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方史书记载中,明朝的开国太祖皇帝是朱元璋,而紧随其后的太宗皇帝则是朱棣。虽然这些内容记载的清清楚楚,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太祖和太宗之间还夹着一个皇帝,明惠帝朱允炆。
说起来这段历史也的确奇葩,本来太宗皇帝应该是朱允炆,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他输给了自己的叔叔,结果使得他不仅丢掉了皇位,甚至还丢掉了正统,而且还留下了千古笑话。
虽然历史上对于这一时期有不同的说法,但很多学者都不得不承认,明惠帝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从个人的行为习惯上来看,他好像是个好人,但从行政表现上来看,他就是个恶棍。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皇帝,所以他连输都输的这么的奇葩。甚至,有历史记载,在他输给自己的叔叔后,新上位的明太宗发现了他留下的诏书,结果硬是把刚强的明太宗激的热泪盈眶。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历史记载,明惠帝是一个不太靠谱的皇帝,因为历史的记载中,这位皇帝看起来做什么都好,就是不适合做皇帝。比较有代表的记载如下。
在刚上位的时候,所有的君王都知道先抓住兵权,然后逐渐的以文官制约武将。但是,这位皇帝一门心思投入到文官的怀抱中,然后疯狂的打压武将。
其结果就是,后来朱棣造反的时候,除了高级军官,像耿炳文这样的人坚持到底以外,中下阶层干部没有一个人愿意为朱允炆卖命。毕竟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天天指着当兵的鼻子骂,皇帝更是在旁边拍手称快。朱棣的军队又怎么能不越滚越大,朝廷怎么能不越打越惨?
另外,明惠帝前脚答应朱元璋会好好善待自己的叔叔们,后脚就开始乱拳打死老师傅,一套组合拳下来,一个个实力不太强悍的诸侯王纷纷被废被杀。结果导致实力强大的诸侯王个个人心惶惶,然后被逼上绝路。典型代表就是,宁王和燕王起兵造反,南方各王按兵不动。
最搞笑的是,明惠帝居然相信方孝孺等人的恢复井田制,开历史的倒车都开进了春秋时代,据说还要像王莽一样搞古礼改革。所以,明惠帝的统治才会崩得那么快。
但是,虽然这位皇帝很差劲,可是在人品上似乎他还算不错。例如,他针对大臣,从来不像自己的祖父一样,用刀子和鲜血来恐吓,而是和大臣们一起痛哭前朝的悲剧,和大家一起掏心窝子聊天,准备构建未来。
还有,当他和自己的叔叔兵戎相向的时候,他居然一开始就告诉耿炳文,千万不要伤害自己的叔叔。结果导致朱棣能够亲自殿后,因为大家除了活捉以外都不敢真正杀他。
因此,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明惠帝在政治上是愚蠢的,而且是残酷的,可是从个人行为上却表现得温情默默。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明惠帝可能是一个很扭曲的人,从个人的感情上,他希望和大家一起过日子,也不希望伤害自己的叔叔,因为他表现的的确像个好人。
可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他注定了要孤家寡人,他注定了要干掉自己所有的叔叔。当然了,也不排除他智商不高,被下人忽悠,然后干出了他自以为正确的措施。
个人以为,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燕王朱棣应该是比较清楚这一点的。因为他靠着明惠帝他的免死金牌,多次躲过一劫,也知道自己的侄子不是什么混蛋。
但对于燕王朱棣来说,不管他多么觉得自己的侄子不是坏人,只要谁敢对他亮刀子,他就会和对方斗到底。因此有学者认为,当年的战争是一场没有绝对正义的战争,甚至我们都不能真正说清楚谁是坏人。
也正因为如此,有历史文献记载,燕王朱棣打进了京城以后,他一方面疯狂的屠杀自己侄子的血脉,但是另一方面,内心却也充满着不少愧疚。例如就有史书记载,燕王朱棣跪在自己父亲的画像前哭诉。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最最刺激人的是,当燕王朱棣逼死了所有的对手,做上了皇帝宝座以后,结果一次偶然机会,他整理皇宫里的档案,然后居然发现了明惠帝留下的诏书。
这份诏书的内容简直如晴天霹雳一般,原来里面提到,这场战争不是正义与邪恶的战争,甚至不是一场应该发生的战争,所以,明惠帝告诉众人,不管燕王朱棣有没有起兵造反,他失败了,自己可以免他一死,如果他进入了京城,文武百官也不要伤害他。
看到这份圣旨的时候,在结合之前的经历,即使被人们誉为阎罗王的燕王朱棣,也彻底崩溃了。他立刻跑到自己父亲的画像前嚎啕大哭,并且说出了很多电视剧里的经典台词:父皇啊,你害得我好苦啊。
其实仔细想想这句话,还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不是朱元璋偏爱大哥朱标,又怎么会越过儿子传位给孙子的荒唐举动?如果不是这样,原本大家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怎至于走到这样的对立面?
假若历史可以重来,假若没有皇权的斗争,朱棣和朱允炆未必不能一起把酒言欢。毕竟,朱允炆的确不是一个坏人,他只是被逼着做出很多不得已的选择。而反过来看朱棣,虽然他做的很多恶事,但他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也许这就是皇宫里的无奈吧,他们无限于接近权力,但越是靠近权力,他们身边的感情就越少,以至于好人必须操刀,而不想做恶的人也最终变成恶魔,历史的无奈大体上就是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