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公元1402)七月,燕王朱棣的大军正式进入南京城,此时的建文帝朱允炆已经下落不明,等到朱棣赶往大殿的时候,留下的只有烧的焦黑的宫殿,建文帝的是生是死也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
回想起这短短的四年来,自己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沦落到如今的众叛亲离,朱允炆没有守住自己的皇位,让自己的四叔亲手的夺走了本属于自己的权利。还让自己的叔叔开创了被后世所称赞的万国朝贡,永乐盛世,难道自己做皇帝就这么差吗?
被低估的建文帝
朱允炆
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本文带大家细细的剖析一下建文帝朱允炆的一生,输给朱棣并不可耻,并非实力不济,只能怪运气不好,上天太眷顾朱棣。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称帝,大明朝正式建立,朱元璋开启了长达三十一年的统治。
朱元璋有十几个儿子,可是要说最疼爱最喜欢的那绝对是长子朱标,喜欢明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有多么的喜欢他的大儿子,早早的就将朱标立为了太子。
可是朱元璋这个人生性多疑,做了皇帝后更加的不相信当初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弟兄们。
胡惟庸案件,废除宰相制度,杀掉一万多名官员。
李善长案件,杀掉开国第一功臣,连带官员一万多名
蓝玉案,杀掉连带着两万多名官员。
其他开国功臣,或多或少要不被杀,要不被边,像开国六公爵之一的李文忠,被贬为庶人。
这些事情发生的太多太多了,当初跟随太祖打天下的功臣基本没有善终的,因为朱元璋不信任他们,反而是把自己的儿子全都分封为王,他认为天下还是要由朱家人来守,殊不知,人心不古。
朱元璋
由于杀的太多,太子朱标也看不下去了,对朱元璋说;陛下杀人过滥,孔伤和气。朱元璋也没有太过在意,对着朱标说道“这根荆条就好比这江山,现在有刺所以你拿不起来。等我把这些刺都全掉了再交给你,你不就可以轻松的拿起。我所杀的人也是如此,都是必须清理的内部祸端,我把他们都清理了,你才能更好地当家”!
谁承想洪武二十五年,年仅37岁的朱标就病死了,朱元璋只能将心血全部寄托在太孙朱允炆身上。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决心要造反,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发动了靖难之役。并迅速的占领了北平九门。
这时南京的朱允炆坐不住了,该来的还是来了,那就派兵前去平息叛乱吧,可是究竟该派谁去呢?
大明朝刚刚立国三十年,按道理说最不缺的就是武将了,没有武将那天下怎么可能打的下来,可是挑选一名能够带兵出战的将领到了大明第二代皇帝这里就犯了愁。
导致最后朝廷只能选了个六十多岁的耿炳文做统帅,最关键的是这个耿炳文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防守城池,几乎没有主动进攻打过仗。
然而朱棣自幼就是马背上长大的,从小就跟随徐达,常遇春这种猛人杀蒙古人,朱棣不仅是个王爷,更是一个难得的好将领。
所以耿炳文在对上朱棣,自是无法取胜。
耿炳文不行,朝廷只能再找他人,找来找去也找不到一个能够带兵去对抗朱棣的。最后只能选了李文忠之子李景隆。虽然李景隆没有带兵打过仗,但也是熟读兵书,更何况还是名将之子。
可是会读书跟会打仗是两码事,李景隆带兵打仗能力还不如纸上谈兵的赵括呢,建文帝交给李景隆50万大军前去围剿朱棣。
50万大军在李景隆这个庸才手里连区区只有一万守军的北平城都打不下来,更何况当时北平不是朱棣在指挥,而是朱棣的大儿子身有残疾的朱高炽指挥。
等朱棣跟朱高炽合兵后,李景隆就更打不过了。不会带兵纵使你有100万大军那也如同一盘散沙,但是你要用兵如神哪怕只有一万也可所向披靡。
历史以来想要称王称帝心一定要狠,如果心存善念很可能会满盘皆输。
秦王政在攻破邯郸后杀进邯郸城内的士人,长平之战坑杀战国全部降将40余万。
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掉自己的兄弟李建成跟李元吉,最终才登上皇位开启贞观之治。
他们为何不网开一面,放那40万降将回去?为何不饶了自己的亲哥哥?因为他们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咱们来看看朱允炆做的一系列操作
太祖皇帝后各地藩王都要前来守孝,建文帝不听从大臣的意见扣留朱棣以及他的两个儿子。
朱棣起兵时,派人前去捉拿时却嘱咐不要伤害到朱棣,莫让建文帝背负上杀害叔叔的罪名。
两方交战时,南军不敢伤害到朱棣,致使两军激战时,对于朱棣只能是围而不攻。
多次派人求和,希望朱棣可以主动退兵。
这一系列操作足足是彰显了建文帝的仁慈之心,可是还是那句话,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一句莫让我背负上杀害叔叔的罪名,就让前方的将领们产生无限遐想,导致双方交战时,燕军玩命的砍杀南军,而南军却要一边杀敌一边注意千万别伤到燕王,不然回去不好交代啊!
