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东晋第一代君王司马睿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史学家认为:"司马睿虽然胸怀大志,有重新一统的野心,但是在集权方面却做得拖泥带水,迟迟不敢下定决心扳倒王家,因此,司马睿一生都被王家给限制着,也就无法实现一统的报复。"世人总是喜欢把司马睿与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两个人完全没有可比性,赵构是铁杆的偏安主义者,他认为能够维持自己权力以及偏安享福就可以了。
但是司马睿不一样,他虽然是司马家的旁支,但是司马睿却拥有着很大的雄心,然而让人无奈的是,司马睿有雄心却没有实力,因为他之所以可以成为东晋的开国君主,这其中王家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甚至可以说,如果王家不点头肯定了司马睿君王的地位,司马睿是很难在五胡乱华后代表司马氏归统南方土地。因此,司马睿在继位后就说了那句"朕的天下,王与马共天下"。
那么司马睿真的甘心和王家共享天下吗?很显然不可能,然而当时的环境下,司马睿的嫡系势力完全无法和王家势力抗衡,因而,司马睿只能够靠着所谓的东晋之主的名义来掌控全国,但是权力最核心的军权却掌握在王家的手里。所以司马睿是痛苦而无奈的,作为司马氏子孙,看到八王之乱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混乱,自己手中却没权没兵,也根本就没有去争权的势力。而八王之乱之后,西晋王庭却被北方的胡人给一锅端了。
而自己还好身处南方,这才免去了被端掉的祸患。但是司马睿在南方的势力范围仅限于自己的领地周边,而整个南方,如果说谁的势力最大,那肯定就是王氏,王家在南方经营多年,势力范围以及囊括了整个南方大地,他们不仅有钱有粮,而且还掌握了南方许多重要的人口重镇,换句话说,王家如果想要推翻司马家而自己称帝,他们的实力是完全足够的。
我们先来看看司马睿的前半生,司马睿是司马懿的重孙子,他的爷爷是司马懿的庶子司马伷,父亲是司马觐。而当司马家掌权后,爷爷司马伷原本是没有可能接触国家权力,不过因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为了迅速掌控全国,司马懿就把自己的儿子们都派出去执政各地,而作为庶子的司马伷也因此有了翻身的机会。
司马懿让司马伷去管理邺城,邺城是河北的重镇,也是当时北方的重要粮仓,司马伷能够得到这块肥地,还得源于他与司马师的关系好。在司马师的帮助下,司马懿对司马伷也是开始重视,因此这才有丢下了河北重镇让司马伷去管理。不过司马伷也是争气,他执掌邺城时,不仅把当地的民生和屯兵都干的仅仅有条,而且还和河北的士族大家们关系十分亲近,最关键的是司马伷他从没有争权夺位的野心。不管是司马师执政期间还是司马昭、司马炎掌权期间,司马伷都老老实实的管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也因为司马伷的老实本分,他也得到了兄弟侄子的重用,司马伷当过抚国将军、镇东大将军,后来更是直接被封为琅琊王。甚至晚年还官居大将军等高位。不过司马伷去世后,他这一脉就开始慢慢的式微,儿子司马觐没有老爹这个头脑,他只能继承了老爹的王爵。然而司马觐也没有活多久,继承王爵没过多少年自己就驾鹤西去,于是年仅15岁的司马睿就继承了琅琊王。
而司马睿继承琅琊王的这一年,恰好自己的叔叔司马炎去世,而叔叔的傻儿子司马衷继承皇位。对于这位堂兄,司马睿实在是不敢恭维,因为这位堂兄实在是脑子太过愚笨,司马睿甚至担心西晋王朝很可能会因为堂兄而陷入极度危机。不过虽然司马衷脑子不行,但是他的老婆皇后贾南风却是一个阴险之人,另外还有一群蠢蠢欲动的亲王们在等着颠覆司马衷的皇位。
