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的说,唐太宗与尉迟敬德,那是超过手足之情的义气。然而尉迟敬德在天下安定之后,生活过得既非常滋润,又十分郁闷。
结局是安享晚年。于高宗显庆三年,74岁高龄寿终正寝。朝廷下令罢朝三日,命京城中所有五品以上高官都去参加吊唁。
为什么说尉迟敬德又过得很郁闷呢?
因为自唐太宗登基之后不久,尉迟敬德就离开了军队,之后一直在州刺史、州都督的职位上辗转履历。
贞观年间讨伐突厥、征服四夷、开彊拓土的战争,骁勇无双的大唐第一名将尉迟敬德竟然一次也没参加,这也是令人费解的。
如此,对一位尚且年富力壮的百战大将而言,你说郁闷不郁闷?
所以,贞观六年九月。
时任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受邀回京出席御宴时,在酒席上因座次之争,就当着唐太宗的面,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架。
还一拳把前来劝架的宗室亲王李道宗打成了“乌眼羊”,差点儿就打瞎了皇帝嫡亲堂弟的眼睛。
若是肚子里没点怨气,谁能干得出这事?
别以为这是小事!
在皇帝御宴上当着皇帝之面打皇亲,在古代那属于“大不敬”的灭族之罪。可参考西汉灌夫之事。
而尉迟敬德就这样大闹了一通,结果竟仍旧安然无事,只是挨了顿训斥,照样回去执掌一州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君臣之义的千古楷模。
那么,为何唐太宗要让能征惯战的尉迟敬德去当州刺史、都督等地方官,而不让他去打仗、去为大唐开边了呢?
有人说:
平突厥、开彊拓土自有军神李靖在,其之能力远超尉迟敬德,所以轮不上他!
这样说,那就错了!
李靖固然厉害,但正史上的尉迟敬德也决不是小说中的铁匠出身、毫无文化的大老粗。
尉迟敬德乃汉化的北魏鲜卑军功贵族之后,决不是铁匠。
(1)尉迟敬德之曾祖尉迟本真,为北魏冠军将军、渔阳懋公。
(2)祖父尉迟孟都,为北周济州刺史。
(3)父亲尉迟伽,隋朝仪同大将军。
这样的门庭,论其出身还高于李靖。尉迟敬德武艺绝伦,而出身也决定了其人文化也决不会低。
在前隋时,尉迟敬德就因力平民乱而得到了朝散大夫的荣誉散官头衔。
隋末天下大乱,在刘武周麾下为将,曾独领一军,打得唐军落花流水,并擒获了唐军诸多名臣名将。
尉迟敬德与李靖间,二人的统兵作战能力倒真有一事可对比。
武德八年八月,玄武门事变前。
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众大举进犯太原。李渊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率江淮劲卒万余兵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等诸军迎击突厥。
战斗结果:
由于突厥骑兵来去如风,其势凶猛,诸军迎战多失利,任瑰更全军覆没,唯李靖一军得以保全。注意,只是得以保全,而不是大胜。
武德九年八月,玄武门事变后。
唐太宗初登基。突厥可汗颉利又乘唐朝帝位更替之机,召集十几万骑兵再次入侵。
唐太宗任命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又同时任命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大总管。二人分赴灵州、泾州,率军扺御突厥入侵。
泾州,在今甘肃泾川。
灵州道,在宁夏与甘肃之间。
二人的战果对比如下:
(1)
李靖所部以谨守为主,仍无斩获之军功。
(2)
尉迟敬德却果断出击,先率轻骑挑战,阵斩突厥名将数员,随后麾兵直击,大破泾州当面敌军,斩首千余级。尉迟敬德所部之骁勇,展示了唐军的战斗力,让突厥为之胆寒。
这也是为唐太宗的“渭水便桥之盟”作了有力助攻,让突厥知难而退。
由此,就尉迟敬德与李靖之间唯一的一次同时出征,就战绩对比上来看,显然是让尉迟敬德压了一头。
当然,这并不是说尉迟敬德就一定强过李靖,而是指如果让尉迟敬德统兵,同样也能大破突厥。
而唐太宗之所以让骁勇善战的尉迟敬德离开军队,出任地方州刺史、州都督等职,实质是对尉迟敬德的保护与善待。
因为尉迟敬德已经功高盖世,真的再也不能立功了。
如果让尉迟敬德继续统军,再立下了开彊灭国擒王的军功,那真是赏无可赏,反而要害人了。
尉迟敬德擅长率领千骑突阵,每战必斩将夺旗,战功赫赫。尤其是曾经立下过的四大救驾、护驾的盖世奇功,那是无人能比的。
(1)
李世民伐洛阳时,轻骑前出,不慎被单雄信重兵包围,激战中左右从骑皆死,李世民箭矢已尽,又被单雄信执槊紧追。正危急时,尉迟敬德单骑飞驰而来,横刺单雄信于马下,这是第一次从敌军锋刃下救了李世民。
(2)
虎牢关破窦建德时,李世民率五百骑前出,命令秦叔宝、程知节、李世勣三将分率百余骑埋伏,却亲自与尉迟敬德二人直驱河北骑兵军寨前挑战诱敌。敌军大怒,数千骑出寨追击二人。
有敌骑将追近、稍远时,由李世民挽弓回射,每发一矢、必毙一敌。
有敌骁骑快马逼近,由尉迟敬德回马执槊返刺,无不立毙。
于是李世民大呼痛快,意气风发的对尉迟敬德说:
“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就算敌军有百万众,又能奈我何!”
