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裂,炫铁融,铸就乱世英雄。大明末年,天下纷争,此时的明王朝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女真贵族侵扰,可谓是内忧外患。公元1643年二月,春寒料峭,早春薄寒侵人肌骨,深夜 紫禁城显得格外寂静,伴随着一阵马蹄声,夹杂着些许人语,只见宫门缓缓被打开,远远望去一名身穿官衣的人员形似匆匆跑入宫内。不一会儿,寿宁宫灯火亮起,一群神色匆忙的太监进入,突然一名太监高声喊道:“皇上移驾崇文殿”。早早来到崇文殿等会的大臣们一个个显露的焦躁不安,随着一声皇上驾到,大臣们无意识向着皇帝行礼。站在案桌前的崇祯皇帝冷冷地说了句:“松山城失陷,洪承畴不知去处,总兵曹变蛟被杀”。
曹变蛟,明朝名将,为名将曹文诏之侄。有史料记载:“变蛟少有勇力,精于骑射,年少时即随曹文诏在军中效力”。多次参与镇压农民军起义,在此期间多有建功,很受当时的崇祯皇帝器重。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明朝大小曹将军。
公元1631年(崇祯四年),身为游击将军的曹变蛟,随着总兵曹文诏一战恢复河曲,明朝廷大喜,天子下诏嘉奖两曹。次年,贼兵复起,曹变蛟转战山西各地,在张麻村、陇安、水落城、唐毛山相继大败贼兵,贼将刘道江等自知不敌明军,退守至铜川桥。当刘道江等到达铜川桥,准备稍作休整,再另谋他处,可曹变蛟并不会让他们如意,曹变蛟趁着夜色,率领百余名勇士,突袭了休息中的刘道江等人,贼兵大败,损失甚重。御史吴生生见曹变蛟如此英勇不凡,并向朝廷推荐其为参将,朝廷应允。
公元1635年(崇祯八年),中原发生大饥荒,明朝廷无力赈济灾民,由于地方官员采取的措施不当,还有部分不法官员存在严重盘剥灾区百姓,以至于中原地区饿殍遍野,灾民在救助无望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自救,数以万计的灾民纷纷揭竿而起。明朝廷立即召集曹文诏、曹变蛟等率军前往镇压。
曹文诏率领三千兵勇从宁州出发,行至镇宁的湫头镇同农民军相遇,俗话说得好:“狭路相逢勇者胜”,曹变蛟跃马步行,顶着城上农民军发射的箭雨,率先登上城头,斩首五百余人,大胜。
在接下来与农民军几次交战中,曹文诏屡屡获胜,大有一举扫荡中原义军之势。就在这时,整个明军大营弥漫着一股骄躁之气,主将曹文诏也被这股骄躁之气所影响,在没有搞清楚敌情的情况下,曹文诏仅率千人冒进,不料,农民军埋伏数万之众,随着一声炮响,四面八方的农民军一股脑的围了上来,将曹文诏等围困于包围圈中。按常理说,明军是可以突出包围的,明军即使再不济,在装备、武器还有训练上相比于临时聚集的农民军来说,优势还是很大的。可是世事无常,一名曹文诏手下的小兵被农民军擒获,在情急之中,这名小兵喊出了:“曹总兵快来救救我”,此时的农民军意识到是曹文诏的军队,知道网到一条大鱼,农民军发起对其他军队的围攻,专攻曹文诏这只军队,其结果可想而知,其他明军发挥了其专属特长,看到农民军的主力转去进攻曹军,他们想的不是相互协助一起冲出重围,而是趁自己眼前农民军势力减弱之机,仓皇突围逃命。之后的松锦之战也是,如王朴先趁夜逃走,唐通、吴三桂、白广恩等也相继逃跑了,导致洪承畴、曹变蛟等被清军困于松山城被俘。总兵曹文诏在数倍于己的农民军的围攻下,并没有惊慌,他带领数十人左右出击,亲手斩杀数十名农民军,就在这时,曹文诏身兵的亲兵大多战死,其体力亦有不支,深感获救无望的情况下,拔刀自刎而殉国。何其悲哉!时人曰:“军中有一曹,流贼闻之心胆跳......”。
曹文诏牺牲后,其侄子曹变蛟收集失散的士卒,将其编成一军。总督洪承畴对他很是欣赏,推荐其为副总兵,隶属自己的部下。在洪承畴的带领下转战南北,其间不乏战功赫赫。
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二月,陕西巡抚孙传庭由于对待士卒较为严厉,过于重视军法,其结果导致其部下士兵许忠叛变,许忠勾结贼将马进忠(别号:混十万)打算进犯西安,而此时的明军主力皆在西安的外围,情况十分不妙,此时有人想到了一支离西安不远的明军,曹变蛟龙所部,西安县丞大喜,立马修书于曹变蛟希望其前来救援。曹变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即放弃追缴贼将过天星回援西安,由此西安城转危为安。
