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故居
作者兰台
在张居正与冯保的关系中,冯保才是那个占主导地位的人。
张居正是没有能力赶走冯保的,而冯保则能比较轻易的让张居正下台。
众所周知,明清是封建王朝皇权的顶峰,皇权一家独大;权力的分层就变成了谁距离皇帝最近,谁的权力最大。
很显然,李太后的权力最大,因为她是明神宗的母亲,在明神宗还不能亲政的情况下,李太后其实是代替皇帝掌管皇权。
但是,李太后本人没有办法直接对外朝大臣发号施令,她必须借助一个明朝已有的正式机构来对外朝传达自己的指令,而这个机构就是司礼监。
司礼监在明代地位绝对在内阁之上的,明穆宗在临死时虽然对当时内阁首辅高拱说过“以天下累先生。”这样的话,但是同时明穆宗也要求任何政务高拱必须与司礼监商量之后再施行。
明穆宗驾崩时留下了两份遗诏,一份是给皇太子朱翊钧(明神宗),一份是给以高拱为首的朝臣的,这两份遗诏都提到国内大小政务必须与司礼监协商后施行。
故宫博物院
由此可见司礼监在明朝皇帝心中的地位。
而当时谁是司礼监掌印太监?
冯保。
而且冯保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李太后还是明穆宗李贵妃的时候,在明穆宗即将去世的时候,强行逼着自己老公通过冯保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任命。
王世贞记曰:“先帝强起, 臣等俱跪御榻前, 两宫亲传懿旨:孟冲不识字,事体料理不开,冯保掌司礼监印。蒙先帝首允,臣伏地泣辞。”
李太后这辈子就为一个“男人”要过官,这个“男人”是冯保,而不是张居正。
之所以李太后一定要逼着明穆宗在临死前换掉当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最关键的不在于孟冲引诱明穆宗玩乐,而是孟冲是高拱推上去的,而高拱仗着自己是明穆宗的老师,一心想废除司礼监,把行政权归于外朝。
电视剧里的张居正
这其实是严重损害皇权的行为,李太后当然不能答应,于是逼着自己丈夫死前让“老实可靠,知书达理”的冯保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李太后对于仗着自己是明穆宗老师,而想废掉司礼监的高拱没有一点好感,于是在明神宗继位后不久就把免除了高拱一切职务,让高拱回家闲住。
罢黜高拱的懿旨完全是大白话,今天读起来还很有意思,因为这道懿旨确实体现了李太后是怎么看待高拱这个内阁首辅的:
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不许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便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你们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蔑视主上,姑且不究。今后俱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刑。
在李太后看来,高拱处理政务不经过司礼监,就是“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不许皇帝主管”的表现,是“专权擅政”;并且李太后还在懿旨里警告“如再有这等的,处以典刑。”
什么叫“处以典刑”?
就是死刑。
电视剧里的李太后与冯保
那么,李太后和冯保为什么选中张居正?
当然不是看重张居正的才华,而是张居正在明穆宗顾命三大臣里资历最浅,而且看上去脾气最好。
顾命三大臣里高拱不说了,钦定的“跋扈”;另一个高仪也是一个有脾气的,明穆宗许多不合理要求都被高仪顶回去了,同时也多次给明穆宗上奏折督促明穆宗要勤政,唯有张居正,看上去不但年纪最小,资历最浅,而且似乎脾气也最好。
所以李太后和冯保才决定用张居正控制外朝。
虽然正史里讲了许多李太后多么信任张居正,多么倚重张居正的话,但是这些话都不可信;因为张居正执政时期从来也没有违逆过李太后。
张居正在生前算得上“违逆”李太后的都是小事,比如拒绝李太后父亲封侯,但是事实上明朝祖制就是外戚不得封侯;李太后父亲搞分包,给边军士兵用“黑心棉”制作的冬衣,冻死了19人,但李太后父亲最后的处罚不过是“罚俸半年”,这究竟是处理还是高抬贵手?
而李太后在张居正死后,对张居正一家所表现出来的冷血无情,也说明李太后对张居正并不存在任何私人感情。
电视剧里的张居正
张居正被清算时,正好潞王要大婚,李太后希望明神宗都把这场婚礼办得漂漂亮亮的,而明神宗则借口市面上的瑰丽珍宝不都被张居正、冯保贪污了,没有那么多“好东西“给潞王办婚礼:
“年来无耻臣僚, 尽货以献张、冯二家, 其价骤贵。”
李太后竟然说:
“已籍矣, 必可得。”(两人已经抄家,珍宝肯定也都进入内库了)
从头到尾,李太后只是把张居正视作工具人。
好像说了这么多,也没说冯保如何重要,但请大家仔细想一想,李太后既然对于张居正没有什么私人感情,那么中间维系李太后与外朝张居正的是谁?
自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
而且明神宗对于冯保的感情比对张居正强烈得多,不但有醉酒之后提剑要杀冯保的段子,而且即使在冯保被抄家,抄出来上百万两白银的情况下,明神宗依然没有杀冯保(也许是李太后求情),而是把他贬去南京种菜。
要知道,冯保可是堪比刘瑾的大贪官,他居然能保住性命去南京种菜,不得不说明神宗与李太后对冯保确实有那么一丝私人感情在里面。
电视剧里的冯保
而且根据明代大学士文震孟之子文秉的《定陵注略》披露,在万历八年张居正“夺情”关键时刻,张居正甚至不惜以内阁首辅之尊在冯保派来的小太监面前给冯保下跪磕头:
内阉持司礼之命络绎而至,附耳蹑踵。江陵(张居正)时作擎曲状,令小史扶掖内阉,乃叩头谢,强之立而受,云:此头寄上冯公公也。
当然,由于年代久远,文秉的记载未必是真实的,但是文秉之所以能在《定陵注略》里记录这件事,至少说明在晚明官场上,外朝位高权重文臣为了能坐稳自己的位置,不惜在私下讨好巴结宦官,尤其是能决定文官去留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张居正未必真给冯保磕过头,但是文秉作为大学士文震孟的儿子,他肯定是听父亲说过有一些内阁辅臣为了巩固自己权位不惜在太监面前伏低做小,因此他才会觉得“张居正给冯保隔空磕头”这件事有一定的可信度。
从万历八年“夺情”案也能看出,冯保能决定张居正是否能一直担任内阁首辅,而张居正却不能决定冯保是否能一直执掌司礼监。
综上所述,冯保与张居正的关系中,张居正毫无疑问是弱势的那一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