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写的真经,让朱棣给念歪了-浅析明初天子亲征的弊端

朱元璋写的真经,让朱棣给念歪了-浅析明初天子亲征的弊端

前言:说起明成祖朱棣,其五次亲征漠北的丰功伟绩一直都被后人敬仰。以至于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代,因仰慕先祖御驾亲征的伟业,结果酿成了震惊中外的“土木堡之变”。实际上在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战略之中,天子亲征从来不是第一选项。今天笔者就以明初两代圣君对亲征的态度,探寻皇帝本人的战略考虑和无奈选择。

明太祖朱元璋的设想

朱元璋本人是具有极高战术素养和军事能力的,正是凭借过人的军功,朱元璋才能在郭子兴集团之中脱颖而出,独挡一方。但是自从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义军攻克应天(今南京)之后,朱元璋就很少再亲自领兵出征,统兵大权都分散到了邵荣、徐达、常遇春等人手上。唯一的两次亲征,对手都是陈友谅。第一次是陈友谅率军突击南京,朱元璋击败对手后对陈友谅的老巢江州(今九江)发动了一次追击。第二次则是鼎鼎大名的“鄱阳湖决战”。只有这两次事关朱元璋政权生死存亡的危难之时,朱元璋才亲自出征。

明太祖朱元璋

可以说朱元璋的想法就是皇帝坐镇京城,讨伐天下的重任交由信得过的臣子去执行。当然这和明朝开国之初将星特别璀璨也有关系,在前期的时候明军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这样的名将,中期又有蓝玉、傅友德、沐英、这样足以继往开来的中生代。而到了后期朱元璋虽然剪除了大批的开国元勋,但他的儿子们晋王朱棡、燕王朱棣、辽王朱植、宁王朱权等又完全可以无缝衔接。

因此虽然明朝的头号敌人依然是蒙古人,朱元璋却可以在南京稳坐中军帐。前期靠着徐达、李文忠、傅友德、蓝玉等大将,后期靠着北线的九大“塞王”,他自然是不必御驾亲征。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仍然延续了其皇祖父皇帝坐镇京师的策略。但朱允炆一系列削藩举动,使得其祖父在北方一线的布置完全落空。最终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联手将朱允炆政权摧毁,历史就此进入了永乐时代。

明成祖朱棣的无奈

朱棣登基之后,本来有过一定程度恢复乃父亲王守边的想法。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八月,朱棣刚称帝两个月,高阳王朱高煦就被打发回了北平。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朱高煦受命率兵往开平操备。

(永乐元年二月)甲戌,命郡王高煦率兵往开平操备,谕之曰:边报虏欲寇边,方春兵民不得耕种,朕所深虑。命尔将兵驻开平, 虏至即相机剿除,否则按兵待之。庶边境之人,得以尽力屯田。 然虏狡猾,不可易视。万一蹉失,则损威招衅,不可不谨。(《明太宗实录卷十七》)

但是由于朱高煦实在太不安分,野心太大。朱棣无奈,最终在永乐二年三月将其召回南京,封为汉王。北平的防务虽然交给了第三子赵王朱高燧,但朱棣终究还是并不放心,不然他也不用日后迁都北京了。

朱家祖孙四代

既然儿子靠不住,那一同靖难的老兄弟是不是可靠?遗憾的是,这批靖难功臣和当年的开国功臣比起来,能力上差了十万八千里。永乐朝的时候一共封了四个国公,其中成国公朱能是少有的具备统帅能力的大将,可惜于永乐四年在征讨安南的半路中不幸病故。另两位英国公张辅和黔国公沐晟都只是在讨伐安南的战斗中大显身手,其中沐晟世震云南,张辅也没有在对抗蒙古人中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

永乐七年,朱棣准备讨伐北元大汗本雅失里,当时派出了以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总兵官,武城侯王聪为左副将军、同安侯火真为右副将军,靖安侯王忠为左参将、安平侯李远为右参将的豪华阵容,率军十万北伐。

结果却是丘福盲目冒进,致使五位公侯被敌人包了饺子,明军遭遇一次惨败。朱棣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亲征。可以说朱棣并非不想执行其父朱元璋大将领兵、亲王守边的策略,可惜时移世易,永乐朝亲王也好,勋贵也罢,都无法和大明开国时那一批亲王和勋贵相比。所以朱棣迁都北京,并自己五次御驾亲征,其实是无可奈何的最坏选择。

明仁宗、明宣宗父子

朱棣驾崩后,胖得骑不动马的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后自然没有他父皇那么好的兴致。事实上朱高炽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执政期间,北平城外只去过一次长陵。一个来回,不过区区5天时间。

洪熙元年四月乙卯,车驾诣长陵。戊午,谒祭长陵。己未,车驾还宫。(《明仁宗实录卷十四》)

朱家三兄弟

朱高炽驾崩后,皇太子朱瞻基继位,是为宣宗。宣宗于继位第二年就亲征二叔汉王朱高煦,又于宣德三年九月巡边,并亲自领军讨伐兀良哈部虏寇,似乎是其子明英宗朱祁镇的楷模。

但是朱瞻基在朱棣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以皇长孙的身份居守北京。第二次北伐之时更是随军出战,差点殁于阵中。此后朱棣又以25个卫所的兵力设立皇太孙亲军。可以说朱瞻基的军事能力以及在军中的人脉,远不是自小生养于皇宫的朱祁镇可比。

永乐八年二月戊戌朔,命皇长孙留守北京, 命户部尚书夏原吉等议留守北京事宜。(《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一》)

(永乐十二年三月)庚寅,车驾发北京,皇太孙从行。先是,上谓侍臣曰: “朕长孙聪明英锐,勇智过人。今肃清沙漠,令侍行,俾知用兵出奇之法。 亦使躬历行阵,见将士之劳苦,知征伐之不易。”(《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九》)

而且朱瞻基在巡边之前,早已册立了朱祁镇为皇太子。由此可见朱祁镇既无其父的英武,又无乃父的智谋,盲目学习曾祖父朱棣和父皇朱瞻基御驾亲征,只能给大明王朝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明宣宗朱瞻基

结语: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全盘计划之中,皇帝本人根本不需要亲征。但其子朱棣篡位后,由于身边既无可靠的亲王可以守边,又无能力超群的大将可以统兵,迫于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由自己御驾亲征。到了他孙子朱瞻基,虽然也有多次亲征,但都属于谋定而后动,并无实质性危险。而明英宗朱祁镇既无乃祖的能力,又急于掌握兵权,终于酿成了险些亡国的土木堡之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初,大将,朱元璋,永乐,浅析,朱高煦,天子,朱棣,真经,北京,消息资讯,朱瞻基,朱元璋,朱祁镇,朱高煦,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初,大将,朱元璋,永乐,浅析,朱高煦,天子,朱棣,真经,北京,消息资讯,朱瞻基,朱元璋,朱祁镇,朱高煦,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初,大将,朱元璋,永乐,浅析,朱高煦,天子,朱棣,真经,北京,消息资讯,朱瞻基,朱元璋,朱祁镇,朱高煦,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