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有唐,一以考试为准绳,而后平民有参与政治之机会,阶级观念,赖以破除焉。
中国的选官制度一直在发生变化,直到科举的出现,这才彻底定型。
在隋唐之前,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着权力核心,各个阶级的上升通道被封闭。
说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根本不清楚,他能够反复地辞官做官,仅仅是因为家族显赫。
终南山是陶渊明的弃官归隐之所,但后来却成了当官重用的捷径,反差太大。
终南捷径从古至今都有,而且效用极佳。著名大诗人,诗仙李白,也走上了这条路,但是跌的极惨。
首先声明一下,李白不想不想去参加科举,实在是因为没有资格,毕竟唐朝的科举实在是太严苛了。
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李白肯定符合这四项标准,但可惜的是这是科考之后的复审。
唐诗如此兴盛的原因,是因为科考也将这一内容纳入,如果李白参加,那肯定是如鱼得水。
封建王朝推行的是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而唐朝更加严苛,商人的子女及其亲属不能参加科举,一人从商,全家遭殃。
李白是商人之子,没有资格参加科举。
终南捷径是李白可奈何的选择,想当官的他只能绞尽脑汁地走偏门。
李白是位大帅哥,他的双眸光彩照人,风流蕴藉,很得女孩子的喜爱。
李白是一名浪子,感情无法约束住他的脚步,但为了当官,他选择了委屈自己,付出自己的身体,成为了一位赘婿。
谓之赘婿者,言其不当出在妻家,犹人之身体有肬赘,非应所有之也
赘婿在唐朝的地位极其低下,被看作是人体多出的肉瘤,哪怕是李白才华横溢,也免不了非议。
李白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当赘婿,那是因为妻子是宰相许圉师的孙女。
妻家在官场上有人,想让其拉自己一把,但李白的算盘是打错了,人家根本就不在意这名赘婿。
所以说,李白只是做了无用功,在妻子死后,他和自己的一子一女被赶出许家。
通过联姻改变命运,李白没做到,但人家有才华,继续。
写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高适与其交好,宰相张九龄的幕僚孟浩然是其好友,贺知章、王昌龄这些官场之人更是与其相交。
李白凭借这些人脉关系,将自己的才华横溢传播到四方,终于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有公主知道了李白的才名,和其接触后被彻底征服,然后推荐给了皇帝。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用诗歌赞美自己的宠妃,唐玄宗十分满意,封其为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是皇帝心腹,起初李白还觉得满意,可是他屡屡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方针被唐玄宗无视时,他愤怒了,选择了辞官反抗。
这不能怪皇帝有眼不识谪仙,实在是李白的诗实在太好,让其参加宴会是物尽其用。至于参加国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是科举出身的李白在皇帝眼里不够格。
因为是靠偏门当的官,哪怕李白才华再高,也得不到官场的认可。
才华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李白依旧不甘心,来了次政治投机。
投机是有风险的,进是一步登天,退是万丈悬崖,可惜李白的运气不够好。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失去了国家控制力,他的儿子彼此争夺国家的权力,李白支持的是永王。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永王率领大军破丹徒,杀太守,整个江淮地区为被其攻占。
但是,永王被定义为叛乱,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很快将其平定。
李白本来应该被处死的,但他的好友为其四处走动,这才被改为流放。
李白虽然不停地走后门失败,但他的才华却是实打实的,佳人相伴,纵横潇洒,肆意一生,还真是福利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