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一共杀了多少人?胡惟庸案30000人!蓝玉案15000人……

朱元璋一共杀了多少人?胡惟庸案30000人!蓝玉案15000人……

洪武第一大案胡惟庸案,历时十年,前后诛杀3万人。洪武年间的蓝玉案,朱元璋一口气杀了一万五千人,如此擅杀的朱元璋为何会深受百姓的爱戴?为什么所有皇帝都会诛杀开国功臣?

洪武初年,朱元璋将刘伯温宣进宫中,与其商量丞相一职的人员。当时明朝的丞相有两人,左丞相李善长和右丞相徐达。

其中,左丞相李善长是龙兴之臣。他跟随朱元璋时间最长,把执朝纲多年。在朝堂上朋党众多,一呼百应。右丞相徐达终日领兵,对朝堂之事不闻不问。由此形成了李善长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对朱元璋的皇权构成了威胁。为了削弱李善长的势力,朱元璋找来了刘伯温。

刘伯温是大明的第一谋臣,朱元璋曾经把自己比作刘邦,将李善长比做萧何,而将刘伯温比做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张良姓张名良字子房。朱元璋尊敬刘伯温,不敢直呼其名,经常称其为先生,就像刘邦不直呼张良之名,而叫他子房。

那一天,朱元璋提出要撤掉李善长、徐达,重新选第二代丞相。对此,刘伯温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明刚刚建立,朝廷需要稳定,李善长是龙兴之臣,徐达威望极高。这两个人就是朝堂上的定海神针,如果冒然将二人撤掉,恐怕朝堂不稳,刘伯温心中想的是朝堂的运作,而朱元璋害怕的是大权旁落。

朱元璋当然不会听刘伯温的,丞相一职一定要换的,问题只是换谁而已,他给刘伯温提供了三个人员,杨宪,汪广洋,胡惟庸。

刘伯温说三个人都不适合丞相一职。杨宪有安邦定国的才华,但他没有容人之量。汪广洋可以左右逢源,但他立场不坚定。胡惟庸,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野心没实力。

朱元璋好不容易选出的三个人,被刘伯温一一给否定了,他很生气,对刘伯温说:“他们不行,你来呀?”刘伯温急忙摇头摆手,说:“这最后一任丞相我可不敢当”。“最后一任丞相?”朱元璋看着刘伯温,刘伯温赶紧说:“说错了,说错了,我是说我没有安邦定国的能力,没事儿让我出出主意还行,成天在相府做板凳这事儿我做不来”。

朱元璋手下有两大势力,一个是淮西邦,一个是浙东邦。这淮西邦的领袖是李善长,而浙东邦的领袖是刘伯温,朱元璋要罢免李善长,就是不想让两派做大,所以李善长和刘伯温都不是丞相的最佳人选。

朱元璋找到刘伯温商量丞相一职人选,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在他心中早就打定主意,刘伯温一走,他就任命了杨宪和汪广洋为左右丞相,并放话出去,胡惟庸之所以没有被重用是刘伯温的主意,就这样胡惟庸成了刘伯温一生的宿敌。

杨宪不属于淮西,浙东两派。就像刘伯温所说的,他有丞相的实力,但没有丞相的胸襟。他一上任,便罢除旧吏,更用亲信,杀侍御史刘丙,弹劾右丞相汪广洋。这样,他同时激起了淮西、浙东两派的不满。很快,他就被李善长弹劾,后被朱元璋所杀。

杨宪之后,胡惟庸登上历史舞台,朱元璋重新启用汪广洋。汪广洋曾被杨宪弹劾,此时的他已全无斗志,他对胡惟庸言听计从,完全起不到制衡胡惟庸的作用。朝堂上下由胡惟庸一人掌握,皇权和相权斗争激烈。这时朱元璋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自己选谁,最后独揽大权的相权,都会形成对皇权的有力冲击。这时,他想起刘伯温的那句话“这最后一任丞相我可不当”。刘伯温为何说最后一任丞相呢?丞相制度在中国实行了2000年,历朝历代都有丞相,那如果废除丞相制度呢?朱元璋的眼前豁然开朗。

朱元璋开始放松对朝堂的管控,他要让胡惟庸尽情的表演,然后自取灭亡。事情果然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发展。由于朱元璋的放任,使胡惟庸忘乎所以,他开始培植党羽,把持朝纲,架空朱元璋。

朝中的大小事务,他不再请示朱元璋。官员的升迁废黜他也独断专行,百官呈上来的奏章,他都拿来过目,对自己有利的他就上报。对自己不利的,他就扣下。胡惟庸权倾朝野,给他送礼巴结他的人开始增多,他的势力逐渐开始伸向军队。

大将军徐达感觉事情不对,开始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恨徐达坏事,于是收买徐达的守门人,让其刺杀徐达。守门人胆小,将此事告知徐达。

洪武十二年,也就是1379年,越南使者前来进贡,胡惟庸将此事隐瞒不报,使者已到宫门,出门办事的宦官看到了,才知道有使者进贡。于是回去禀报了朱元璋,朱元璋压抑许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朱元璋下令彻查此事,礼部与中书互相推诿,胡惟庸将此事推到了汪广洋身上,汪广洋被赐死。随后朱元璋鼓励百官弹劾胡惟庸,于是开始有人检举胡惟庸谋反。胡惟庸见大势已去,只得认罪。胡惟庸案历时十年,涉及朝中大臣多人,前后因罪被杀的超过三万人。

朱元璋顺势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国长达2000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胡惟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又炮制了蓝玉案。因蓝玉案而死的开国元勋、有功之臣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一共多达一万五千人。

其实,这是一个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皇帝与大臣之间,就像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其中皇帝控制着国家的所有权利,但他不是三头六臂,他无法自己一个人管理国家,于是,他将权利下放,在朝为官的管政权,在外打仗的管军权。

皇帝要想让手下玩命工作,就要设立激励制度,这就是升迁制度。大臣一直勤奋,就会一直升迁。当他升无可升的时候,皇帝就会担心他会不会造反。这里就有一个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那就是大臣会不会造反?皇帝不知道。但皇帝能看出来你有没有能力造反。于是像刘伯温、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蓝玉这样的人,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不但死,还要满门抄斩,因为只解除职位、军权这些有形资产是没有用的。这些开国元勋还有声望、才能、人脉这些无形的资产。刘伯温早就看清了这一点,所以他一早就向朱元璋保证,他的儿子们不会再学习兵法一类的东西,也不会介入权利中心。

朱元璋虽然大杀开国功臣,但他对百姓非常仁厚,减赋减税,与民休养生息,深受百姓的爱戴,从这一点看,他又是一个有道的明君。

而像李善长、胡惟庸、蓝玉这样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培植党羽,一直处于权利的中心。对皇权构成了威胁,也许他们都是忠臣,但他们都有造反的能力。

——藏甲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藏甲

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为何还深受百姓的爱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徐达,丞相,朱元璋,汪广洋,一职,胡惟庸,李善长,朝堂,刘伯温,杨宪,消息资讯,徐达,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徐达,丞相,朱元璋,汪广洋,一职,胡惟庸,李善长,朝堂,刘伯温,杨宪,消息资讯,徐达,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徐达,丞相,朱元璋,汪广洋,一职,胡惟庸,李善长,朝堂,刘伯温,杨宪,消息资讯,徐达,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