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在多达数百位的皇帝当中,隋炀帝无疑是其中颇为复杂的一位
。在其治下,隋朝的社会矛盾大幅度激化,并最终导致了隋朝在建立短短数十年后便走向灭亡,而隋炀帝本人也在农民起义以及军阀相争的乱局当中失去生命。
从这点来看,隋炀帝被评价为暴君实在是一件无可指责的事情。但是
,如果我们回归到那个环境当中,追溯隋炀帝之所以会获得如此评价,就会发现除隋炀帝本人的原因之外
,其余方面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隋炀帝本人的所作所为确实残暴不堪
1、隋炀帝的继位法理性严重不足
作为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隋炀帝本身却并非嫡长子出生
。北周天和四年,杨广出生于当时北周的都城长安,从小便因为自己异于常人的相貌以及聪慧机灵的特质受到了其父母亲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喜爱,“美姿仪,少聪慧”。
但是,即便杨广本人再如何受到宠爱,他终归还是晚出生了几年,这导致杨坚在建立隋朝后,也没有过将其立为太子的心思。然而,杨广本人却并不愿就此认命。
为了获得来自父母亲的宠爱,他投其所好
:父亲杨坚喜好节俭,那么自己就拒绝奢侈享受;母亲独孤伽罗厌恶美色,那么自己就不近女色。
正是在这样十数年的人设表演之下,杨广受到了时人的广泛好评。
而除了人设表演之外,杨广还注重于拉拢朝臣,将当时包括杨素在内的一众位高权重之人都划归到了自己的阵营当中。
相比之下,作为太子的杨勇不仅因为不善于掩饰自己而招致了杨坚和独孤伽罗的不喜,忠于自己的政治势力更是远远不及杨广。
最终,在独孤伽罗以及一众大臣的劝说之下,原太子杨勇被废,杨广则成为真正的太子。虽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杨坚认清了杨广的真面目,但却已经是无力回天,无法阻止杨广的登基。
因此,仅
仅是从这点来看,杨广从一开始就有着篡位夺权的嫌疑
,之后矫诏赐死杨勇的行为更是堪称恶劣,使他的登基难以被世人所接受。
2、隋炀帝的一系列政治措施直接引发了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之所以会被评价为暴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本人在执政期间所做出的一系列恶劣措施。
政治上,杨广对于朝臣的猜忌并不比晚年时期的杨坚少,这导致当时的隋朝朝廷上面普遍充斥着一种较为悲观落寞的气氛,尤其包括杨素在内的一众劳苦功高的重臣,更是成了杨广的主要怀疑对象,生怕他们不死去,隋朝的政治环境自然便逐渐恶劣下去。
另外,虽然隋炀帝本人在继位初期颁布了《大业律》,对以往严苛的法律条文有所修改,
但随着隋炀帝后期在财政上的穷奢极欲,这导致官员们被迫采取更为残忍的方式来剥削与压迫百姓,
从而获取足够多的税收,隋朝在法律上的严苛甚至已经是远超以往,极大威胁了社会的稳定。
在军事上,杨广曾经三次出兵征伐高丽,也就是现今东北地区。如果从直接的国力上来看,高丽当然是远远不及隋朝。然而
,由于杨广本人在军事上的大量失误,再加上隋朝本身是远征而来、人困马乏,这就为高丽实现绝地反击地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最后,杨广三次征伐高丽的活动都以失败告终,对隋朝造成了无比巨大的打击,本就已经颇为混乱的社会变得更加黑暗不堪。
大量被高丽俘虏的隋朝军民在日后看见唐朝的军队到来之时,更是掩面相泣,不可谓不是一桩悲剧。
而除了征伐高丽外,隋炀帝还曾组织过针对于吐谷浑、林邑、契丹的军事活动
,而这些军事活动也都极大消耗了隋朝的国力。
在经济上,由于杨广出生之时,其父亲杨坚在北周朝中已经是位高权重,
杨广的生活因此一直都处于一种优渥万分的境地,
对于民间疾苦可以说是没有半点了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
杨广在成为皇帝后
,在日常生活上自然是极尽奢侈,不仅派专人营建了东都洛阳,而且还征集了大量民工贯通京杭大运河,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陷入凋敝之中,大量普通百姓更是在这一系列的工程中失去生命,“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
同时,
当山东等地区发生水灾之后,杨广也仍然只是一意孤行地筹备着军事活动,对于民生没有丝毫关心,
“所在皆以征敛供账军旅所资为务”,其对于社会经济的破坏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即便是在文化上,杨广也绝对说不上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事实上,早在南北朝时期,科举制就已经开始萌芽,直到隋文帝之时,他正式在全国各地采取分科考试这一人才选拔的方式,隋炀帝充其量只不过是将其变得更加完善了而已,实在不能说是有首创之功。
另外,即便是分科这一科举制的特点之一,其实在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当中也已经有所出现,隋炀帝在文化上的功劳也因此又被削弱了。
