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棣迁都北平,修建紫禁城,已距今600年了

朱棣迁都北平,修建紫禁城,已距今600年了

公元1403年,南京紫禁城,大殿中孤坐一人,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朱棣

四年前,他发动了靖难之役,九死一生,终于击败他的侄子,荣登大宝。

三年多来建文君臣给他带来的苦难,登基后建文臣子的不屈给他的自尊心带来的伤害,令他委屈、愤懑。他疯狂了,灭十族、瓜蔓抄,恣意地报复,发泄着自己的快意恩仇。

当建文的旧臣被屠戮殆尽,余存的只能每天瑟瑟发抖而苟活,他却发现自己突然陷入到一种莫名的巨大孤独中。

是的,人们表面恭顺,但内心在疏远他、仇恨他,这种氛围有气场,他能感觉到。

他知道,他能使人惧怕,却不能让人敬仰。他预感到自己终生都要挂着一个“篡位”的头衔。就此他有点无能为力,他想家了,想回到他自己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北平。

北平是他的封地。在那里他感到踏实,有家的感觉。他决定要把北平改成京师。南京只是建文的故地,他要在北平、那个熟悉的地方建立自己的都城,在那里去完成对天下的统治。

君心难测,没人能与他平等的交流,他觉得无人能懂他。

对了,也许有一个人,可象朋友一般说说心里话。不错,那是姚广孝,他的忘年交、唯一的挚友、第一谋臣,但如今远在北平…

他孤独的叹了口气, 索性不再想,拾起身旁官员的奏章,这时只有工作能缓解他的苦闷。

忽然,眼前一亮,他的眉头舒展,嘴边泛起久违的笑意,礼部尚书李至刚的奏折:燕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安徽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

他的圣意,臣子终于揣摩到了。他感到满意,这个李卿,不枉自己大力拔擢。

很快,奏章照准。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不久强令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迁往北平,充实人口。

迁都之事就此展开,现代北京的城市轮廓即将从此成型,屹立600年的北京紫禁城就此诞生。

故宫

时间流逝,煌煌600载,经过六个世纪的火灾、战争和权力斗争,这座世界最大的皇宫克服无数困难最终幸运地得以保存。它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更是全体华人共有的无与伦比的财富。

当你置身在巨大的禁城皇宫中,周围红墙黄瓦,它会创造出一种“超自然的空间和时间”的错觉,与600年前一样,仿佛时间没有流逝,穿越到了明初。

故宫内部

紫禁城是精心设计的,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严格执行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故宫平面图

永乐四年,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

前后动用近百万人力,使用的材料来自全国各地:有来自西南部的四川的珍贵木材(包括目前已经难得一见的高大的金丝楠木);来自上海附近苏州的细金叶;来自山东的粘土砖;大理石来自房山的采石场(离北平城区50公里),有些最大的石料是如此之重,只能在冬天运输,当水倒在路上创建一个冰冷的表面,石头可以滑动时,成千上万的团队人拖马拉,场面宏大之极。

1420年,紫禁城最后竣工。

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稍小于南京故宫,但建筑更多,规制更为紧凑。

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结构复杂,民间素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

自1420年完工以来,紫禁城的布局基本保持不变,虽然清朝(1644-1912)的皇帝增加了一些新的建筑和花园,但整体保持着明初时的风貌。

自从完工时起,紫禁城就不断受到火灾的威胁。 宫殿建筑主要由木材制成,很容易受到雷击、用于照明和供暖的明火、甚至还有表演用的烟火的威胁。为了应对火灾的风险,在宫殿周围放置了数百个金属罐来收集水(它们在冬天用小火加热以防止水冻结),早期的避雷针也被建在更高的屋顶上。

故宫内部

尽管如此,六百年来,还是经常遭遇火灾和地震的伤害。因此,几乎所有紫禁城的建筑都是对原始建筑的重建——比如,太和殿自第一次建造以来已经重建了七次。

另外,平均几十年紫禁城就会遇到一次人为冲突带来的破坏。

公元1644年,李自成占领了这座城市42天,当他离开时,他的部队放火烧毁了宫殿,摧毁了大部分建筑。清朝为此花费几十年的功夫才完成了重建。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清朝开始失去对国家的控制,一系列的国内起义和对外战争始终威胁着紫禁城的安全。

