵位,不可能降低档次去袭爵县公,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秦琼除了以后要继承他的国公爵位的儿子外(一般都是嫡长子、长子),再找一个儿子继承秦爱的历城县公之位。
而恰好,秦琼的儿子秦怀道就是第二任历城县公,这也就意味着,秦怀道很有可能就根本不是秦琼的长子,也不是秦琼在礼法上可以传承国公之位的儿子,秦琼的国公之位,该继承的,另有其人。
所以这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史书记载不详细。
这种事情并不罕见,特别是在唐朝贞观年间,这种以“功”为贵,字字珠玑的记史年代,已经算是“退休”的秦琼,的确不值得对其本人,以及他的家庭大书特书,要知道,在贞观年开始,秦琼除了贞观十二年记载的去世外,就几乎再没有痕迹了,他都是这样了,更别说他的儿子。
其实李世民也确实不需要做这种“区别对待”的事情。
李世民登基之后,他对于手底下的功臣都很看重,不管是黑马一匹、后来居上者,还是曾经的功臣,李世民都很厚待,他许诺众人,这些人的“爵位”给予后代是“世袭罔替”的,只要是没有绝嗣,那么传承就与大唐始终。
给出了承诺,李世民自然也不会把秦琼排除在外,毕竟他与秦琼没有仇怨,二人还曾经是柏壁之战、虎牢关之战中互相托付性命的亲密战友,他们的关系是君是臣,但也曾经是很亲切的战友。
秦琼以前的多次改换上司,那也是命运的无奈,这件事情多少有点芥蒂,可李世民把秦琼安排到凌烟阁最后一位就已经体现这种“惩戒”了,这件事情也不是必须得抓着不放的事情了。
那么关于秦琼的国公之位到底继承给了谁,又为何在历史上一点蛛丝马迹都找不到,原因或许有二。
一、继承秦琼国公之位的儿子,或许早逝了。
这个可能性是最大的。
根据贞观朝的另一些功臣来看,他们自己的爵位在后代继承的过程中,假如后代不幸离世,那么就会断绝传承,甚至连史书都不会有记载,运气好的话,能在一些野史找到痕迹,正史却是没有痕迹。
历史并没有说秦怀道是秦琼长子,秦怀道具体是秦琼第几子,也没有记载,这意味着秦琼不是只有秦怀道一个儿子,而是历史上所记载的就一个,或者说,能活下来,有被记载价值的,就这么一个。
因此,秦琼的国公之位其实传了,但可惜“绝嗣”了,也因为绝嗣了没有记载的价值,因此造成了看起来没有传下去的表象。
二、继承者没有“官身”,脱离了史料记载的圈子。
之所以秦怀道能被历史记录下来,那是因为秦怀道本身也是有“官”、“爵”、“勋”三种身份加身的人。
秦怀道当过参军,也当过县令,虽然做的官不够大,可在唐朝依旧有着他的痕迹存在,除此之外,秦怀道也被封为上柱国,这是军勋体系中最高等的官职,“策勋十二转”的上柱国,加上秦怀道的历城县公,秦怀道才被历史提及。
而反观唐初的其他“国公”的子嗣,若是没有和公主联姻的,而且自己本身也没有官职的,那的确是有可能被史书记载的痕迹为无,或许在他们自己的族谱中,才能找到这个人的存在,而秦琼的胡国公继任者,有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结语
关于秦琼和李世民的“关系”变化,一直是唐初令人感到微妙的话题,因为秦琼这个人太传奇了,面对这样的一个秦琼,在乱世中陪着李世民大杀四方,却在李世民登上帝位后淡然退场,这其中究竟是人力的无奈还是阴谋,很难说清。
但微妙归微妙,至于李世民刻意不让秦琼的国公之位传承这个说法,确实太小看李世民了,假如秦琼真的做了什么事情得罪了李世民,李世民更愿意公开处理他,而不是在背后使刀子,最重要的是,秦琼的“胡国公”之位,是在他去世后,李世民改为追封的。
所以秦琼的胡国公之位看似“断绝”,李世民才是这个历史记载模糊的受害者,总被人以为是他下了圈套,把秦琼的胡国公之位给摘了。
但事实上李世民的胸襟还是自古帝王鲜有的,当他念着旧情把秦琼列入凌烟阁的一刻,那就注定他有善待秦家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