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2000年封建史,除了朱棣,有亲王起兵造反成功的先例吗?没有,一个都没有。说明什么?说明亲王造反是特别的难,非常的难。三岁孩子当皇帝,亲王都不敢或不能造反,昏君当世时都没有亲王能造反成功,怎么到了建文帝这个人就弄不过一个亲王呢?
作为帝王,建文帝的犹豫反复,毫无决断让本来弹指可灭的燕王终成滔天大患。建文帝靖难之役的失败不在于削藩。其实,削藩之事是朱元璋特意留给太孙巩固自身权威的。朱元璋认为区区诸王不可能有反抗之力,太孙继承大统,天时地利人和且自己余威犹在,偏安一隅诸王不可能有反抗的实力。事实也是如此,朱棣起兵时只有800侍卫而已。
其实,建文帝真的能用实力强行碾压燕王,燕王虽受封北平,但是北平军政皆在朝廷之手,燕王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府兵。北平布政使和北平都指挥使这两个人,只要有诏书,就直接可以杀了朱棣。但是在削掉了周、齐、湘、代、岷王,正待一鼓作气拿下威胁最大的燕王时,建文帝看到了燕王给自己的自解书信,恻然良久,感叹到事情要不就到此为止吧!建文帝的幼稚和优柔寡断暴露无遗。
建文帝的浪漫幼稚,直接导致了,北平布政使和北平都指挥使,两个直接可以杀了朱棣的两个人,被朱棣从容布置,并被诱杀,一夜占领北平,兴兵南下。此时,燕王之势虽有所增长,但亦是以卵击石,但生于深宫、不识兵旅的建文帝,以杀伐之事为儿戏,在将士出征时,告诫将士:毋使朕有杀叔之名。在朱棣造反的那一刻,他就没有退路了,要么攻入京城登基称帝,要么兵败沙场马革裹尸。朱允炆也是一样,要么镇压平叛,要么兵败退位。成王败寇!大哥人家造反了。
建文帝的“无使朕有杀叔之名”实可匹敌“何不食肉糜”,后者不知民生,前者不知军事。正因为有建文帝可笑的命令,史书记载,在靖难之役的战场上,常常会出现可笑的一幕:两兵交战,失败的一方主将亲自殿后,来往奔驰掩护己方撤退,敌方连靠近都不敢靠近,唯恐伤到败军主将。这到底是战争,还是游戏?
可以想见,此时朝廷将士的悲伤沮丧,敌军杀我兄弟,我却不敢伤敌军主将分毫,难道我们就活该送死吗?建文帝的荒谬命令甚至导致了,燕王以十余骑视察敌营被大军围困,燕王从容引马,鸣角穿营而去,诸将仓卒相顾愕眙,不敢发一矢。
再说当时在建文帝身边当政的内阁成员: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不得不说全是文臣。尤其是当李景隆惨败之后,在京城收到消息的黄子澄竟然掩盖了这一消息。而且,最后朱棣围攻京城时,他居然跑去给朱棣开门,使得原本牢固的京城被破。
再次,在双方撕破脸皮之前,朱棣曾把自己的三位皇子送到京城当人质以表明自己不会造反,徐辉祖建议立刻扣押这几人,但是皇帝把他们放了回去。数年后,正是其中的二皇子率援军赶到京城,才挽救了朱棣军的士气。最终攻入京城。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