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很多世家大族都有固定的族谱,在族谱中,每个辈分都有明确的用字规定。
在我国古代,同一个辈分的人在取名字时,中间所采用的都是同一个字,虽然说现代社会,人们不再关注族谱中的辈分问题,但它依然在家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古代的皇子们在取名时也会按照族谱中的辈分来确定自己的名字,不过,若是对明朝历史有研究的人,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明朝皇子的名字,如果拼到一起的话,恰好可以组成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这样的巧合,实在是让人意外。
朱元璋制定辈分字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出身贫寒,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农民出身的皇帝,从小吃尽了苦头。
为了不让后世子孙像自己一样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后世,可谓是宠得无法无天。
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行“藩王制”,将明朝的朱姓王分封到各地,既能保卫明朝边疆安全,又给予了他的后代充分的权利,以保证明朝的江山,始终掌握在朱氏大家族的手中。
除此之外,朱元璋本名叫朱重八,后来当上皇帝之后,他觉得这个名字,没有大将风范,不像是一个皇帝所应该叫的名字,于是,便给自己改了名。
在后世子孙的名字问题上,他也十分讲究,为了能够使朱氏大家族,“生生不息”,他在给后世取名字的时候,采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明朝所有的皇室后代,在取名时,必须要有“金木水火土”为偏旁的字。
他给每个儿子20个辈分字,朱元璋以为,每人20个辈分字,足以让后世够用了,但他显然低估了自己后辈的繁衍能力,古代都讲究一夫多妻制,尤其是皇室后代,妻子众多,自然孩子也就比寻常人家更多一些。
为取名不断创新
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后世子孙更是数不胜数,他之前给每个儿子,分了20个辈分字,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用的,所以,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所分配的辈分字,已经几乎用完了。
但古代又讲究后世子孙在取名字的时候,不可以沿用前人所用过的任何一个字,否则将被视为“不孝”。
明朝时期,字数有限,后来再给朱元璋的后人取名字时,几乎就没有什么字可以用了,再加上,朱元璋规定必须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则,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为了给明朝的后人们取到合适的名字,明朝的文武百官,可谓是费尽心思,每天都在查阅带有“金木水火土”这些偏旁的字,后来实在找不到可用的字后,他们就开始了“创新”。
所谓的“创新”,就是指去创造一些之前没有的字,以此来给明朝后人取名。
据史料记载,明朝当时还专门成立了造字的部门,这个部门,唯一的职责就是为朱元璋的后代取名字。
只要所造的字,按照朱元璋所说的带有“金木水火土”的偏旁,就可以用来取名字。
后来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大多都是一些金属元素,所以当中有很多带有“金”字旁的字,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和朱元璋为后世制定的取名规则,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不过,化学元素周期表始于西方,采用的也不是文字,那么,为什么它在翻译成中文之后,恰好就是拼在一起的明朝皇子的名字呢?
要说起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晚清时期的“第一能人巧匠”徐寿了。
翻译元素周期表
晚清时期,正是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的时期,徐寿作为晚清时期的“名人”,在晚清历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初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传入中国之后,他就负责翻译工作。
不过,这个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是俄国的门捷列夫,采用的是外文的形式。
对于没有接触过外语的徐寿来说,这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而且当中的很多字,其实是很难用中文汉字,来翻译出来的。
后来,徐寿就研究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特性,想要通过这一方面入手,来将其翻译成汉语。
他发现,所谓的化学元素,其实就是一些金属元素,于是,他打算按照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谐音,然后采用金属偏旁的字,来完成翻译工作。
作为晚清的重要人物,他自然对于明朝皇子的取名规则十分了解,明朝很多皇子们,取名时都用了很多金字旁的字,而徐寿在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就正好采用了这些字。
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明朝皇子的名字拼到一起,恰好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了。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巧合,其实这不过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美丽的意外”,造成这个“意外”的,就是朱元璋和徐寿两个人。
朱元璋制定了明朝皇室子孙的取名规则,徐寿在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又恰好根据明朝皇子名字中的金字旁的字,来翻译这个周期表。
结语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巧合,但大多数的巧合,其实是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的。
只不过,人们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钻研而已,朱元璋在给自己的后世子孙制定取名规则时,万万没想到会有这个巧合,但徐寿在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却制造了这个巧合。
这也让很多人不禁感慨,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更是历史悠久,韵味悠长。
关于汉字所制造出来的“巧合”,也是数不胜数,正是因为这些“巧合”的存在,也给中国的汉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