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父子三人辛苦创立的万世不拔之业,传到孙子辈晋武帝司马炎手中,国运日盛。晋武帝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制,社会一片繁荣,史称“太康之治”。灭掉吴国之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
政治上施行九品中正制,将官员品级分为一到九品,由各州中正官推荐。而中正一职实际掌握在士族官僚手中,所以这种内部举荐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维护和保证士族世代做官的政治特权而设立的,寒门子弟根本不可能进入仕途。
司马氏是一步一步从削弱曹魏家族势力,不断壮大自己势力的过程中走出来的。因此,要放大司马家族的权力,对抗士族官僚中的野心家,就必须大肆分封同姓王,以捍卫皇权,拱卫朝廷。
于是,在西晋建国之初,司马炎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任免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可以根据封国大小置军,可以自行裁撤州郡武备,可以出镇(出任地方长官)和参政。
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逝,司马衷继位,为晋惠帝,然其智商低下又惧内,皇后贾南风貌丑而手段毒辣,野心勃勃。为了独揽大权,公元291年(元康元年),贾南风秘密派人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带兵讨伐外戚杨骏(晋武帝司马炎岳父)。注意,晋武帝死前在诏书中命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佐司马衷。
公元299年(元康九年),诬陷太子司马遹谋反,太子被废。不久,又派人于金墉城(洛阳城东北)杀之。赵王司马伦、谋士孙秀随即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抓捕贾南风及其党羽,废其为庶人,后矫诏将其毒杀。
司马伦一党人品低下、治国不足,仓促称帝,人心不稳,旋即引发三王起义。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联合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yóng)、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兵败,死伤无数,后被毒死于金墉城。
之后的腥风血雨接二连三地在西晋王室内部上演,一步步侵蚀这个新建的王朝:
公元302年(太安元年),长沙王司马乂(yì)以“清君侧”为口号讨伐司马冏,司马冏战败被杀,被夷三族。
公元303年(太安二年),司马颙不满司马乂专政,联合司马颖起兵讨伐,双方死伤数万,血流成河。
公元304年(永兴元年),东海王司马越趁司马乂军士气低落、疲惫不堪之际,勾结禁军,捕获司马乂,交给司马颙,后被火烧死。
接下来就是司马乂、司马颖和司马越兄弟之间的攻伐厮杀,最后司马越获胜。
公元307年,司马炽继位,为晋怀帝。是年改元永嘉,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朝廷大权。
参考资料:《晋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