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的战略很正常,这是封建社会皇帝的必然选择。首先人都有自保心理,作为皇帝就要保权,别人死很可能不会“家族全灭”皇帝肯定会。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被自己的亲信杀死、灭族挺频繁的。
(1)请看五代的朝代演进略表
907年,朱温杀昭宗废哀帝后建立后梁;
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唐;
926年,李克用的干儿子李嗣源在大将石敬瑭的撺掇下篡位;
936年,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夺了小舅子李从珂的天下,建立后晋;
947年,石敬瑭的爱将刘知远建立后汉;
950年,刘知远大将郭威因家眷被刘知远之子刘承祐所杀造反,刘承祐被杀后,郭威夺到大权,再立刘赟为帝。其后黄旗加身称帝,951年正月建立后周;
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53年,建立了六个政权,八个不同姓氏为帝(李嗣源与李存勖虽同姓,但因是沙陀族人既非汉人也非同宗;郭威全家被杀把天下给了外甥世宗柴荣)。最短的后汉立国才三年。那么,如果还“重武”宋朝就不会有167年了,赵家当皇帝也就不会有三百多年历史了。
(2)面对天下武将乱权乱政的情况,赵匡胤问计赵普,但赵匡胤充分利用人性保住政权——给权与文臣,让武将去贪腐
为了自保,赵匡胤问计赵普等人。赵普对其提出的建议是: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重文”是正确的。因为“重文”才能抑制武将。赵匡胤、赵光义时代并没有“重文轻武”而是“重文防武”,赵恒、赵祯时代才是真正的“重文轻武”开创“重文辱武”的错误时代。“杯酒释兵权”只是自保手段,并不是“重文轻武”。重文轻武后,赵匡胤为了拉拢武将把女儿嫁给武将之子、支持乃至鼓励武将去贪腐。
武将进行土地兼并、扩张田产做大地主;开办各种买卖,以权力从事经营牟利等行为从赵匡胤时代就非常普遍。
真存在宋太祖誓约?陆游说的也未必真,明代书商制造而已
推恩令的前提是打残对手后再施行,朱允炆削藩不适合此法
李鸿章,一个走在救国与误国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