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明朝第三位继承人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北一路向南,成功登位,再度把首都从南京迁回了北京,与此同时,明朝开启了惊人的航海计划,大量的珍宝、香料、器皿涌入中原,也为它前所未有的想象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从初期井然有序地自给自足的乡村社会,逐渐转变为一个繁荣的城市商业社会。
明代的审美取向,摒弃繁复,求简到极致,注重线条美感,不似宋元之前的古拙,也不似清朝的华丽,以自然简约为美。这样的审美即使跨越百年、时至今日,仍然历久弥新,丝毫不影响它的永恒存续。当时的明朝,自上而下,无一不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追求,形成了明朝独有的生活美学。
喜爱木工活儿的明熹宗
唐庄宗李存瑁是个超级票友,宋徽宗赵佶是个艺术家,而明熹宗却是一个木工DIY爱好者,据说明熹宗对木工非常痴迷,按照明末笔记《酌中志》记载,明熹宗不仅参与了大内宫殿的建造,亲自监督工程的实施,细节部位的工艺处理,在平日也酷爱制作木器,大到家具,小到玩偶模型,他都有所涉猎。用于明熹宗制作家具的木料,都有一个名为“御用监”的部门专门提供。
他制作过许多精巧的装置、模型,不仅造型独特,机关巧妙,也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他甚至还亲自设计制作了一张可以折叠的木床,方便移动和收纳。
如果明熹宗生活在现代,那么红点奖一定有他的一份。遗憾的是,这些木质家具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都没有很好保存下来,只给我们后世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历史时间的长河中,仅有明代家具,凭借着流畅的轮廓线条,典雅内敛的款式,经历岁月考验,直至今日,仍备受推崇。
热衷于建造园林的江南富商
当时进出口产品生产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江南富商积累了财富,开始闲情逸致起来,想要打造一个梦想的院落。在这里,春山秋水,夏荷冬雪。追寻一丝野趣,让疲惫的心灵得以休憩,享受一段治愈的山居岁月。
窗棂砖瓦,天空草木,与这座院落一同苏醒,一同沉睡,在四季轮回中历经时光的抚摸与沉淀。推窗即是远山,层层叠叠,云朵流淌。一个立窗,便收纳了水波与竹影。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闲适悠然,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归隐自在。
文震亨甚至专门写了一部《长物志》,用来说明如何打造一个有品位有格调的园林,书中详细介绍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器具,讲解了日用器具如何选择,书房要陈列哪些文玩、衣服饰物如何既美观又实用等等,活脱脱就是一本园林装修陈列指南。
明代的审美触角由此伸向平日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开始欣赏一个建筑、一个器物、一个空间的美好,对美的洞察更加的细致和丰富起来。
明代仕女的形态美
明朝开始注重女性的整体形态美,但是又非常的细节控,从头发、腰际、手足到全身,都极尽精致。明朝的皇后和妃子大多出身平凡,因此也出现更加平民化的装饰,发饰少使用金银而多用珍珠和宝石,气质淡雅静穆。
明朝的妆容也不再似唐朝的的华丽夸张,而是更接近于裸妆,要求淡似无妆,温婉内敛,细致耐看。
在明代,一个女子的美不是仅靠打扮就能体现的,更需要具有气韵之美、风格之美、神态之美。明未清初人卫泳 的《悦容编》,即对女性之美做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甚至提出了“美没有绝对的标准”,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所以才有“情人眼里出西施”,而且,美人不会迟暮,面对自己心爱的女人,要四季相守,时时陪伴。
明代从皇帝、江南富豪,到普通百姓家,在院落建造、家居装饰、妆容打扮上开动脑筋,发挥出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是源于他们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对一家一室、一器一物的用心体量与观察,形成了明朝特有的“删繁去奢”的生活美学。
这样的明朝,风雅之极,可爱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