这是妥妥的、独一无二的护驾之功!
(3)
玄武门之变,射毙太子建成之后,昔日万军阵中乱战也从未惊慌过的秦王李世民,心乱之下,竟手足发软,差点儿亡于齐王元吉手下。关键时,又是尉迟敬德飞马过来,射杀齐王。
这是又一次救了李世民。
(4)
玄武门杀太子与齐王后,尉迟敬德披甲执兵直驱李渊处,说白了就是逼宫,然后取得李渊敕令“立秦王为太子、监国、总督内外军事”的手书,并砍下建成元吉之首示众,由此彻底瓦解了正在猛烈围攻玄武门的东宫兵马斗志,从而迅速平定了乱局。
这又是一桩“冒了背锅风险”的盖世奇功。
尉迟敬德这样的功绩背在身上,如果再让他统率重兵,日后难免是要受到小人诬陷的。
所以,唐太宗干脆就让尉迟敬德离开军队,远离京城出任地方州官,这实际是最大程度的保护功臣。
除非是唐太宗亲征,否则尉迟敬德这样的大将,是再不会领兵打仗了。
尉迟敬德在贞观年间的历任职务。
贞观三年。
右武候大将军、吴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的尉迟敬德离京,出任襄州都督,后又迁任同州刺史。
这大概是大唐历史上地位最尊贵的地方官了。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分封功臣,诏令授予尉迟敬德世袭宣州刺史。
贞观十三年,尉迟敬德调任鄜州都督。
自古功高盖世者,必有小人构陷。尉迟敬德虽已远离京城十余年,长期都督地,仍也难免受到了暗箭。
有人密奏,尉迟敬德有谋反意图。于是,唐太宗召敬德进京,君臣面对。
太宗问:
“有人举报说,卿欲谋反,这是为何?”
尉迟敬德闻言,勃然大怒,当场除却上衣,露出胸背之上的累累伤疤,跪坐于地回答道:
“臣确实谋反,但反的是隋!早年随陛下征伐四方,身历百战,而今臣身上这些刀疤箭痕,就是当十年造反证据。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有人便开始怀疑我要谋反吗?”
唐太宗见到尉迟敬德的一身伤痕,也回忆起了当年二人的征战岁月,也因为敬德的忠勇而再次感动,不由得流下眼泪,于是扶起敬德,说道:
“赶紧的,穿上衣服,朕丝毫不曾怀疑你,所以才跟你这么说,何必这么恼怒呢?”
要说三千年来哪个皇帝最讲义气,那肯定的非唐太宗莫属了!
不久后,尉迟敬德又出任夏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二月。
外任当了十四年地方官,年已59岁的尉迟敬德上表朝廷,请求回家养老。
退休后的尉迟敬德,闭门以歌舞自娱十六年不与人交往。
尉迟敬德致仕后,朝廷授予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让他只须每月初一、十五进宫朝拜。
同年,唐太宗追忆旧日元勋,建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画像,尉迟敬德位列第七名,排名武臣第一。
尉迟敬德退休在家,闭门研究丹药,在府中挖池塘、建楼台亭阁,用白色花纹的丝织物予以装饰,每日歌舞自娱,并自学着演奏清商乐曲。
公元658年12月
享年七十四岁的尉迟敬德在府中去世。当日,高宗李治下令,为哀悼这位功勋卓绝的大唐名将而停朝三天,并命令在京城五品以上官员前去吊唁。
朝廷追赠尉迟敬德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于照陵。这是得到了最高身后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