因此,
如果从严格的定义上来看,科举制终归还是在唐朝时期才算是真正产生
,隋朝以及隋炀帝在这一方面的功绩实在不能算大。更何况,在前面这么多的恶劣行为之下,即使是有功劳,也显得微不足道了。
二、隋炀帝的形象塑造符合唐朝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
1、唐朝的统治因为隋炀帝的残暴而显得更加天命所归
正是在前文所提到的一系列隋炀帝所实施的残暴统治,隋朝的社会矛盾得到极大激化,
上至统治阶级下至普通百姓,都对隋炀帝生出了极大的不满,就连作为隋朝重臣杨素之子的杨玄感便发动了针对隋炀帝的叛乱。
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整个隋朝的统治已经变得岌岌可危。直到大业七年,也就是隋炀帝统治的七年后,从辽东、河南、山东等地区开始,
各个地区纷纷开始出现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军,李密、窦建德、杜伏威和之后的李渊等人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混战
,而隋炀帝本人在江都之变当中被杀害,李渊以及李世民则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开创了统一的唐朝。
对于唐朝的统治者来说,他们当初起兵造反最光辉的原因便是隋炀帝本人的残暴无道所招致的民不聊生。
因此,只有着重宣扬这点,将隋炀帝塑造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唐朝的统治也就变得更加稳固
,唐朝的统治者也才能够以一种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在老百姓的心中,并且呈现出一种天命所归的趋势。
当然,唐朝统治者对于隋炀帝的形象塑造也绝非就是凭空抹黑。事实上,
就单纯是凭借前文所提到的诸多措施,哪怕是不用再做其他什么添油加醋
,隋炀帝就已经在人们心中是恶贯满盈了,唐朝的行为更多只是将他的事迹更多的宣扬出去而已,实在算不上是抹黑。
2、隋炀帝的继位变得颇为模糊不清
前文已经说到,隋炀帝在初期并非太子,只不过是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才最终骗过了杨坚,成功登基。但是,
隋炀帝在继位上的问题却并非仅止于此,其弑父的行为才更为关键。
在杨坚晚年患病期间,杨坚意外得知了杨广的真面目,对此感到气愤不已的他自然想要废除杨广的太子之位。
然而,在朝臣已经被杨广所收买的隋朝朝廷当中,杨坚此刻却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杨坚在宫廷内等来的并非废太子杨勇,而是杀意满满的杨广。
在杨广进入宫廷后不久,杨坚离奇去世,杨广则成功登基、成为隋朝真正的统治者。
从这点来看,杨坚虽然当时已经身患疾病,但他的死亡却应该是与杨广脱离不开干系的。
然而,对于这一堪称大逆不道的事情,《隋书》当中却并未有过多的记载,甚至说是一笔带过也不为过,
“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宝殿。”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反常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唐太宗本人的经历有关。
虽然从自身的功绩以及个人能力、品德等各个方面来看,唐太宗在中国历代帝王当中都可以说是位列前茅。也正是在他的统治之下,唐朝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然而,
无论他作为帝王的功绩如何伟大,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弑杀太子并且逼迫父亲禅位的行为,
却始终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这样看来,隋炀帝当初的弑父行为与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难免就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自然要一笔带过、避重就轻。
三、总结
总的来说,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暴君之一,隋炀帝的负面形象可以说是已经深入人心
。这一结果的出现固然与唐朝统治阶级的选择性宣传有关,但更多却还是由于隋炀帝本人的一系列行为所导致。
毕竟如果从隋朝的灭亡这个角度来看,隋炀帝可以说是难辞其咎的第一责任人。当然,隋炀帝最后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那便是隋朝的灭亡和自己的死亡。同时,
从对隋炀帝的形象塑造来看,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政治意味,这也是中国史书记载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