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玄宗,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是若说起他的哥哥李宪,知道的人恐怕就没几个了。
说起李宪,他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母为肃明皇后刘氏,其他的皇子都是睿宗和妃子或宫女所生,独独他是睿宗的皇后所生。可以说是真正的根正苗红。
710年,睿宗在三儿子李隆基的拥立下,再次成了皇帝,可是这次当上皇帝,有一件事让他非常头疼。
他到底应该立谁为太子?
立李宪为太子吧,他的功劳太小,恐怕不服众。可是立李隆基为太子吧,虽然他平定韦氏有功,但是他不是嫡长子,按照中国传统的嫡子继承制,他不够格。
正在睿宗犯难的时候,李宪站出来了。
他说:“储君,是国家的职位,太平时节就以嫡长子为先,国难之时就应归于有功的。若处理不当,就海内失望,这不是国家吉祥事。臣斗胆以死请求不要立我为储君。”
李宪成天涕泣坚决辞让,言语很恳切。当时,诸王和公卿也说李隆基有社稷大功,适合做储君。
李旦也非常赞赏李宪的心意,就同意了。
就这样李隆基成了太子。
但是李隆基虽然登上了皇位,但是这也让彼时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感到了威胁,她时刻都想将李隆基赶下台。
这时候,她想了一个好主意,她积极联络李宪,希望李宪与她合作将李隆基赶下台,让李宪取代自己弟弟的位置当皇帝。
但是李宪依然不为所动,他的做法令李隆基大为感动。
日后李隆基对李宪也是恩宠有加,即使有谗言挑拨离间,但仍友爱如初。
当然李宪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他恭谦小心,从不干议时政,也不与人交结,李隆基特别信任他。
他也受到了皇帝的爱戴,历任太子太师、太尉,享受无尽的王室待遇,直至去世。
每年一到李宪的生日,李隆基一定会亲自去庆贺,在一起宴乐。过不了几天还要赐酒酪及奇珍佳肴。
李宪、李隆基两兄弟堪称古代皇族当中最有情义的一对兄弟,他们并没有像其他的皇子一样,自相残杀,而是相互支持,兄弟恩爱和睦。
李宪更是一度让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堪称典范。
为何李宪会让出自己的太子之位呢?
710年,李隆基以楚王的身份联手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联手诛杀祸国殃民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挽救唐帝国于水火之中。
712年,李隆基又一次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以及她的党羽,大唐又开启了一个中兴盛世。
对于李隆基的哥哥李宪来说,这才是他的英明之处,他深知弟弟的才干远在自己之上,所以他放弃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这等觉悟,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苏辙说:废长而立少,虽圣贤犹难之,宪与玄宗兄弟相安,终身无间言焉,盖古今一人而已乎!
真是古今一人而已。
“左卫大将军、宋王成器,是朕的长子,本当立为储君,但以三子李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共睹,由此,我以其诚心让位,言在必行。天下大公,诚不可夺。从天人之愿,立隆基为储君,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
李宪的大度、明智让他于当世、后世评价都甚高。
历史有太多因为争夺太子之位而相互残杀的例子,扶苏被迫自杀,卫太子全族遭屠,汉质帝八岁被毒死,杨勇被迫自尽……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也是多亏了李宪的仁义之举,间接挽救盛唐与水火之间。
假如李宪与李隆基争夺皇子之位,以李隆基的胆识和权谋,势必又是一场宫廷血战,不知道这次又将有多少人会因为这次政变而人头落地 。
就这一点恐怕李宪就高于那个时代。
他的一让,让出来一个开元盛世,让出了自己的一生荣华,让出了人民的安稳日子。
假如他不让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否还会出现安史之乱这么一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