此时的孙传庭已经杀了闯王高迎祥,其征缴形式一片大好,明军由于连日征战,早已疲惫不堪,已经是强弩之末,加上连日雨水,道路早已是泥泞不堪,士兵在雨中行走,生病众多。因此,明军并没有对其他农民军进行追缴,使得过天星、混天星、张献忠和李自成得以逃脱,为明朝灭亡留下了隐患。
公元1638年(崇祯十一年),这一年也是明王朝镇压起义军的高光时刻,可谓是群星闪耀,明廷中最能干的和最能打的文臣、武将悉数登场。为了彻底剿灭中原义军,洪承畴与孙传庭合力出击,孙传庭主攻东面义军,而洪承畴则围攻西面义军,这也是兵部尚书杨嗣昌创立了“四正六隅”的战略计划。什么是四正六隅?其内容是“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而总督、总理二臣随贼所向,专征讨”。简而言之,就是将流动作战的农民军堵截并包围,然后加以消灭。不得不说这一战略方针取得了较大成功,中原的起义军在这一方针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如潜伏在阶州、文县两地的混天星、过天星两支义军,在曹变蛟与贺人龙追剿下,被斩首六千余众。悍匪张献忠、罗汝才在官军的强大攻势下,分别在谷城、郧阳接受了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骄狂一时的六队、祁总管和号称三队的仁义王、混天王等贼群相继投降官军。而此时的李自成所部见势不妙,深知中原官军势力强大,不可硬碰,就想着跑入四川,结果被副将马科、贺人龙挡住;去四川不成的李自成等人只能折返,回到阶州、文县以及西乡一带,而曹变蛟正值赶来,李自成等又谋划前往汉中,又被左光先遏制了要道,不等前进。无奈的李自成等人只能往东边跑,这好就跑入了孙传庭和洪承畴的伏击圈,这里洪承畴设置了三支伏兵,等到李自成等部进入,伏兵齐出,李自成等人拼死抵抗,此时曹变蛟所部赶到,加入围剿李自成等。李自成大败,其部下尸体横七竖八地堆了一地,在此期间,李自成的妻子、女儿都丢失了,仅与七骑逃亡山中,不知去向。在关中剿贼中,曹变蛟所部建功颇丰,也是最为卖力,朝廷评定各将领功绩时,曹变蛟被提升为左都督。
同年十一月,关外女真贵族眼见明朝即将平定内部叛乱,很是担心,于是为了防止中原义军不被明廷悉数剿灭,开始对关外明军进行侵扰。身在京城的崇祯皇帝下令洪承畴、曹变蛟等回师巩为京师,由此李自成等人才得以逃过一劫。
公元1640年(崇祯十三年),这一年迎来了一场明朝与清廷真正的较量,首先是锦州告急,祖大寿被围。此时的明朝也不堪清廷的袭扰,也有意想改变这一局面,遂向全国调兵,同时加紧筹措粮草,期间洪承畴鉴于关中剿匪各将领的表现情况,上奏朝廷,做了一番人事变动。如解除刘肇基的官职,让王廷臣取代了他;罢免了左光先,以白广恩接替了他。
一切准备就绪,来到了崇祯十四年三月,明廷召集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等精选士卒,前往锦州救援。并会同变蛟、马科、白广恩先后出关,加上吴三桂、王廷臣等共八员大将,十三万士兵,马匹四万,一起驻扎在宁远。这是大明最后一支较有实力的生力军,集中了全国最精锐士卒将帅,崇祯皇帝以及明廷的大臣们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最大程度稳定关外形式,以达到以战促和的目的,迫使以皇太极为首的女真贵族求和,以达到边境稳定。
总督洪承畴善于用兵,鉴于当前敌我形势,清军势力甚强。洪承畴向朝廷表奏:“大敌在前,战事十分凶险,想要急于解围锦州,兵马形势实在难以平缓。战死的士兵刚刚掩埋,受伤的战士也没有痊愈......”,因此,洪承畴提出了“且战且守”的“持久之策。起初,明廷认同该方针。直至七月二十八日,明军与清军对战乳峰山,明军有备而来,准备较为充足,并采取了奇袭的方式,由于清兵连日围困锦州城,士兵较为疲惫,以至于防备稍有松懈,且清军将领似有骄气,在与明军作战中尚未有明军会主动出击清军。面对突如其来的明军,慌乱一团,清军兵马,死伤甚多。初战告捷的明军士气大振,消息很快就传到京城,崇祯皇帝和一干大臣对此,喜不自胜,彷佛弹指间方可平定关外战事,认为清军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发起最初洪承畴的“且战且守”的“持久之策。
