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在朱元璋手下安然寿终正寝的汤和,他的信国公爵位为何失传?

在朱元璋手下安然寿终正寝的汤和,他的信国公爵位为何失传?

前言: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整理了部分能够平安度过洪武朝的大明开国功臣家族。但是也有一些开国勋贵自己本身在洪武朝寿终正寝,可他们的爵位却因各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今天笔者就来看一看其中名气最大的信国公汤和。

汤和其人

汤和,字鼎臣,凤阳人。按《明史》的说法“与太祖同里闬”,纯正无比的朱元璋老乡。汤和比朱元璋更早进入郭子兴的军中,当朱元璋来投靠的时候,汤和已经是军中小头目千户了。但是汤千户很服老朱,此后一直跟着朱元璋鞍前马后,东征西讨,败张士诚,讨方国珍,灭陈友定,称得上是劳苦功高。洪武三年十一月,汤和被封为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大明开国的第一侯爵

但是这样一位根红苗正,而且战功卓著的大功臣,在洪武三年的封赏大典上居然只封了侯爵,而不是公爵。虽然汤和是当时的第一侯爵,但是以他的资历来说,显然是有些低了。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个是汤和当年镇守常州的时候,张士诚无数次地派人以金钱美女诱惑汤和,其虽不为所动,但一次醉后失言,却让朱元璋心中非常不快。

其守常州也,与张士诚接境。士诚日遣游说,口舀以子女玉帛,和一无所动。巡守严密,使内奸不出,外奸不入。东藩无事,我师得以从容西平荆楚,和有力焉。然性颇嗜酒,语言少检。尝醉谓部下曰:“吾居常州,如卧屋脊上。左转则在东,右转则在西。”言东向,则张士诚也,部下以告。上曰:“此吾腹心旧将,姑置之。”(《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

可以说汤和醉后这番狂妄无比的言语,必然激怒了朱元璋。虽然他对汤和的忠诚并不怀疑,但仍然觉得有必要对其进行敲打一番。

电视剧《朱元璋》中的汤和

第二个原因是朱元璋除了借机敲打汤和,也是为了戒谕其余诸将。剩下那些侯爵们如果觊觎公爵,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资历也好,战功也好,是不是比得上中山侯汤和!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上召诸将臣,谕之曰:...如御史大夫汤和,与朕同里闬,结发相从,屡建功劳。然嗜酒妄杀,不由法度。...(《明太祖实录卷五十八》)

终封公爵

不过在洪武十一年,汤和还是凭借着建国后的军功受封公爵,食禄三千石,子孙世袭,赐铁券。在信国公的诰命之中,老朱还是没忘记敲打汤和。

当定功行赏之时,尔和虽居旧将之行,惟守毗陵,于忠有慊。虽未彰显,其情在心。朕念相从之久,泯前过而封见功,爵以中山侯。今者朕服念尔勤劳,特释尔过,授以信国公之爵。食禄三千石,永为子孙世禄。(《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

里面这句“于忠有慊”还是非常严厉的话,“慊”是满意、满足的意思,说明老朱对汤和当年酒后的那段话始终耿耿于怀。而汤和对此心知肚明,此后一直小心谨慎,对于揣摩朱元璋的上意非常用心。

老年朱元璋

洪武十七年、十八年,两位开国重臣曹国公李文忠和魏国公徐达相继去世,汤和感觉到朱元璋有重组军界领导层的念头,于是主动提出告老还乡,得到了老朱的赞赏。

于时,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魏国、曹国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赐钞治第中都,并为诸公、侯治第。(《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

安然离世

此后汤和虽然被朱元璋短暂召回主持剿灭倭寇,但终于在洪武二十一年六月正式退休。老朱在给汤和的敕文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双方三十多年革命友谊的不舍,但心中想必是高兴的。实话实说,在皇太子朱标在世的时候,朱元璋是不打算清洗老战友们的。让他们退休回老家生活,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保护。

(洪武二十一年六月)甲辰,信国公汤和还乡,赐敕谕之曰:...今天下大安,尔亦年迈,命归乡里,营府以居。今告府完,挈家以往。呜呼!三十年于兹,视以寻常。今忽言归,陡然欷歔不能自已,由同患难于有年,致若是之伤也。...(《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一》)

汤合墓神道

那么在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之后,为何汤和可以善终呢?一来他是开国元勋,二来又是朱元璋之子鲁王的岳父,这两条几乎是被清除勋贵们的标配。但是汤和又是幸运的,他完美地避开了所有的雷点。

汤和虽是开国元勋,但他一来从洪武十九年开始就远离了核心圈子,只负责过一些剿灭倭寇的零星战斗。二来汤和在洪武二十三年中风,此后身体一直不佳。朱元璋没有理由,也不忍心对他产生任何怀疑。