一句话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起初燕军取得多场胜利,士气大涨,而南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
朱棣
自从朱棣决定起兵后,其实有过很多机会南军是可以彻底打败朱棣的,只是奈何朱棣运气实在是好,似乎上天都在眷顾他,那我们举几个例子:
白沟河一战,这一战朱棣的十万大军对上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虽说朱棣的燕军十分勇猛,但是李景隆毕竟是五十万,在对战争朱棣的军队被包围,要看就要被围剿,这个时候天上突然刮了一阵妖风,还偏偏把南军的帅旗给折断了,你说这件事情怪不怪。在古代战争中,帅旗没了士兵们就去了主心骨,就像群龙无首一样,五十万军队突然就像一根绳子变成一盘散沙,燕军趁这个机会杀出重围并重挫南军,李景隆的大军完败。
还是相同的剧本,相同的剧情,在东昌战场上,朱棣的燕军同样是遇到由盛墉率领的三十万大军,这次还是遇到了一阵妖风,而且风全部刮向南军一方,导致南军压根就睁不开眼睛,你说这个仗怎么打,总不能闭上眼睛打吧,这么一来,南军败的更惨,四散而逃。
这一次更过分,朱棣打到扬州以后,本要渡江以后直取南京,所有士兵坐上船准备渡江,在当时那个季节是没有风的,刚开始的时候一天都走不了十里,但是在第三天的时候,偏偏又刮起了风,还是顺江的大顺风,导致燕军一路是直抵南京城下。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有内奸帮助朱棣,你能想象燕军抵达南京城压根就没有打就进城了吗?
朱棣能直接挺近南京城多亏了李景隆。是的,你没看错,当初跟朱棣打的起劲的李景隆被策反了。咱们分析一下李景隆为啥会被策反。
这个李景隆前面被朱棣杀的四散而逃,回到南京后按罪是要问斩的,可是朱允炆拒绝了,因为他们是亲戚啊,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加养子,按辈分来说,建文帝还要管李景隆一生表哥。
虽然放过了李景隆,但是名声也是彻底臭了,你想啊,贵为名将之子,50万大军败给人家10万,你丢不丢人,朝廷里上上下下的官员都瞧不起你,背后里羞辱你。你能不气吗?你忍受的了吗?
这个时候南军节节败退,燕军马上就要兵临南京城,人心惶惶,朝廷大臣齐泰,黄子澄都跑广东去招兵买马了,朱棣马上就要打进来了。这个时候朱棣给你写了一封信,告诉你到时候帮我把城门打开,你就是第一功臣,高官俸禄等着你,也不会有人瞧不起你了,你说你能不心动吗?
所以综合以上四点,你要说朱允炆输的冤吗,好像也不冤。可是你要说朱允炆啥也不是,那可就真的是错了。
那么朱允炆有啥突出的吗?
实行仁政。在朱元璋时期,法律严苛,尤其是三大案,数十万人遭到严惩,数万人被杀或者流放。朱元璋还以诰的形式公布了许多命令,极其严苛,凌驾于法律之上。朱允炆即位后,废除了那些诰,并修改了《大明律》中过于严苛的条款,并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
第二,减轻赋税。由于在当年的战争中,江浙人支持张士诚。所以朱元璋一统天下后依旧对那个地区的人民怀恨在心,所以加倍那个地区的赋税,导致江浙地区的赋税在全国是遥遥领先。朱允炆即位后,减轻了赋税,取消了这项不合理的规定。
第三,重用知识分子。朱允炆即位后,坚持以儒家思想治国,规范了科举考试,提拔了大量知识分子,尤其是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三人。
朱允炆也是个好皇帝,只不过可惜的是偏偏有一个文治武功更胜过他的叔叔,他的叔叔也想当皇帝,只能说生不逢时吧,如果没有朱棣,我相信,在朱允炆的领导下,明朝依旧会成为万国来朝一样的国家。
码字不易,喜欢的点点关注,您的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