因此在司马睿当琅琊王的早期,西晋朝廷在贾南风的搅动下是一片乌烟瘴气,而其他的诸王也是把心思都放在了洛阳这里,而对于北方的威胁却浑然不知。司马睿意识到北方的胡人势力在逐渐强大,如果不加以遏制,那么这些胡人一旦趁着国家混乱之时,纷纷南下,那么西晋危已。然而,司马睿再怎么杞人忧天,他也是一个无兵无权的小王爷,因为是旁支血统,司马睿根本就没有能力干涉朝廷政治。
不仅如此,司马睿还一直遭到了其他的一些王爷和朝廷的一些奸臣们的算计,他们认为司马睿的封地实在太好了,让一个没啥能力的毛头小子管理河北这块土地实在是暴殄天物。因此,司马睿早期一直都是采取恭俭退让的姿态,不管其他的诸王怎么诋毁自己,朝廷的奸臣怎么攻击自己,司马睿始终都夹着尾巴做人,并想尽办法避免陷入朝廷斗争。而虽然说司马睿的领地琅琊在西晋也算是一方的大封国,然而,在贾南风的操作下,司马睿能够掌握的军队才仅仅数千人,这就等于司马睿被剃掉了牙齿,只能够看着贾南风心情行事。
后来八王之乱爆发后,到了尾期阶段,东海王司马越获得了胜利,但是这位司马越很显然也不是一个能够治理国家的明君,司马睿意识到,司马越还是没有能力去安抚好混乱的西晋局势,而在其中司马越和司马颖之间的斗争中,"小人物"司马越差点也惨遭杀害,因此,司马睿意识到如果和皇帝一起呆在邺,那么自己很难自保。
于是司马睿潜逃出邺,返回了琅琊。后来司马越要讨伐司马颖的时候,就让司马睿留守下邳。不过司马越打赢了司马颖赢得了胜利后,他达到了掌权的目的,然而,这时候边关连连告急,北方和西北方面的胡人频繁地向西晋的边境用兵,而这时候的西晋因为八王之乱已经陷入了极度的疲乏状况,国家的军事实力也元气大损,司马越只能够勉力的带兵去抵抗胡人的作乱。
而这时候的司马睿开始意识到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开始成真了,为了明哲保身,司马睿在王导的建议下跑到了建邺去了。但是司马睿南渡时,自己什么都没有,就光有一个身份和仅仅近万人的军队,反倒是自己的心腹王导麾下的军队规模庞大,于是在王导、王敦的帮助下,司马睿渐渐在江东地区站稳了脚跟,同时王家也利用自己家族在南方的势力影响,开始间接地控制了司马睿势力。
后来五胡乱华在西晋北方持续不断地挑起混战,百姓们纷纷逃往了南方,司马睿得以扩充了人口实力。但是由于司马睿是皇族旁支,因为正统性的原因,司马睿一直得不到南方士族的拥戴,但是王导和王敦却拥有极大的势力,并且在王导的操作下,司马睿一个皇族旁支被神话成为了西晋正统,因而司马睿得以在建邺登基。
但是当上皇帝的司马睿最初还是很感谢王家兄弟对自己的帮助,不仅给了王导统御文臣的宰相权力,而且还把长江流域的军事权都交托给王敦。但是王家兄弟居功自傲渐渐地让司马睿感到威胁,为此,司马睿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并开始与王家势力针锋相对。不过司马睿的斗争却最终失败,司马睿的确压制住了王导,但是王敦自己带兵打进了建康城。为此,看到浩浩荡荡的王家军队,司马睿也只能服软。
并在此之后,司马睿和他的东晋王朝彻底成为了王家的傀儡,王家成为了东晋王朝实际控制者。虽然权力被架空了,但是司马睿心中的雄心还是没有熄灭,他一直在劝说着王敦发兵北征,但是王敦却并没有北征的意思,也因此,司马睿心中十分忧愤,自己虽然是旁支血统,但是自己也是司马家人,看到北方的百姓如此煎熬,自己在建康当一个安乐皇帝,自己良心实在过不去。但是司马睿又受限于王家,最终司马睿忧愤去世。
纵观司马睿的一生,他并不是不想有所作为,也并不是没有野心,但是不管是在自己的身份上,还是自己的实力上,司马睿没有办法依靠自己的势力来达到目的。而王氏兄弟的出现,最开始让他感觉到依靠,但是这种依靠却建立在司马睿的权势不断被削弱,而王氏的权力不断加强的基础上,司马睿也想有所改变,但是无奈自己势力无法和王家势力抗衡,软硬兼施都没有办法消除王家的影响。因此,最终这位东晋开国皇帝折腾许久还是成为了一个傀儡。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