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整个南北两宋能值得一夸的皇帝也就是宋神宗赵顼,南宋的皇帝更是一群享乐的自我催眠主义者。但有一位南宋帝王,可以说是赵家少有的明君能人,胸怀抱负而不得,他就是宋孝宗赵昚。
赵眘意外成太子
宋孝宗赵昚原名赵伯琮,是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皇位最终还是回到了老大家)。公元1162年,80多岁宋高宗赵构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宋孝宗。
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了改变对金国的屈辱局面,他还多次主动对金出击,以图光复河山,但是都没有取得预想的成绩。虽则如此,在南宋一朝,他仍旧是一位相当杰出的君王。
赵昚能当皇帝原因比较复杂。公元1129年金军奔袭扬州,宋高宗赵构突受惊吓,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也就在这一年的秋天,高宗唯一的亲儿子也突然夭折,一时间高宗膝下无人皇储空虚。
朝中大臣劝高宗早日则立太子,以安时局,赵构于是命人在太祖后代的孩子中选择子嗣继承帝位。经过一番选择,最后只留下了赵伯琮和赵伯浩二人。
宋高宗赵构原本是比较看好健硕的赵伯浩的,但就在斟酌之际,一只猫从两人身边经过,赵伯琮淡定不动,但是赵柏浩却飞起一脚向猫踢去。高宗赵构见此,认为赵伯浩轻狂难当社稷,于是决定留下赵伯琮,此时他才只六岁。
在宫中赵伯琮由张婕妤养育,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他便被授为和州防御使,赐名赵瑗。当时高宗赵构的宠妃,吴才人却闷闷不乐,也想养育一子。高宗于是又选了宗室的一个五岁幼童赵伯玖赐名为瞿,交由吴才人抚养。
如此一来,宫中就有了两位储君,这就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安。公元1135年,高宗赵构应大臣赵鼎之请,让赵瑗在资善堂读书,还请了学识渊博的老师教授他学习。那赵元天资聪颖,博闻强记,深得高宗赵构的喜爱。
在他15岁那年,高宗赵构还封他做了晋安郡王,让他开始接触政事。年轻的他对秦桧的妥协投降主张十分不满,还经常出言顶撞秦桧。秦桧也忌惮于赵瑗的能力,于是便经常教唆高宗赵构免去赵瑗皇子的身份,好在赵构看出了秦桧的心思,没让他得逞。
公元1154年。浙江衢州发生了强盗抢劫的案件,秦桧没有上奏就私自调动军马进行拘捕。赵瑗就将此事密告到高宗赵构那,赵构得知后非常震惊,心里对秦桧的擅权举动感到十分不满。
此时,高宗的另外一个养子赵璩也已经成人了,被封为恩平郡王。对于同为太祖之后的两人究竟立何人为嗣,高宗赵构又犹豫不决了。
最终高宗赵构想出了一个高招,他赐给两人美女各十名,名为赏赐,其实另有打算。过了一段时间后,高宗赵构又将美女召回,经过检查发现赐给赵璩的十名美女已非完璧之身,而赐给赵瑗的那十名美女仍是完璧之身。经此事,高宗赵构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登基成帝,决心北伐
公元1162年金兵退兵后不久,朝廷百废待举,而朝中主战主和两派再起纷争。高宗赵构心灰意冷,决心禅位远离朝堂的是是非非。在这年的五月,正式下诏册立赵瑗为皇太子,并改名赵昚。到了六月,高宗退位,移居德寿宫,赵眘继承皇帝位,是为宋孝宗。
孝宗继位之后锐意恢复,在他继位的第二个月,他就启用抗金名将张浚为江淮宣抚使,同时还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追复其官爵。孝宗的这些举动顺乎民心,朝野上下为之一振。
到了第二年四月,宋孝宗就授意张浚筹划北伐。到了五月张浚就派遣李显忠渡江出击,先后收复了灵壁、虹县等地,继而又攻陷了宿州。宿州之战,宋军斩杀金兵数千,俘获近万人,捷报传来,举国欢腾。
孝宗便任命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任命邵宏渊为副使。金军左副元帅屹石烈志宁亲自率10万大军来攻,李显忠一边率领部下浴血奋战,另一边又要求邵宏渊发兵,合力夹击金军。
但是邵宏渊却按兵不动,还对部下说,现在正当盛暑,就算是摇着扇子也不凉快,何况是顶着炎炎烈日披甲作战呢。士兵们听了这话,军心动摇,甚至有些参战的将领还带兵临阵逃脱。
