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一生多次征战,并且白手起家,非常受人尊敬,一步步从小乞丐做到了现在的位置,他这个人可谓是经历了很多事情才有这样的成就。
但是他遇到李善长以后却说了这么几句话,让人匪夷所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紧接着往下看吧!
其实朱元璋在遇到李善长的时候还并没有成为皇帝,所以李善长的出现,就是为了辅佐朱元璋成为真正的“九五之尊”。李善长做了很多事情使朱元璋逐渐信任他,最终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用心辅佐皇帝。
当时李善长还是一个小小的谏官,为什么能有机会面见朱元璋呢?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原因,那就是李善长其实是朱元璋的老乡。
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朱元璋在外征战了多年,看到与自己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难免会多聊几句。当时朱元璋见李善长气宇不凡,就问他“四方战斗,何时定乎?”
而李善长的回答则更是让朱元璋坚定了重用李善长的决心,他是这样回答的。首先他告诉朱元璋,可以效仿刘邦的治世之道。
刘邦在当皇帝的时候曾善用法律,对于贪污腐败的官吏重用刑法,对于手无寸铁的百姓减灭赋税,一时间朝中文武百官无不专心做事,百姓无不安居乐业,可谓一片祥和。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善长对朱元璋说,从古至今凡是有成就的帝王都是白手起家,平定乱世建立政权,所以他称赞朱元璋这种行为,并且鼓励他继续做下去。
当时的朱元璋正处于迷茫之际,对于未来的战争和获取胜利以后政权的建设都非常的没有信心,李善长的这番话让他顿时振奋精神,做事情也更加的果敢。
从此以后他经常召见李善长来他的书房聊天,他认为李善长很懂他,他讲李善长当成自己的知己。一回熟二回生,慢慢的朱元璋就与李善长成为了朋友,聊的话题也逐渐从家里的琐事变成了国家大事。
李善长这个人自幼喜欢读书,在朱元璋刚有一些成就的时候就连忙去拜访他,因为在当地李善长的才能也是名扬千里的。他通晓军事与立法,在之后的政治中屡次帮助朱元璋立下战功。
而且他也是一个情商非常高的人,像李善长这样有德行、又有威望的人在军队中,难免会遭人嫉妒。当时起义的总领导人还不是朱元璋,而是郭子兴。
郭子兴军队中的党羽看到李善长的势力在慢慢扩大,怕要挟到自己的地位,就联合起来想法设法的针对李善长。终于,郭子兴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决定将李善长派去边远的地方工作。
众所周知,待在将领的身边才有机会晋升职位,得到上司的欣赏,如果这个时候被调去偏远的岗位,无疑是断送前程,即使李善长在哪里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但是在边疆做的事情朱元璋看不到,时间久了甚至还会忘记李善长这个人,所以李善长想方设法推辞。
但是毕竟当时的朱元璋只是一个小小的将领,即使他非常舍不得李善才,也不得不答应郭子兴的命令。况且李善长得罪的势力实在过于强大,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李善才想到了别的办法。
当时的李善长猜到了郭子兴要派自己去边远地区的目的是防止朱元璋羽翼的壮大,于是他到郭子兴面前告诉他自己只忠诚与郭子兴一个人,声容并茂,最终郭子兴被他所打动,暂且饶了他。
从这件事情以后,李善才就告诉朱元璋,郭子兴对朱元璋的猜忌只会越来越大,于是建议朱元璋应该早做打算,抓紧时间壮大自己的势力,朱元璋听从了他的建议。
后来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封李善长为“第一功臣”,在开国以后的平叛与经济建设中,李善长还接连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李善长的家人也因为这个缘故分地加爵。
但是朱元璋这个人比较是从乡野出身,平生多猜忌,之前凡是与他有过矛盾的将领他都想方设法的压制,不是找理由处死,就是发配到边远的地方,但是唯独李善长他还依然留在身边。
并且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两家从此结上了亲戚,而李善才也成了皇亲国戚,并且给李善长免死金牌,之后有很多事情立春受到了牵连,也都予以赦免,可想而知是多受皇帝宠爱。
但是这样一位大功臣最后却死于非命,李善长与朱元璋的相遇是美好的,但是结局却是血腥的。在朱元璋在位数十年以后,李善长已经年近七十,当时胡惟庸预谋造反,但最终被朱元璋发现。
对于一个从刀锋血雨中走出来的人物,朱元璋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也会加倍珍惜。这次胡惟庸造反牵连出来的涉事官员都被罢免,甚至有一些之前就有过节的直接就被处死了。
而胡惟庸是李善长一手举荐的官员,在官场上也是利益互通的小群体,但是通过这件事情以后,胡惟庸的手下供出了很多涉事人员其中就有李善长,最后他被牵连了九族,全家七十多上下老小无一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