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句诗出自李白的《侠客行》,他向我们表达出了一个诗人的剑仙情怀,还有作为一个剑客的飘逸与豁达。虽然表面上看杀气凛然,但实际上仔细想想,这也是一个文人拿刀的气魄,让人感觉到非常的震撼。
还记得,当年在看《侠客行》的时候,其中各种高手都在追求着李白的境界,都想要得到李白的武功秘籍。那时候就在想,李白作为一个诗人应该是个文绉绉的形象,怎么感觉他好像拥有一种侠客的精神?甚至还有一种武林高手的气度呢?
后来,仔细查历史才发现,原来李白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一个优秀的剑客,他的剑术之高号称天下第二,而且他也真正能够做到十步杀一人。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表示非常的惊讶,什么时候唐朝不出诗人出武林高手的呢?
其实仔细查阅历史资料,我们会发现古代的诗人大部分都是高手,他们都是在书桌之上能写婉转诗句,而到了马背上,立刻就会变成一个可怕的战士。这种现象实在是颠覆了很多人对于古代书生那种文绉绉和手无缚鸡之力的印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唐王朝时期,这么多的诗人都是武林高手呢?
一、能文能武的唐朝诗人
查阅《唐书》可以发现,李白他虽然是一个诗人,但是他在蜀中地区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剑客。按照史书记载,李白不仅会写诗、会喝酒,而且经常喜欢和别人单挑,他的击剑技术就是在不断的与别人单挑的过程中积累而来。
据说,当时李白在第一阶段基本上没有遇到太强大的敌人,都是自然胜之。后来李白又去拜访其他的武林高手,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磨练,最终让自己的诗文成为天下第一,而剑术更是走遍大江南北,堪称天下第二。
可能大家看到李白,会觉得这只是一个个例,其他的诗人也未必很厉害。然而接下来的历史记载让人很惊讶,与李白是差不多境界的,就是杜甫,他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是一个“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可怜老头。
但事实上,杜甫在年轻的时候,一开始就是骑马射箭的好手,年轻的时候,周围的人都称赞杜甫,是一个非常矫健的射手,他不仅能打猎,而且还能在马上战斗,史书也认为他孔武有力,是一个打仗的好手。
由此可见,不管是诗仙还是诗圣,这些人个个都是能文能武,而且人人都喊着要破楼兰。可见这些诗人都有着杀气,都有着战斗能力,可不是绣花枕头。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本应该是读书的诗人,怎么突然都拿上了刀剑变成了武人呢?
二、让诗人癫狂的胡人风气
关于诗人为什么会变成高手,这个问题首先得要追溯到唐朝这个国家结构。正如《中国通史》的作家所说,唐王朝不是一个纯粹的中原国家,也不是一个文绉绉的社会,它是一个非常具有融合性质的国家。在这个大国家体制内,各族人民融于其中,特别是各种北方胡人的气质,也来到了中原文化之中。
众所周知,当年的赵国“胡服骑射”以后,使得整个国家气质都截然不同于山东五国,变得更加具有战斗欲望,战斗能力也更剽悍。
当年的唐王朝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不讲究文绉绉,而讲究打架斗殴,还有练肌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想要在唐王朝混出一个名堂来,不仅要能写诗,而且还要有健美的身材。所以,这些胡人风气的注入让诗人也变得癫狂,开始舞刀弄剑,从小就开始培养。
不过,这种胡人风气的注入,还无法真正改变人们的追求,真正改变追求的还是政府的引导。
三、政府的刻意培育
在史书记载中,当时的唐王朝政府,其实对于整个社会也起到了很大的舆论引导作用。这种舆论引导,有点类似于追星,而站出来引导大家的人就是唐朝皇帝。
我们打开《唐书》或者打开《中国通史》会发现,唐朝的皇帝个个都是非常剽悍,并且特别喜欢打猎的人。
以唐高祖为例,他就喜欢打猎,喜欢喝酒,而且喜欢和别人比武。
紧接着李世民那更加剽悍,虎牢关一战打败了对方30万大军,堪称无敌。
后来的武则天也是非常彪悍,居然在整个社会上建立起了练武之风,并且开创了武举考试。
唐明皇本人也是不赖,《中国通史》一开篇就讲述他在练兵和打猎,然后确立姚崇与宋璟的宰相位置。
就算是最差劲的唐僖宗,他也非常喜欢打马球,《中国通史》纪录片中就有关于马球的历史演绎,那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活动,但唐僖宗就喜欢。
所以,整个王朝统治者和政府都在引导大家,要勇敢,要有战斗力,要有杀气。
在这种刻意培育之下,凡是有一点点追求的年轻人都会被政府刺激得热血沸腾,都会变得格外的想要会武功能打架。
当然了,除此以外,还有大国公民意识的崛起。
四、大国公民意识的崛起
过去我们总是说,在一个伟大的国家里面,每一个国民都会变得自信。就好像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可能我们是个底层是个工薪阶层,每天都非常的痛苦。但是,当我们来到一些非洲国家面前,来到一些不如中国的国家面前,我们的那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会勇敢的说我是中国人。
同样的,在当年的大唐朝时期也是如此,周围南来北往的外国人都在长安聚集,虽然我们以最优雅的姿态与他们合作,但是假若对方要搞事情,我们也会勇敢的站出来,我们愿意为国家而战,我们愿意捍卫这份荣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年的楼兰国的暴动。
当年,楼兰国反反复复挑衅大唐王朝,结果使得唐朝非常的生气。但是让人没有想到是唐王朝政府的人还没有生气,而底下的这些诗人个个都坐不住了。每一位诗人开篇就要提到“不破楼兰终不还”,人人都在喊着要砍楼兰,而且写完诗以后人人都弃笔从戎,来到了战场之上与敌人作战。这不是不怕死,也不是满足,而是身为一种大国公民意识的自信与责任。
由此可见,在一个如此伟大的国度,只有参军才能够表现出对于国家的热爱,只有打败敌人才能捍卫国家的尊严,这就是当时诗人的气质与追求。
小结
正是在这样的几个环境的影响之下,所以唐朝的诗人不仅有文采,而且个个都非常的剽悍,他们有的人成为了天下第一,有的人成为了战场上的高手,还有的人则成为了为国捐躯的勇士。
平心而论,每每读到这些历史记载,而且弄明白了背后的原因以后,总感觉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仅只是经济的崛起,或者说是某位统治者的崛起,其实是整个国家和老百姓意识的崛起。
例如,当中国成为天下第一的时候,我们这些老百姓,估计就算不是诗人,也会非常热情的去迎接来到中国的外国人,而且也会勇敢的去站出来与那些挑衅本国的敌人作战。这不是某种利益的勾引,而是整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反馈,大国到来,每一个人都由衷感慨向往,这是一种大环境下的反馈。
不过我们还是要强调一点,这样的大国公民意识只是在国家最强大的时候表现出来,在国家实力未达标的时候,大家还是要进行收敛,因为我们需要韬光养晦。
不过,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下唐王朝这些诗人,读书人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读得了书,上马打得了仗,而且还要身体健康。所以说,唐朝的诗人是一个永恒的传奇,同时也是我们未来要达到的境界。
参考资料:《侠客行》《唐书》《中国通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