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赵匡胤子孙在北宋一朝地位如何?

赵匡胤子孙在北宋一朝地位如何?

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在北宋一朝,地位很高,待遇也不错,唯一的问题是不能靠近权力中心。

两个儿子都含冤而死

斧声烛影中,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赵光义稀里糊涂登基,是为宋太宗。

赵匡胤一生有四个儿子,其中老大赵德秀、老三赵德秀早夭,留下了的只剩下老二赵德昭,以及老四赵德芳。赵匡胤死的时候,这俩孩子一个26岁,一个18岁。

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炮制出来了一个“金匮之盟”的说法,虽然完美地解决了他自己的问题,可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将来不能名正言顺地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因为按照赵光义的说法,他死后首先要传位给弟弟赵廷美。并且,早在赵匡胤开国之初就规定,他们兄弟三人的儿子都是皇子,也就是说,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三人的儿子都是皇子,有平等的皇位继承权。

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名义上是赵光义的皇侄,实际上却享有皇子的权利,甚至他们俩的呼声高于赵光义的儿子们。赵光义当然要出手对付他们了。

979年,赵德昭跟随赵光义和辽国争夺幽州,一天夜里契丹人突袭军营,四下混战,赵光义却不知去向了,大家到处找不到皇帝,于是有人提议立赵德昭为帝。巧合的是,恰好就在此时,赵光义突然出现,此事便不了了之。但此事却让赵光义看到赵德昭的威望,杀他之心更盛。

回到京师后,赵德昭向赵光义请求,对参加太原之战的将士们进行论功行赏,却被赵光义认为是想收买人心,便大骂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吧。”赵德昭听了之后,十分惊惧,回家后自刎而死。

两年之后,即981年,赵德芳也离奇病逝,年仅二十二岁。

这兄弟两人的死,非常蹊跷,甚至还在赵廷美被陷害之前,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根据他们的死亡时间、死亡方式以及其他蛛丝马迹,史学家们大多认为是赵光义暗中下了黑手。

孙辈虽未受到迫害,但却受到了打压

首先介绍一下北宋的爵位制度,因为不是专论,所以只简单地说个大概。

宋代的爵位,大致可以分为十二等,从高到低依次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但并不是说,整个宋代都是这十二等,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分法,仔细说起来非常麻烦。严格来说,这个分类是元丰改制之后才确定下来的。而且,里面也有很多特殊情况,比如北宋前期“嗣王”只是名义上有,实际是并未授封,“开国郡公”等爵号也可能只是虚有而无实封。但大家不研究宋代爵位制度,就大体上将宋朝爵位分为这么十二等好了,王、嗣王、郡王属于王爵。

赵德昭和赵德芳虽然死的时候都很年轻,但是死后都被追封为王。被以为这个追封没有意义,实际上重要的很,因为这为他们的后代子孙留下了一个可以袭封的爵位,保证了他们的荣华富贵。

北宋前三朝在爵位袭封方面比较混乱,再加上赵光义的刻意压制,所以赵德昭、赵德芳儿子们的爵位并不高。赵德昭留下五个儿子,赵德芳三个儿子,大多是只获得了郡公、开国侯等爵位,并不是直接继承王爵。

他们的儿子虽然也被封诸州刺史、左右千牛卫将军一类的官职,但其实都是荣誉职位,并没有实权,只不过能多拿一份俸禄而已。

宋仁宗朝时,被列为“十王”之二,世袭王爵

到了宋仁宗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朝皇室的子孙越来越多,如果一直像前面那样随意地授封下去,王爵获得者必然越来越多,爵位肯定不够。根据统计,到宋真宗时,第二代宗子有59名、第三代宗子226人;到宋仁宗时,1078名第四代宗子已长大成人;到仁宗驾崩时,宗子宗女的人数已经超过了4000人。

为了压制宗子封爵的数量,宋仁宗决定从此往后,朝廷不再封其他宗子,而是只封“十王”的后裔,并且下旨公布了十王后裔各自的爵位。

宋仁宗规定的十王,是指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以及赵光义的七个儿子,合计十人。其中,赵德昭的孙子赵从蔼封颖国公,赵德芳的孙子赵从煦封安国公。

这有一点像后来清朝的铁帽子王,因为十王的爵位是可以袭封的,而不在这个范围内的话,一旦人死了,爵位就会被收回,子孙后代享受不到什么好处。

从仁宗钦定十王之后,赵德昭和赵德芳的后人,就一直袭封国公的爵位,并未间断。家族一脉之中,只要有一个人有这个爵位,几乎就能保证整个家族的繁荣发展。当然,由于他们的身份特殊,想要进入权力中心是不可能的。