李显忠孤军奋战终是难支,只好趁着夜色撤离了宿州,那金兵就趁势掩杀,宋军大败,死伤不可计数。军资器械几乎丧失殆尽,孝宗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无人可托,北伐梦碎
北伐失败之后,张浚上书请罪,朝中的妥协派官员便趁机诋毁北伐的主张,提出求和的主张。而孝宗此时信心动摇,便启用了汤思退为相,让他主持与金议和之事。汤思退是秦桧的余党,力主求和。
他极力排斥主战派将领,致使张浚被罢官,不久死于谪途。公元1164年,金世宗为了达到以战促和的目的,发兵南下,先后攻占楚州、毫州、滁州等地,并准备渡江南下。
在这种情况下,孝宗只得同意签订议和协议。协议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南宋皇帝不再向金称臣,改称叔侄关系,南宋给金每年的岁贡改为岁币,南宋割让商州,秦州给金,那这就是历史上的“隆兴和议”。
虽然说宋的地位自此有所改善,但这仍然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既然合约很屈辱,孝宗签订之后更是力图振作,希望能够再度北伐,改变屈辱局面。
他整顿士卒的同时,在朝中精选抗金良将,为日后北伐做准备。但是此时的朝堂君虽有光复之心,却无可托之将。
随着南宋一系列名将如岳飞、韩世忠、张浚等人的先后,朝中可以托付军国大事的,就只有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一人了。
虞允文这个人颇有军事才能,曾经在完颜亮南侵之时,于采石矶大败金兵,从而名扬天下。孝宗对他非常赏识,先提拔他为枢密使,后又将他任命为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让他到四川整军备战,而且还和他相约来日出兵,东西并举,共克金室。
可惜的是天不假年,公元1174年,虞允文因劳累过度,带着一身遗憾与世长辞。孝宗受此打击,再加上高宗掣肘、朝臣离心,心灰意冷之下,再也不提北伐了。
专心国事,开创乾淳之治
那自此之后,孝宗安于外事,转而对内政进行治理。他多次下诏减免百姓赋税,对于以往提前征收赋税的做法加以制止,要求各地按照时间征收田赋,违者严惩,以此来保护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此外,孝宗还要求各地劝课农桑,兴修水利,解决关乎民生社稷的实际问题。在文化方面,孝宗又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环境。正是由于这种宽松的社会环境,在他统治的年代,涌现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和文人,比如说思想家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等人,又比如说著名的文学家陆游、杨万里、辛弃疾等人。
宋孝宗他还非常的孝顺,他自幼被高宗抱养入宫,因此一直以来对高宗极为的恭敬又孝顺。高宗退位之后,仍然时常干预政事,在对金的问题上和孝宗意见相左,便常以太上皇的身份加以掣肘。
但孝宗对此并不生气,为了避免父皇动怒,他有时候还尽量满足高宗的一些无理要求。公元1187年,81岁的高宗病重,孝宗非常担心,便常留在德寿殿昼夜侍奉高宗。
到了九月份,高宗,孝宗更是下诏表示要为高宗守孝三年,在服丧期间他只吃少量素食,以至于日见憔悴,面容枯槁。
他的一位吴姓妃子见状非常担心,就暗中吩咐内侍在他的膳食里加一点鸡汁,孝宗发现之后十分恼火,当即将这位吴姓妃子驱逐出宫。
公元1189年的二月,金世宗病死,他的孙子完颜璟继承了帝位,是为金章宗。那按照隆兴和议,年过花甲的孝宗要向年仅21岁的金章宗自称为侄。
孝宗自然是不愿意见到这种尴尬的局面,就把皇位禅让于太子赵惇,自己退居重华殿做起了太上皇。赵惇继位之后,皇后李氏嫉妒又霸道,与孝宗的关系非常不好,她当上皇后之后就在光宗赵惇面前离间他们父子,致使孝宗父子关系日渐疏远。
孝宗独居重华殿有时候想见见自己的儿子,都因为李皇后的阻挠而无法实现。孝宗为此常常闷闷不乐,身体也每况愈下。公元1194年六月,南宋唯一有心光复江山的皇帝宋孝宗孤独的于重华殿,也带走了一生未能实现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