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继明以后中国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与大部分王朝一样,建立之初都承袭前朝制度,因此清朝和明朝的相同点很多,甚至被后世百般诟病的海禁政策清朝也继承了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为闭关锁国政策。那么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呢?
主要是针对的对象不同。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本质上都是以防范敌对势力、巩固统治为主,但明朝禁止的是民间私人出海贸易,并不拒绝海外商人来华贸易。也就是说在官方的主持下明朝的海外贸易还是正常的,不过渠道只有朝贡贸易一条。
明朝的朝贡贸易在郑和下西洋时期达到极盛。郑和在明成祖永乐年间和明宣宗宣德年间共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共七次,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明朝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吸引了不少国家的使臣及其商人来华贸易。
马克思曾说“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这话用在明朝沿海居民身上也正合适。海上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让不少沿海居民心动,他们不顾海禁政策而冒险出海,史书记载为“比年民往往嗜利忘禁”。到了明孝宗时期,民间商人的海外活动更加频繁,两广总督都御史奏称“广东沿海地方多私通番舶,络绎不绝”。
到了明穆宗朱载坖即位时,海禁政策实际已经名存实亡了,明穆宗便顺水推舟的废除了海禁,允许民间商人们进行海上贸易,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的海上贸易不用再遮遮掩掩,因此迅速发展了起来,丝织品和瓷器源源不断的出口到海外,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据统计,从隆庆四年(1570年)到明亡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美洲所产的白银有一半都通过贸易进入了中国。
反观清朝的闭关锁国,不仅禁止民间出海贸易,也禁止海外商人来华贸易。只留下广州一处与海外交流,还规定海外商人一切商务都需要通过少数特许“行商”之手,并对出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限制。
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学习,妨碍了我国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让长期立于世界之巅的我国逐渐落后。
还有一点不同就是明朝统治者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海禁政策的松弛程度,比如嘉庆年间倭寇之患严重,海禁政策就十分严格,隆庆年间倭寇之患基本平息,才敢于废除海禁开关贸易。而清朝统治者对于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执行到底,若不是鸦片战争被动地打开了国门,恐怕闭关锁国政策还得延续下去。
当然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自封自闭的表现,也没必要去刻意美化明朝而踩清朝,二者都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属于封建社会的弊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