宋神宗朝时,太祖系后人只封一人

到了神宗时期,宋室皇族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孕育出了第六代、第七代,他们人数众多,生活奢侈,而且,其中很多人和皇帝的关系已经出了五服,却仍要记录在谱牒之上,享受相应待遇,因此开支巨大,成为朝廷的一个沉重负担。

为此,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对爵位袭封制度进行改革,王安石提出的办法是,只有宣祖、太祖、太宗三人的后代可以世袭公爵,并授予环卫官官职,并且不因服属的远近而降低袭封的标准。神宗同意了这个方案。

按照这个方案,袭封人数得到了大大降低。首先,赵廷美一系被踢出了局。其次,那些与皇帝血缘关系较远的宗族,也被踢出了局。但人数减少的关键并不在此,而是因为改变了爵位继承的办法。

按照新办法,各宗族中可能本来有好多人获得了爵位,但现在只能确立一个爵位进行传承,其他的爵位,只要其本人死了,爵位就没了,不能袭封。并且,这个可以继承的爵位,并不是传给儿子,而是由皇帝选择一个该宗族中“行尊而属近”的人来继承。这样,无论这个宗族的后代发展到多少人,最终能够袭封爵位的只有一个人而已。

具体到太祖一脉,就是所有的后代子孙们都不再继承赵德昭和赵德芳的爵位,也不再继承后来封王的赵惟吉的爵位,而是统一授封一个新的爵位:安定郡王。

比如宋神宗封赵德芳的孙子赵从式为安定郡王,赵从式死后,神宗把爵位传给了赵从式侄子辈的赵世准,赵世准去世后,爵位被宋哲宗传承给了赵德昭的曾孙赵世开。

到了宋徽宗时期,朝廷改革官职,很多以前的荣誉性质官衔都取消了,也就是说原本那些靠担任荣誉官职领取俸禄、养活全家的太祖后裔,也失去了收入来源。没有爵位,没有官职,也没有收入,这些人也就逐渐退出了上层社会的圈子,沦落为普通人。

总之,太祖一系的后裔人数越来越多,但可以袭封的爵位却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安定郡王,而且可供他们承袭的荣誉官职也越来越少。这也就使得与现任安定郡王关系较近的后裔还能享受荣华富贵,但关系较远的就逐渐被疏远了,最边缘的其实已经和平民没多大区别了。

因祸得福,南宋朝太祖系再度辉煌

虽然在整个北宋朝,太祖一系受到了打压,逐渐式微,但是否极泰来,在靖康之变中,太宗一系被金人几乎屠戮殆尽,只留下了一个赵构,也就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巧合的是,高宗唯一的儿子因受到惊吓而夭折,高宗本人也因金兵追杀而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最终不得不从太祖一系中选了一个孩子作为皇位继承人,这个幸运儿就是宋孝宗赵昚。

孝宗是赵德芳的六世孙,他这一支混得就不怎么样。宋孝宗的爷爷叫赵令譮,获封庆国公,待遇还算可以。可是他的父亲赵子偁却啥都不是,仅仅只是一个八品县丞。若不是孝宗当了皇帝,恐怕再过一两代,吃饱肚子都是问题。

孝宗之后的宋光宗、宋宁宗,分别是孝宗的儿子、孙子,当然也都是赵德芳这一脉之后。

宁宗八个亲生儿子全部夭折,只好选了远房堂侄赵竑为继子,并立为太子。不料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假传圣旨,废太子赵竑,立赵昀为帝。赵昀为赵德昭的十世孙,原本是宁宗找来继承沂王王位的宗室子弟。赵昀这一支也是没落了的,他的父亲赵希瓐在世时并没有任何封爵,只当过山阴县当地的小官,生活与平民无异。赵昀阴差阳错,做上了皇帝,是为宋理宗。

理宗之后,南宋算起来还出了四位皇帝,都是赵希瓐的后代,当然也都是赵德昭这一脉之后。

综上所述,赵匡胤的子孙在北宋一朝,除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被太宗逼死之外,其他后代子孙还是都受到了优待的,地位很高,待遇很好,唯一的不足是不能过多的干涉朝政,无法进入权力中心。但到了南宋,太祖一脉的子孙重新登上皇位,先后出了八位皇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仁宗,子孙,赵廷美,赵德昭,赵匡胤,爵位,地位,赵光义,儿子,赵德芳,消息资讯,赵德昭,赵匡胤,爵位,赵光义,赵德芳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仁宗,子孙,赵廷美,赵德昭,赵匡胤,爵位,地位,赵光义,儿子,赵德芳,消息资讯,赵德昭,赵匡胤,爵位,赵光义,赵德芳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仁宗,子孙,赵廷美,赵德昭,赵匡胤,爵位,地位,赵光义,儿子,赵德芳,消息资讯,赵德昭,赵匡胤,爵位,赵光义,赵德芳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