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尽忠职守、两袖清风的大臣,肯定会得到那些明君的喜爱。毕竟有这样的官员,才会让他自己的江山稳定,让自己可以坐稳皇位。
朱元璋这个大明开创者,虽为草根出身,可是凭借着自己的雄才大略,成就了一番伟业,而他的识人能力也是特别优秀。在他离开郭子兴的时候,只和对方要了二十个人,而也就是这二十四个人,成了日后建立大明王朝的重要力量。
但是朱元璋也有他看走眼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张昶的人,是在朱元璋创业初期,大元朝廷派来的一个使者。而朱元璋在看到这个人有着巨大的才能时,就让这个人留在自己委以重任。而张昶这个人,永远都穿着破烂的衣衫,哪怕他已经身居高位亦是如此。
见张昶如此行事,朱元璋自然是赞赏不已,可是刘伯温却和朱元璋说,这个人不能留。为何作为如此清廉的人还被诟病呢?最后张昶如何了呢?
张昶简介
张昶是宛平人,这个地方就是在现在的河北。而他曾经在大元的朝廷里任户部尚书。就在朱元璋扛起反元大旗的时候,元廷也注意到了他这股势力的不简单,于是就让张昶作为元廷的使臣,希望可以让朱元璋归顺。
但是朱元璋,也就是因为元廷导致天下民不聊生,自己的父母都被饿死,所以让朱元璋归顺,那可是难上加难。张昶在见到朱元璋,并表达了元廷的意思后,朱元璋并没有生气,而是和张昶攀谈起来,然后发现这个人博古通今,是难能可贵的人才。
此时的朱元璋正是刚刚起步阶段,特别需要人才,所以就对张昶这个人才特别重视。而归顺元廷的事情,肯定是不可能的,不仅朱元璋极其痛恨元廷,而且此时的元廷已经是强弩之末,朱元璋可是在争夺天下,怎么会在乎元廷给他的那些小优惠。
最后张昶被朱元璋软磨硬泡下,就留下来为朱元璋效力了。而朱元璋在得到张昶后,更是礼遇有加,也为得到这样的人才而高兴不已。
张昶被朱元璋任命为参知政事的职位,也就和副宰相的职权差不多,可以说是很高的位置了。张昶的内心肯定是特别复杂的,本来是朝廷的一位地位不低的臣子,现在去叛军中劝降,却被叛军招安了。
张昶是一个忠臣,所以他不可能对朱元璋一心一意的,可以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给朱元璋办事也是表里不一,一心想着回归元廷。哪怕如此,还是给朱元璋办了一些事情。
张昶博古通今,懂得很多知识,所以朱元璋建立大明的很多制度都是由此人制定的。而且张昶做事高效不拖沓,也是朱元璋急需的人才类型。朱元璋身边大部分都是武将,是急缺这种建立制度型的人才。
为什么刘伯温说此人不能留?
虽然张昶帮朱元璋办了不少事情,可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此人不忠心朱元璋。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手下不忠心自己的,即使你没有一点才能,但是你不忠心搞破坏,那肯定不行。
刘伯温就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就及时和朱元璋汇报了。以朱元璋的识人之能,应该是早就知道这些的,在朱元璋起步时期,判断是极其准确的,张昶一直在里通外敌,朱元璋一定也心里明白。
所以,朱元璋对于张昶可以说是又爱又恨了,有这么高的才华,可是却不忠心自己。没多久张昶的问题就暴露无遗了。
张昶在平时,经常会和自己在朱元璋这里的亲信说,等他回到元廷后,照样可以荣华富贵的生活。不仅如此,也开始对朱元璋挖坑使坏了。
张昶就经常对朱元璋进献谗言,让朱元璋不要太辛苦,要及时行乐,各种恭维朱元璋,大拍马屁。还让朱元璋在对待臣民的时候,用严苛的刑罚去处置。不过,朱元璋可没有一点听进去的。
对自己忠心的忠诚,怎么可能如此劝谏自己,这么说的必定是一个奸臣,于是刘伯温就劝说朱元璋要及早除去张昶。
张昶最后如何了?
而张昶在朱元璋这里,是越来越想念自己的元廷,家里更是偷偷藏了不少对大明不利的书稿。比如在卧室中就有一篇稿子,写着“身在江南,心思塞北”。这明显就是说自己一直心念大元朝廷,最后被人向朱元璋举报。朱元璋也是对张昶欣赏不已,于是就打算放过他。可是张昶却说自己已经决心叛离朱元璋,不用赦免他。结果,就被朱元璋处死了。
张昶作为元朝的臣子,更是忠心元朝,可惜朝廷已经腐朽不堪,为他的忠心惋惜。但也不能说他对不起朱元璋,只不过各为其主,忠心的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