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给大家聊一聊明太祖朱元璋的明规则与潜规则。
本来想直接说朱元璋搞两面派,但是觉得还是学究一点比较好。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于社会最底层,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开国皇帝。
而且朱元璋的军队很长一段时间也没能得到江南地区精英与老百姓的认可,甚至许多江南士大夫和老百姓更愿意支持张士诚。
这就造成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当时的社会精英普遍存在的遗民情绪和自甘游离于政治之外的冷漠态度。
使得明朝在开国之初就陷入了合法性和政治认同困境。
面对这一情况,已经是皇帝的朱元璋选择借助儒家意识形态重建明帝国以及朱家皇帝的神圣化。
这就是朱元璋推行的明规则。
早在朱元璋称帝当年,也就是洪武元年,朱元璋就派遣使者祭祀孔子,并且表示自己要“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
朱元璋首先解决的就是自己作为反元义军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朱元璋多次公开强调自己并不想推翻元朝,自己是被妖人裹挟的,并且多次对北元君臣表示自己夺取天下是从群雄手里,而不是从孛儿只斤氏手里。
最后朱元璋干脆创造性发明了“殿兴有福论”,把历代起义者进行了彻底抹黑,他把起义者分为首乱者和殿兴者两部分。
那么什么是首乱者和殿兴者呢?
带头起义造反的人是首乱者,都不得好死;而殿兴者是指朱元璋这样被起义军裹挟的良民,他们一般会得到老天爷眷顾然后夺取天下。
解决了朱元璋自己身份危机后,朱元璋又在洪武八年颁布了《御制资世通训》,这是一本朱元璋根据儒家意识形态编纂的明帝国臣民行为规范。
在这本书里朱元璋翻来覆去就一个主题:大臣和老百姓都应该对君主无条件服从和忠诚。
明孝陵
朱元璋甚至多次表示,真正的忠臣一定是即使被君主误会甚至杀戮,都无怨无悔,还要维护君 主的威严和形象,服从君主的命令的。
总的来说,朱元璋希望通过提倡儒家意识形态塑造一个全体臣民为皇帝无私奉献的大明帝国。
不过,朱元璋虽然提倡和鼓励全国臣民践行儒家意识形态,但是朱元璋本人是根本不相信他建立的大明帝国是有真正的忠臣的。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帝王,他一直在践行先下手为强与肉体消灭最有效的潜规则。这套潜规则是他参加反元起义到登基称帝几十年时间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
历史上虽然对朱元璋屠戮功臣多有批评,但是朱元璋屠戮功臣的政治逻辑是什么?很多学者都采取看破不说破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
今天兰台就来挑破这个肮脏的政治逻辑。
朱元璋对功臣一共发动了三次大清洗,第一次是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案,所杀的胡惟庸、毛骧、陈宁等人,并非朱元璋的老兄弟,而是依仗朱元璋宠幸而上位的新锐官员,他们在朝中并无很深的根基。
胡惟庸案只是传统的政争而已。
不过发生在洪武二十三年与洪武二十五年的两次大清洗则不同,这两次主要是朱元璋践行自己先下手为强与肉体消灭最有效的潜规则。
朱元璋画像
根据《明实录》等史料记载,朱元璋从洪武二十年开始身体不好,偏偏李善长等老兄弟身体很好,而且在朝中影响力也很大,朱元璋担心自己会死在李善长这些老兄弟前面,于是干脆对老兄弟举起了屠刀。
但是,此时朱元璋对太子朱标能力很放心,所以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杀的主要是第一批跟随他的臣子。
李善长、唐胜宗、陆仲亨、费聚、赵庸、陆聚这些被朱元璋杀的老兄弟都是洪武三年封爵的老兄弟。
像蓝玉、傅友德这些朱元璋认为朱标可以驾驭得住的功臣,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三年并没有动手。
可惜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病死了,朱元璋的继承人从37岁的朱标换成了当时只有15岁的朱允炆。
这下子,蓝玉、傅友德这批原本朱标得用的新贵反而成了朱允炆执政最大阻碍。
虽然朱元璋从洪武元年就开始推广和宣传儒家的三纲五常,但是作为一个绝对功利主义者,朱元璋一点儿也没有去赌蓝玉和傅友德是朱允炆的忠臣的意思。
在朱元璋看来,他没有理由去相信蓝玉会是朱允炆的忠臣,因为在朱元璋看来,他赌赢了没有任何奖励,赌输了,朱家江山社稷以及身家性命就没有了。
反过来,只要杀了蓝玉和傅友德这些人,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结果就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五年至洪武二十七年再一次挥舞起了屠刀。
潜规则再一次发挥了作用。
朱元璋明规则和潜规则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朱元璋本人从来不相信他所提倡的儒家意识形态,他奉行的是先下手为强这一套血腥但有效的潜规则。
本质上说,明清两代帝国底层政治逻辑其实是非常肮脏的,不管是朱皇帝还是爱新觉罗皇帝,都希望所有臣民都变成奉公守法不敢越雷池一步有底线的老实人,而朱皇帝、爱新觉罗皇帝就可以以无底线、无原则的流氓恶棍的身份,占尽这些老实人的便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