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虎毒不食子”,哪怕遇见再难的事情,甚至说是有生命危险,相信也不会有父母会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推出去,更不会有人会愿意亲手杀掉自己的孩子,可在历史上总有类似的,极为少见的情况发生。
就比如在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称赞手下一位大臣的儿子剑法不错,没成想这个大臣转身就毫不犹豫
的把自己的儿子杀了,并且还把自己儿子的头颅献给了朱元璋,那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会让这个臣子这样做,朱元璋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之间是发生了什么?
杀伐果断,残杀功臣
说起朱元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名垂千古,他的事迹更是非常励志,从一个草根摇身一变成为皇帝,纵观古今,敢问能有几人能做到?就算是汉朝时期的汉高祖刘邦在最开始怎么说也是小小的地方官吏,还有一个好岳丈帮携,而朱元璋真就是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换来的这一切。
等到明朝建立起来之后,朱元璋也算是励精图治,怎么说他自己曾经就是平民百姓,自然了解民间疾苦,不希望有更多的人会和自己一样,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更不想会有像他这样的人奋起反抗,推翻他的统治,所以朱元璋一直都是很努力的致力于民生建设,从总体评价来看,朱元璋也是一位好皇帝。
不过,人无完人,朱元璋也有他的缺点,这个缺点就是他生性多疑,杀伐果断,在当上皇帝之后变得越来越残暴,可能是早年间经历过多的战争,让他难以消除杀戮的性格,也可能是太过看重皇位,患得患失,总是猜忌身边的臣子和将领,再加上这些人也的确很有实力,就比如李善长,刘伯温等人,论头脑的话,十个朱元璋也不敌他们一个,而徐达,常遇春等人也都是战功赫赫的武将,身上有的功劳完全不比朱元璋少。
从这之中随便抽出一个人都能把朱元璋比下去,他们要是想当皇帝还真有可能,你说朱元璋能不心惊胆战吗?正因如此,朱元璋在后期开始残杀开国功臣,将曾经那些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兄弟,挚友都一一杀害,我们所熟知的胡惟庸血案,蓝玉血案,这是比较大的案件,还有一些其他的规模比较小的案件,这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有数万人之多,可见朱元璋究竟有多么不顾情面,残害无辜,当然,这样排除异己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子孙留一个比较好治理的朝堂,让明朝更有利于统治。
功臣傅友德,仅因朱元璋一言无情杀子
在朱元璋迫害功臣的过程之中,其中就有这样一位功臣,名为傅友德,他虽然并不是很出名,但是曾经好歹也是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干将,在当时怎么说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天有不测风云,傅友德怎么样没想到,有一天朱元璋会对自己下手,原因也很简单,当时悍将蓝玉惹怒朱元璋,后来也就有了蓝玉血案,而身为武将傅友德正好与蓝玉交好,所以很难不被朱元璋注意到。
于是在后来朱元璋以举办宴会为名,召集群臣来参加,傅友德也在邀请名列,不过在临行之前他就感觉到此事远远可以那么简单,所以到了皇宫之中一直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被朱元璋找麻烦。
可千算万算终究是少算一步,问题就出在他的儿子身上,父子两人一同参加宴会,因为身为武将,所以身上佩戴武器,不过他的儿子的佩剑却忘了佩戴剑囊,这在当时可是违背规定的,恰巧这一幕正好又被朱元璋看见了,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一言不发,这更让傅友德胆战心惊。
等到宴会开始,傅友德已经吓得一身汗,心里焦急万分,他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会如此宽恕自己的儿子,朱元璋越是沉静,他越是不安,以至于对面前的山珍海味毫无胃口,没过一会儿,朱元璋发话了,他突然开口问傅友德:“你儿子的剑法不错吧”,听到这样的言辞,傅友德明白,朱元璋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应该是追究自己儿子刚刚没有佩戴剑囊的罪过,同时也是想要借此机会杀掉父子二人。
为了保全性命,也为了以证
自己的忠心耿耿,他毫不犹豫
的拔出剑,砍下自己儿子的头颅献给朱元璋,希望能够平息朱元璋的怒火,不得不说,他这个举动就连朱元璋也吓了一跳,可这怎么能够让朱元璋满意,对于他来说傅友德才是真的具有威胁的人物,如今又表现得如此冷血无情,所以更不能留他。
终是难逃劫数
傅友德看出朱元璋不愿意善罢甘休,反而还出言嘲讽自己,这让他彻底绝望,心中又气又怒,不禁向朱元璋问到:“这不就是你想要的结局吗?我们父子二人给你性命便是”,话语刚落,他就拿起身旁的剑自杀,血洒当场。
对于这样的场面,朱元璋一点也不动容,他一生杀戮无数,这样的场面见多了,可傅友德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父子相继死去还是无法消解朱元璋的猜忌,在后来,朱元璋居然对他们的家人下手,他先是给傅友德冠以莫须有的罪名,最后再牵连他的家人,让这些人因罪流放,这样做就是为了斩草除根,以绝后患,避免这家人再有崛起的人物,日后对他进行报复,可见朱元璋做的还真是狠绝。
结语
傅友德作为明朝的功臣本应该安稳
的过着自己的晚年生活,却没想到最后落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从这件事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朱元璋在一些细节的点上的把控,可以说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威胁自己政权的人。
哪怕是与之相关联的人他也不会放过,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能够作为明朝皇帝的宝座,或许短时间内的确有利于他的统治,可是从长远来看,明朝会失去大量的人才,也会让朝中的文武百官不过积极纳谏,这只会让明朝面临破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