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北汉名将杨业
历史上杨家将杨业本称为杨重贵。 父亲杨信是麟州的豪门,五代混乱时占领麟州,自称刺史,当前形势动荡先后加入后汉和后周。杨信入汉的时候,他派儿子杨重贵去太原,是为了和刘崇做朋友,刘崇当时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杨信又投靠后周,得到周太祖郭威的批准。杨信死了,儿子杨崇勋继承刺史,在麟州归顺北汉刘崇。之后杨崇勋又归顺了后周。尽管如此重复,杨重贵在太原生活没有受到影响,处于五代混乱而特殊的时代。
年轻英雄的杨重贵受到刘崇的高度重视,他把杨崇贵当孙子,改名叫刘继业。从小就侠义洒脱,擅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得到的战利品比别人多几倍。对他的随从说:“我以后要当将军带兵,像猎鹰一样,猎狗追捕野鸡,野兔。”长大后辅佐刘崇、为保护指挥家而英勇战斗而闻名。多次晋升建雄军节度使,多次立战功,每次都会获胜,国人给他起了外号“无敌”。
但是,刘继业在北汉30多年的战绩被淹没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都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在《宋史》中多次提到与刘继业的交锋,都以刘继业的失败告终。刘继业和宋将党在太原城下战斗,被党以少击众大败,刘继业躲在战壕里,然后靠着城下的绳子脱身。凭着这样狼狈的战绩,为什么会无敌? 而在《续资治通鉴》中,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后,仍在继续战斗,得知宋太宗派刘继元主动号召投降,刘继业含泪脱下军服归来。
记录这段历史文字只不过是几十字,非常简化。《九国志》中记载了刘继业的功绩,很遗憾历史记载一直没有流传到今天。《辽史》中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汝与我国角胜30多年,今天将以什么样的脸面相见?刘继业在北汉时主要对手是辽国。北汉一直臣服辽国,但强大的辽国经常侵犯北汉边境,刘继业守卫北汉边境,经常与入侵的辽军交战,规模不是很大,但30多年没有处于下风让刘继业积累了守卫边防丰富的经验。
太平兴国4年,宋太宗讨伐北汉,平时听说刘继业声名显赫,花大量的钱找他。之后,刘基守得太原非常危急,所以刘劝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以保全自己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太宗派使者去唤刘继业,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卫将军的右领军。军队回国后,任命刘继业为郑州刺史。刘归宋后复姓杨名业。
说起杨业,你就会马上想到杨家将。在的《演义》版本中,北宋时期,杨姓使用金刀八枪,使辽兵闻风丧胆,为宋作出了巨大贡献。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恶、杨家名将受到狠毒的压迫。京剧《四郎探母》中面对八千岁的质疑,杨六郎说:“我大哥为宋王尽忠而死。我二哥为护父帅刀下丧身于阴曹。我三哥被马蹄踏成肉泥。我四哥落入番邦手里没有好的结果。我五哥看破红尘出家。我的七弟被被潘仁美用药麻翻,一百零八支毒箭,射得七弟浑身如同刺蓬一般。杨家将的尸骨还少,论功劳才挣了这条玉带蟒蛇!”可见杨家一门忠烈,无论是水浒里的青面兽杨志,或者金庸笔下的杨铁心、杨康、杨过三,都以杨家将为先人。
说到杨家将,大家联想到潘仁美,他是中国戏剧和小说中的名字,他的真名是潘美。看了电视剧和小说大家认为忠诚的杨将军因为他才死的。他之前跟随柴荣立了不少功劳。柴荣很看好他,以前重用过他。后来陈桥兵变后,潘美听从了赵匡胤说服了一位重要将军,赵匡胤很欣赏他。和赵匡胤一路南下为宋朝的建立和江山的奠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潘美的性格除了勇猛善战人品历史上也是可查的。赵匡胤发动兵变后,他夺取了王位;潘美跟随赵匡胤依然忘不了旧主恩情。没像大多人认识中的忠臣那样和旧主一起去,而是拼命保护柴荣的子孙,养育了柴荣的儿子,这也是善良正直忠实的个人美德的体现。
很多民间人士认为潘美故意不支援杨业,最终导致杨业命丧。史料记载杨业之死包括这场战争的失败,主要原因不是潘美,而在于王侁。王侁是这场战争的监军,缺乏作战经验不巧大权在握又掌握话语权。杨业在仔细分析了战局形势后,提出了声东击西的策略。敌军人数远远超过我官兵人数,正面对抗讨不了便宜,王侁没有采用这个策略反而被他嘲笑了。王侁决心要打,所以没有办法。杨业先领兵王侁接应,结果一战后,他转到了集合点,精疲力尽,但王侁退兵,导致杨业被辽军俘虏。杨业叹了口气说“朝廷厚待我,不得不报效国家,不料却被奸臣所逼,王师失败,我有什么脸面活着!”绝食3天死了。由此可见,陈家谷口进军杨业,随后撤出部队的人不是潘美,而是王侁。史料记载对王侁的退兵,潘美阻止了,没有坚决阻止,不代表潘美没错。由于他误相信了王侁的话,不够果断阻止错误,不像小说家写的那样坏,在陈家谷口算计了杨业,不像小说和电视剧中描绘的那样按兵不动杀了杨七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