汤和虽然是鲁王朱檀的岳父,但鲁王早在洪武二十二年就因服食金丹过度而铅中毒去世。虽然留下了一个儿子,但直到汤和去世那年,他的这位外孙也才7岁而已,朱元璋实在是无需担心鲁王系亲王和军界大佬有所勾结。

汤和的长子前军都督佥事汤鼎此时已经牺牲于征讨云南的战斗中,信国公爵位的继承人汤和之孙汤晟年纪还小,信国公一系对皇权产生不了任何威胁。

到洪武二十七年的时候,汤和已经病得起不了床。此时朱元璋在诛杀了大批勋贵之后,突然萌发了强烈的怀旧感,于是下旨派车接汤和进京叙旧。二人相见之时,朱元璋谈起来许多当年的乡里故旧以及起兵之初的艰难困苦。汤和已经不能说话了,只能听着皇帝在那里絮絮叨叨,然后点头示意而已。在汤和眼里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是皇帝,而是一个没有知心人可以说话的孤独老人。

二十七年,病浸笃不能兴。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手拊摩之,与叙里闬故旧及兵兴艰难事甚悉。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八月七日,信国公汤和去世,终年70岁。朱元璋为之辍朝一日,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信国公的爵位丢了

笔者在前文说到汤和的长子汤鼎在汤和之前便已殉国,长孙汤晟年纪还小,没有到袭封的年龄。此后汤晟及其子汤文瑜“皆早世,不得嗣。”时间一转眼就到了明英宗时代,汤文瑜的儿子汤杰长大成人,向朝廷提出袭封信国公的请求。明英宗在夺门之变之前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苛之人,中断了四十多年的公爵想在他手上恢复?那是门都没有。

英宗时,文瑜子杰乞嗣爵,竟以历四十余年未袭,罢之。(《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

刻薄寡恩的明英宗

时间转眼又到了明英宗的孙子明孝宗时代,由于在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刚刚册立了皇太子,心情大好的孝宗皇帝下旨查找开国功臣的后代下落,以便施恩。

(弘治五年三月)戊寅,以册立皇太子礼成,诏告天下。诏曰:一太庙配享开国功臣追封王爵者,俱系辅佐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有大勋劳之人。 今其子孙有不沾寸禄、与编氓无异者,该部查勘明白,具实以闻,量加恩典,俾奉其祀。(《明孝宗实录卷六十一》)

经吏部尚书王恕的查勘,汤和六世孙汤绍宗现在南京。并无官职,与军民杂处。于是孝宗下旨封汤绍宗为南京锦衣卫世袭指挥使。对此汤绍宗的叔父汤俌上奏朝廷,称其他功臣因为有罪而夺爵,自己家只是运气不好,应该袭封的子孙每次都恰好去世,所以造成了爵位的中断。现在也不敢乞求恢复信国公的爵位,只求能恢复中山侯的爵位即可。但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弘治六年十一月)庚子,信国公汤和玄孙俌奏:近奏恩诏录用开国元勋子孙,臣侄绍宗及鄂国公常遇春玄孙复,曹国公李文忠玄孙璇,卫国公邓愈五世孙炳,俱授南京锦衣卫指挥使,世袭奉祀。各家子孙俱荷恩宠,但常遇春子茂、邓愈子镇、李文忠子景隆初皆以罪夺爵。臣家止因应袭子孙笃疾相继亡殁,以故未袭,无他罪犯。见存诰敕、谕券及南京吏部并守备官保勘文卷可证。乞下廷议,命绍宗仍袭高祖侯爵。(《明孝宗实录卷八十二》)

此后直到明世宗嘉靖年间,汤绍宗被封为灵璧侯,子孙世袭。灵璧侯一爵共传了五代,直到明朝灭亡为止。

结语:汤和作为少数能够在洪武朝寿终正寝的开国元勋,其信国公一爵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流传下来。其中既有其本身子孙连续早逝的原因,也有改朝换代之后,朱棣一系皇室并不想恢复信国公爵位的原因。好在他的子孙在嘉靖年间赶上了另有目的的明世宗,好歹恢复了汤家勋贵的地位,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孝宗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元璋,汤和,爵位,太祖,侯爵,实录,常州,笔者,张士诚,老朱,消息资讯,朱元璋,汤和,信国公,汤绍宗,张士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元璋,汤和,爵位,太祖,侯爵,实录,常州,笔者,张士诚,老朱,消息资讯,朱元璋,汤和,信国公,汤绍宗,张士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元璋,汤和,爵位,太祖,侯爵,实录,常州,笔者,张士诚,老朱,消息资讯,朱元璋,汤和,信国公,汤绍宗,张士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