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比项羽还猛,曾经一个人追着一千人砍,刘裕的这段经历是否可信?

比项羽还猛,曾经一个人追着一千人砍,刘裕的这段经历是否可信?

在中国历史长河之中有这么一句话叫“王不过项,将不过李”,两句话奠定了项羽和李存孝在历史上的地位,在历史长河之中项羽曾经创下了一人对抗数百人的“奇迹”,也成为了许多人心中心存敬仰的西楚霸王。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一个人曾经比项羽还牛,根据历史书上的记载,他曾经在绝境之下一个人追着上千人跑,而敌人也被他的举动给吓跑了,最后他也因功得到了别人的赏识。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他的历史记载是否真实可靠呢,别不信,此人在历史当中还赫赫有名,他就是那个创造了“七分天下而有其四”的宋武帝刘裕,辛弃疾在他的辞赋之中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形容他,这句话对他来说也是当之无愧的。

历史之中的记载

关于这段历史《宋书》之中有明确的记载,刘裕在投身军旅之后很快就受到了刘牢之等人的赏识,有一次在带队侦查的过程之中碰到了当时祸乱南方的孙恩的部下,其部众有几千人,而刘裕方面则只有数十人,敌众我寡。

两方一相遇随即就陷入了激烈的战斗之中,由于人数上的差距刘裕很快陷入了颓势,随从战死了很多人,可是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刘裕不但没有撤退反而越战越勇,持刀冲向敌人的军阵,而敌人也在气势上被刘裕给吓跑了,由此历史之上发生了“奇葩”的一幕,刘裕一个人追着数千人在后面跑,而随行的士兵也被刘裕的举动所感染,不久之后加入了战斗之中。

幸运的是,东晋方面的援军也在这之后不久陆续赶到两方合力之下东晋军队击溃了孙恩的部众,并在之后不久让孙恩只能成为一个海上的“孤家寡人”。

也由于刘裕的此次作战受到了当时“北府军”高层刘牢之的赏识,在这之后不久就逐渐成为“北府军”的高层,也为他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然而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很多人还是有许多的质疑声的,从历史的角度可以看到,历史终究不是金庸先生所缔造的武侠世界,就算是在武侠小说世界当中一人力战装备精良的军队也是会有精疲力尽的时候,更何况是在没有各种“主角属性”的古代呢,从现今的各种角度来看这段历史的争议还是比较大的?那么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是否真的可信呢?

刘裕一人追杀几千人的反面论证

现在的科学都开始充分的证明在古代军事史上真真正正能够做到一人对抗“数百人”的唯有“西楚霸王”项羽一人,而五代十国的李存孝区居第二,故而有了“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说法。

故而对于刘裕的这段经历很多人还是对其持存疑状态的,认为这不过是当时的史学界杜撰出来的,那么究竟是基于什么理由呢?

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真实性,在现今的历史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史书在编撰的过程之中有点过于神话或者逻辑不通,因而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很多人也开始对史书产生了质疑。

比如司马迁的《史记》是被称为“无韵之离骚”,可是《史记》对于上古时代的记载实在是太过于虚幻,且由于上古时代和汉朝时间较为久远,古时候的思想和现今又很不相同,故而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人都是持存疑的。同样的事例在《晋书》之中也有体现,《晋书》之中的许多天象方面的记载过于不真实,《晋书》是唐朝人编辑的,本身不需要太多忌讳,故而不经考证一股脑地往上写,所以现今很多人都说《晋书》是一部“神话小说”。

另一个原因也是极为重要的,那就是史官对当朝者的避讳,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之中,有些史学家往往会为了避讳当时的皇帝或多或少的有美化他们的嫌疑,或者对于前朝的历史有或多或少的抹黑嫌疑,以此来证明开国皇帝的英明神武或者身不由己,来辩证自己取得政权的合法性。

比如唐朝的历史对于“玄武门之变”就讳莫如深,《三国志》对于司马家族夺取天下的过程之中也是极尽美化之嫌疑,而司马迁的《史记》之中对于卫青、霍去病有或多或少的抹黑,而对于李广则是有点同情之意。

所以从这两个角度去考虑,刘裕的这段历史的确是有一点过于神话的痕迹,就算是在武侠小说的世界中,那个“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乔峰在面对千军万马之时都有无力的感觉,更何况是基于现实呢?

刘裕这段历史的正面论证

当然有正必有反,很多人认为这段历史从一定角度上来说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这个我们要从当时的时局去考虑来辩证这段历史:

刘裕面对的不是正规军,而是没有一群活不下去的“起义军”

的确,现今的各种史料去考虑,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对抗数千人是很不可能的,尤其是面对训练精良的军队更是难上加难。

可是我们要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刘裕所面对的军队不是训练有素的“北府军”,也不是如狼似虎的“北魏铁骑”,他面对的是一群活不下去的“起义军”,如果从如今的角度来看的话就是“流寇,两相比较的话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而在此基础上刘裕一人追着几千人跑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首先缺乏强大的心理素质:由于本身没有经历过正规训练,面对如同刘裕这种经历过正规训练的战士来说他们差的可不是半截,在当时那种处境之下刘裕以命相搏,对于这群没经历过多少世面的“流寇”来说,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可以轻易击溃一个人的防线,当心理防线崩塌之后,一个人追着几千人跑这种事情还是有可信度的,如果两方换个角度去面对同等情况,当时孙恩的部众还真不一定能够做到如同刘裕这样。

其次就是加入孙恩部队的动机:由于东晋末年的朝廷昏聩,导致当时南方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引发了“孙恩起义”,当时南方的许多百姓都加入了孙恩的部队。可是对于这些百姓来说,他们加入孙恩的部众并非因为认可孙恩,只是因为加入孙恩对于他们来说有活下去的机会,可是面对刘裕这种“亡命徒”他们下一秒他们就会死亡,对于没有经历过正规训练的“起义军”来说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出头鸟。

面对正规的部队,刘裕本身是不可能出现这种局面,可是面对的是一群没有经历过正规训练过的农民军,刘裕这件事情的真实度还是有一定信息的。

《宋书》的编撰者不需要为刘裕美名或者丑化

历史上的确有许多的皇帝为了自身的忌讳而让史官修改史书的前例,可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宋书》的编撰者本身就历经宋、齐、梁三朝,对于这场历史他自身可谓知之颇深,从这点上来说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又增加了一分。

而且另一点要素极为重要的是,《宋书》编撰的时代是梁朝,梁武帝萧衍窃取了南齐的江山,可对于刘宋本身就没有过多的避讳,他们不需要过多的美化或者抹黑刘裕,对于历史他们只要把自己所经历的如实记录就行。

基于这两点去考虑,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人还是对刘裕的战绩深以为然的。

结束语

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还有许多的谜题要去解读,对于这段历史的论证一直是一个争议,由于如今的史料有限我们不能很好的呈现这段历史,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更多的历史真相将会揭露出来,更多的历史谜团终将会被答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历史长河,角度,过程,项羽,刘裕,晋书,经历,故而,一个人,军队,观点评论,宋书,历史,项羽,刘裕,孙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历史长河,角度,过程,项羽,刘裕,晋书,经历,故而,一个人,军队,观点评论,宋书,历史,项羽,刘裕,孙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历史长河,角度,过程,项羽,刘裕,晋书,经历,故而,一个人,军队,观点评论,宋书,历史,项羽,刘裕,孙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