接着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促洪承畴尽快出兵,同时崇祯皇帝也命令洪承畴“刻期进兵”,为了督促洪承畴等人进兵,有分别派且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看到此情此景的洪承畴,心中纵使有一万个不愿意,也不得不听命进兵。
八月,面对战场形势不利的清军,满清最高统治者,不顾病体,昼夜兼行500余里,来到锦州城亲自指挥战事。皇太极与一众将领,登上锦州城北的一个山岗,远远向明军营阵看去,不由得赞叹一番,对众将说道:“人们都说洪承畴善于用兵,果然是这样的,我们的兵将一定要小心”。皇太极见正面与明军对战,难以取胜,思索良久,明军重兵集结在前,其后方防守必然薄弱,于是皇太极排除探马窥视明军实情,果然如其料想的一样,明军后方防守疏漏很大。特别是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虽然明军的粮草放置在四周环水的小岛上,也是基于清军没有水师,故防备并不是严谨。此时的清军趁着夜色,备置好小船,等到海水朝潮之际,悄悄摸到小岛,岛上的明军尚未发觉,等到清军迅速集合,并立马对明军发起进攻,岛上的明军方才知道清军袭击了小岛,一时慌乱神,并没有立即组织有效的抵抗,而是选择了逃跑。怎么说呢?其实袭击的清军人数并不多,所带的装备并没有岛上明军强,但是连年的战争,朝廷的腐朽,调度无方,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各级将领早已丧失斗志,唯知保命逃窜。很快,洪承畴得知了这一消息,无奈的他,只能下令明军立即撤退,就是这一撤退,明军开始走向了崩溃。
秋意渐浓的九月,深知战事不利的曹变蛟唯有死战方不能退,故他尽选军中精壮,趁着夜色偷摸出城,直奔清军正黄旗大营,杀死率先阻挡的清佐领彰古力,阻挡曹变蛟的正黄旗士兵死伤惨重,形势极其危急,接着内大臣布延和塔瞻相继率部来战,又被击溃,曹变蛟如入无人之境,朝着皇太极的营帐杀去,此时的皇太极大惊,他怎么也想不到被围困的明军有这一出,顿时慌了神,不知所措。在皇太极身边的以勇毅闻名的固山额真图尔格和弟弟伊尔登、内大臣锡翰、遏必隆等清将见这股明军势不可挡,知道以格斗难以取胜,遂命令士兵以弓箭射击,迫使其退却。由于是在清军大本营,清军的人数就不用多说了,还有从其他营地赶来救援的清兵,曹变蛟见此情形,并没有慌神,还是奋勇向前,变蛟不幸被羽箭射伤,此时的他并没有想着撤退,还是坚持冲锋,直至皇太极的内营,然而在实力悬殊过大的情况下,加之自己身中重伤,流血众多几近昏厥,被部下救回,撤回了松山。经此一役,皇太极认识到这支明军实力不可小觑,即使在被围困的情况下,也能爆发如此强悍的战力,几乎被他们端掉了大营,皇太极由此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彻底消灭这支明军,不然谈何进兵入关,一统天下。
翌年(公元1643年)二月,在被困一年之久的松山城,在副将夏成德做内应,被清军攻陷,洪承畴、变蛟、王廷臣以及辽东巡抚丘民仰,总兵祖大乐以及参将以下共一百多文武官员以及明兵八千余人都被俘虏,除了洪承畴和总兵祖大乐没被杀,其余人等皆被清军杀害。
其实皇太极对曹变蛟的勇武还是很赏识的,并多次派人劝降,但都无果而终,无奈之下,皇太极只有下令将其杀害,毕竟曾把自己大营搅得天翻覆地,差点要了自己老命的人物,不可能将其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西风纵,容颜动,壮士哪堪心痛,朗朗长空,只剩下一万里白云还在翻涌。此时明王朝的丧钟已然被正式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