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朝代,多数朋友肯定会首先想到周朝和汉朝。周朝虽然不算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东周西周加起来持续了差不多800年,确实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最久的朝代。而在大一统王朝里,虽然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和西汉末代王族在血统上已经很远,但他也确实是刘邦的后裔,所以东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西汉的延续,这样东汉和西汉加起来也超过400年,确实时间也够久。
秦朝的建立也跟这个家族有关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家族硬生生把西周的建立和西汉的灭亡给串连了起来,也就是说这个家族在正史中有据可查的历史就至少达到了1000年。在此之前,这个家族作为名门望族的历史可能还能往前再追溯1000年。即使我们不说上古的历史,在从西周建立到西汉灭亡这1000年时间里,这个家族就至少曾经建立过3个在历史上份量都很重的政权,可以说对整个中国的历史都产生过重大影响。那么这个家族究竟是什么人呢?
周朝官方认定的舜帝后裔
一些史书显示,周武王在通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之后,将黄帝、尧和舜的后裔(有记载说有夏的后裔,而没有黄帝后裔)都进行了分封,其中舜的后裔名叫胡公满,他的父亲是周文王手下负责制作陶器的官员,所以他们当时本来周朝的臣子,但他们也确实可以说是周朝官方认证的舜帝后裔了。
陈国(中下方)大致方位
而这胡公满的封地就是后来的陈国,现代一般认为陈国的位置在今天河南省淮阳周边地区。而胡公满在到了陈国的封地之后,根据当时“胙(zuò)土命氏”的规定,就以陈为氏,被称为了陈满。所以就算我们暂时抛开相对没那么确定的上古历史不说,这个陈氏家族早在公元前1000年之前,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政权了。
而陈满当时也深受周武王的信任,以至于周武王还将自己的长女大姬嫁给了他,使陈国公族也成为了周朝王族的亲缘家族。而这也就让陈国在西周乃至东周早期都始终是周朝最为重要的诸侯之一。直到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的时代,陈国还多次参加齐桓公主持的会盟,与齐、鲁等诸侯关系良好。
陈国与晋楚吴等诸侯形势
但不久之后,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晋国先后崛起,晋楚争霸曾经成为了一段时间内中原历史的主旋律。而此时夹在晋楚之间的陈国则先后多次被双方攻伐,同时晋楚各自在陈国内部支持的势力又多次相互争斗,导致陈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内乱和亡国之祸。而到公元6世纪初,南方的吴国又迅速崛起,一度几乎灭亡了楚国。之后吴楚之间的战争又使陈国进一步衰落,最终在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大将公孙朝攻灭,陈国末代君主陈湣(mǐn)公被杀,陈国灭亡。
秦始皇统一中原最后的绊脚石
要按通常的情况,陈氏公族的历史到陈国灭亡就差不多要告一段落了。确实当时在陈国的陈氏公族后来就基本没什么故事了,但在之前就已经迁到了别处的一个陈氏公族分支在后来却实现了逆袭,创造出了比陈国更为辉煌的历史。
而这件事则还要追溯到200多年前。在公元前707年的时候,陈国贵族陈他杀死了当时陈国的太子免,自己控制了陈国的朝政。但仅仅一年之后,太子免的三个弟弟公子跃、公子林和公子杵臼就联合蔡国杀死了陈他。在此之后,这三个人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先后成为了陈国君主,也就是陈厉公、陈庄公和陈宣公。
春秋时齐国国都复原模型
而在陈宣公继位之后,他的太子御寇和他的侄子,也就是陈厉公的儿子公子完关系很好。但在公元前672年,陈宣公宠爱自己另外一个儿子款,想立他为新太子,所以就找理由把之前的太子御寇给杀了。而这让和御寇关系非常好的公子完非常担忧,害怕自己也会跟着遭殃,所以他很快逃到了齐国。
而当时齐国正是五霸之首齐桓公在位,齐桓公见到陈完之后,感觉到他确实是个人才,所以就收留了他,并把他封为了大夫。同时,因为陈完已经逃离了陈国,再用陈为氏就显得很别扭了,所以他到了齐国之后,很快改为田氏,因为当时陈和田两个字读音相近。
在此之后,田氏家族也就在齐国扎下了根。但齐桓公没有想到的是,他只看到了陈完(田完)有能力,却没有预料到田完的后人比田完更有能力。到了田完的曾孙田文子的时代,田氏家族在齐国就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家族。而到田文子的儿子田桓子的时代,田氏联合齐国另外一个大家族鲍氏把齐国公族(姜子牙后裔)的分支栾氏和高氏击败,极大地削弱了齐国公族的实力。
在随后的100多年时间里,田氏家族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赢得了齐国平民和许多失势贵族的支持,同时又通过多次政变,将齐国其它一些豪强家族先后击败,最终在公元前485年之后将齐国君主彻底变成了自己的傀儡。公元前391年,田氏家族首领田和在担任齐国宰相之时,将齐国末代君主齐康公姜贷放逐到了一个海岛之上,只留了一个城池给他做食邑。后来他这唯一的食邑也被田和收走,他甚至只能自己在一座斜坡上挖了个洞做炉灶,勉强苟活。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其实是田齐国
