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留存了二百余年的明朝,曾经也是鼎盛一时。收复了十六州,扩大了华夏的版图;建立了紫禁城,让中华文明一路生花。郑和下西洋,更是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交流。回顾中国的朝代史,鼎盛和没落都有迹可循,明朝亦是如此。
首先,就要从内因开始说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领导人是核心关键所在。君王清廉从政,百姓们便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相反,如果荒诞无道,国祚必然漂浮不定。每个朝代都有明君和昏君,这是历史规律,也是人心使然。明朝时期,最出名的昏君当属万历皇帝。十岁就上位的他,见证了明朝从鼎盛走向衰亡,是在位时间最久的明朝君王。登基前期,为人还是十分勤勉的,推行了很多惠民的政策,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执政后期,消极怠政,三十年不问朝堂之事,加速了明朝的没落。后期,他残害了许多的有功之臣,最后丧失了民心。导致了百官不愿意进谏,明朝停滞不前的局面。
其次,明朝的内部也是明争暗斗,党羽对立。明朝后期的时候,国库虚空,君王渐渐失去了话语权。一些有钱有势的宦官逐渐掌握实权,专政由此产生。最严重的时候,宦官们不仅能够左右君王的决定,还结党营私,败乱了朝堂的风气。大臣们只能顺服,不敢有任何的异议。因为阶级不同,宦官们很难体会到底层人民的痛楚,进而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决议。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得体恤。面对着沉重的赋税,他们爆发了,便大肆掀起起义,这也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专政的现象,也侧面反映出了明朝的机制问题,因为存在诸多的漏洞,才让宦官们有了钻空子的机会。各个势力割据一方,彼此之间矛盾激化,乱政频发,明朝走向破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外因了。虽然天灾在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但是给明朝带来的破坏性却是无与伦比的。旱灾、洪水、瘟疫等接踵而至,给明朝带来了多重打击。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发达,面对天灾的时候,人们只能一味地事后补救,而不能做出科学的防范和预警。多地出现旱涝灾害之后,便开始重修重建,这一举措让本就不宽裕的国库更加虚空了。慢慢地,百姓们逐渐意识到了灾害的严重性,但是却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国家的援救,久而久之,难免心生怨恨。灾后重建完,国家又要征税,如此恶性循环,百姓们为了生存,便选择揭竿而起,走上起义反动的道路。
所以说,明朝的灭亡,是在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一方面,君王无道,不能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天灾人祸,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伤,宦官专政败乱风气,最后自然也就走到尽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