在1900年的庚子之变中达到了顶峰,这是250多年来对紫禁城神圣性侵犯最严重的一次。

义和团反洋人洋教,在那年夏天包围了北京的使馆区55天。当八国联军抵京时,慈禧与光绪逃往西安,紫禁城空无一人。它的建筑被炮击破坏,有些洋人部队一度动了烧毁故宫的念头。幸运的是,最终这得以避免,这些部队只是抢了老佛爷逃跑时不能带走的贵重物品。

从正阳门远眺故宫

1902年,清廷返回,苟延残喘地又维持了十年的统治,终于,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退位,紫禁城彻底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

尽管其后逊帝溥仪仍在禁城的宫廷里住了12年,但他的权力只到达在紫禁城的墙壁和大门。

1917年,张勋复辟,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空袭中,革命党的飞机向故宫投掷了炸弹,没有造成任何破坏,唯一的伤亡是一个水池里的一些金鱼和附近一名在爆炸中受伤的太监。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紫禁城的传奇历史开启了下一段。

1925年,它作为一个公共博物馆完全开放。 第一个开放日,万人空巷,观者云集,据记载,很多观众挤在人群当中,两个小时动弹不得。可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民国时期的紫禁城

然而,故宫开放仅仅六年后,日本的入侵,意味着这座故宫最珍贵的珍宝必须从首都搬走。随着执政的国民政府寻找安全港,故宫文物开始穿越中国,国宝南渡,又是一段传奇。

当1948年,随着国民党战败的前景,60多万件最好的珍宝被运到台湾,至今仍在那里。

进入新中国 在随后的岁月里,北京城市改建,大量的古建被拆除,城墙被改造成道路,北京现代化的建设,使故宫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

1957年的天安门

但对宫殿本身的威胁不仅来自上述的建筑变化,还来自十年动乱时期的意识形态极端发展。

1966年8月,在故宫南部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一系列大规模集会,旨在鼓励中国青年破四旧(旧的习俗、旧的文化、旧的习惯和旧的思想)。

周总理听到了这一威胁,当晚发布了关闭故宫的指令,并派出士兵去保护它。沉重的木门被关上了,革命小将们竖起了写着“血泪宫”、“把紫禁城烧碎”和“践踏旧宫殿”的牌子继续抗议。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紫禁城一直关闭,最终派了驻军驻扎在那里,才得以保全。

1965年的天安门

1971年,当时美国乒乓球队来访,参观了故宫,故宫得以重新开放,也标志着美中关系新时代的初步开始,即后来被称为的“乒乓球外交”。

如今,紫禁城主要威胁不再是火灾或冲突,而是简单的年龄,加上每年千百万游客的脚步声。故宫博物院当局一直面临着关于如何最好地保护和展示该遗址的问题。

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故宫为世界遗产,其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5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如今故宫刚刚度过了600岁的生日。许多以前封闭的区域已经重新开放,游客现在也可以走在紫禁城的大部分城墙上。开放总面积高达80%,而这一比例2014年时还只有52%,计划到2025年将增加到85%。

故宫下一步的重点是进一步修缮,既要用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要结合了现代的消防和地震保护。目前,用传统方法制备的新材料替换裂釉瓦或翻新侵蚀的灰柱,已被广泛接受和实践。

后面故宫面对的主要问题是自身的定位,即决定“它想成为什么样的博物馆”。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了100多万件文物,其中包括36.7万件瓷器和5.3万幅画作,并举办了越来越多的展览来展示。故宫是想重现清朝时期的宫殿的外观和感觉,还是用宫殿建筑作为大厅来展示文物和珍宝。这是一个问题,后面必须要回答。

故宫角楼

目前故宫博物院正安排,将宫殿珍宝数字视频化,提供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将技术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联系起来。

疫情前的2019年,参观故宫的游客人数超过了1900万,使故宫成为世界上游客量最多的博物馆。 在经历了六个世纪的火灾和战乱、自然灾害之后,故宫已经被视为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国家在修复和保护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紫禁城,承载了我们六百年的历史。我们喜欢他,就像故宫刚建成时,朱棣站在皇极殿(太和殿的前身)的丹陛上,俯瞰这一片琼楼玉宇,心中只有这一个想法,这才是我的家。

太和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方,北平,皇帝,故宫,皇宫,建筑,紫禁城,火灾,迁都,南京,观点评论,太和殿,北平,故宫,建筑,紫禁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方,北平,皇帝,故宫,皇宫,建筑,紫禁城,火灾,迁都,南京,观点评论,太和殿,北平,故宫,建筑,紫禁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方,北平,皇帝,故宫,皇宫,建筑,紫禁城,火灾,迁都,南京,观点评论,太和殿,北平,故宫,建筑,紫禁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