而这时齐国就算灭亡了。5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386年,田和获周安王认可,成为新的诸侯,此后的齐国其实就成了田氏齐国,和之前的齐国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而田齐在战国前期也是绝对的强国,不但曾经攻破燕国,还曾经多次联合韩魏等国讨伐秦楚,并曾在公元前288年和秦国并称东西二帝,国势达到极盛。
但在公元前286年,田齐趁邻国宋国内乱,贸然出兵灭亡了在历史上长期拥有重要地位的宋国,并在之后独霸了宋国领土,招致其它诸侯不满。而秦国借机与赵、楚和谈,与燕赵韩魏结成联军,以燕国大将乐毅为统帅联合讨伐田齐,导致田齐几乎被灭亡。
虽然最后田齐以莒县和即墨两座城池为根据地,成功发动反攻复国,但却元气大伤,在此之后无力再跟秦国抗衡,可以说导致田齐衰落的这一连串事件也最终促成了秦始皇统一中原。而在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嬴政在拉开统一战争序幕之前,其实对田齐也还有一定的顾忌。当时他派人重金收买了田齐丞相后胜,使田齐在秦国攻灭其它五国的过程中没有出手相救。
秦灭六国形势图
公元前221年,秦国在灭亡了其它五国之后,以田齐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发动了灭齐之战。当时秦军避开了齐国西部的田齐军主力,从原来燕国南部南下,直接兵临田齐首都临淄(今山东淄博),田齐面对秦军的这种战术措手不及,此时秦国又派使者陈驰来到齐国,说只要末代田齐王田建投降秦国,秦国就给他五百里封地。另外后胜在也跟田建说此时最好的选择是带着军队出城投降。再加上当时田齐面对秦军也确实胜算极小,田建最终同意投降,田齐灭亡,秦始皇最终成功完成了统一中原的伟业。
田氏后人参与灭秦,主导灭亡西汉
而在田建投降之后,秦始皇倒也确实没有直接杀他,而是把他和妻女一同安置在了边远地区共地。但很快,秦朝就不再给田建提供食物,田建也就很快被饿死了。那么如果按照一般规律,这个源自舜帝,建立过陈国和田齐两个政权的古老家族,到这个时候也就差不多该从历史中消失了。但这个家族的不同凡响就在于:他们在之后不但没有消失,还两次东山再起,而且还一次比一次造成的震撼更大。
首先,秦朝虽然把末代齐王田建给饿死了,但却似乎并没有对其家族斩尽杀绝。在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之后,田齐王族的许多后代也迅速行动起来,发动了反叛。先是田齐王族后裔田儋、田荣和田横在狄县(今山东高青县)杀死县令,自立为王。然后田建的弟弟田假和孙子田安也先后起事,并曾经跟项羽合作。后来项羽分封十八诸侯,田安还曾被封为齐王。不过后来,田氏后裔自己之间以及他们和项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田氏子孙都先后战死,最后一个失败的田横在公元前202年投降刘邦之后自吻而亡。而根据史书记载,在他死后,他手下的500名门客也很快身亡,留下了田横五百死士的典故。
徐悲鸿名画《田横五百士》
要说经历过如此惨烈的失败之后,一般的家族就算还有后人,也肯定会一蹶不振了。但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家族的历史却仍然没有结束,相反他们却在差不多两百年后再次崛起,而且这次还真正站到了中国历史最核心的舞台之上。
刚才我们说到,在秦末的乱世中,末代田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也曾起事,并被项羽封为齐王。但田安不久之后就被另外一个田氏后裔田都给杀死了。而田安死后,他的家族却得到了延续。而且大概是因为田安确实曾经得到了当地民众的一些支持,所以在田安死后,他的家族仍然被当地庶民称为了“王家”,而在一段时间之后,田安的家族则干脆改了姓,将“王”作为了自己的新姓氏。
那么看到这儿,有些朋友恐怕已经感觉到不对了,姓王?灭亡了西汉?难道说那个被戏称“穿越者”的王莽是田安的后代?没错,真的是这样!根据《汉书·外戚传》的记载,田安的后代改为王氏,王莽就是田安的六世孙。
王莽也是陈、田家族的后人
而王莽的发迹则是始于他的姑姑王政君,也就是田安的五世孙女。这王政君的经历也确实奇特。她小的时候曾经两次被许配给别人,但这两个本应成为她夫君的人却都在和她真正结婚之前就死了。所以在她十八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把她送进了西汉的皇宫。
结果后来又因为一系列机缘巧合,王政君成为了当时的太子刘奭(shì)的妃子,而且还为他生下了长子刘骜(áo),所以后来王政君在刘奭成为汉元帝后,也就很自然成了皇后。而这个王政君还特别长寿,她后来当皇后、皇太后以及太皇太后的时间总合竟然达到了61年,这样到了后期,整个汉朝朝廷也就基本上完全被她和她的家族所掌控了。
而作为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从非常年轻时起就在姑姑的提携下不断升迁,在38岁时就成为了汉朝的大司马,也就是最高军事长官。在公元5年,王莽毒死了汉平帝,之后他虽然也立了一个小皇帝,但王政君很快任命他代天子朝政。4年之后,王莽正式称帝,并改国号为“新”,西汉正式灭亡。
新朝灭亡使这个家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而王莽在登基之后,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所以在近年中文互联网上有人开玩笑把他说成是从近代穿越回古代的穿越者。当然这是玩笑了,但王莽出身于这个从舜帝或者说至少是从西周初年一直延续到了西汉末年的超级家族却没有太大疑问。所以到王莽时为止,这个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也已经纵横了2000年以上,即使只从历史相对比较确定的西周初年开始计算也已经超过1000年。而直到王莽改革失败引发民变,新朝灭亡之后,这个家族才逐渐淡出了中国历史上的核心舞台。(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