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国力强盛,四方来朝,可是唐太宗时期出现一件怪事:有个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名叫黠戛斯(xiajiasi) 的民族,于公元648年带着礼物来见李世民,不仅要求臣服于“天可汗”李世民,还要与李世民认亲。所谓认亲者,乃是与李世民有亲戚关系也。李世民大惑不解?难道咱们李家,有什么亲戚流落到了叶尼塞河那么遥远的地方了吗?李世民立即追问缘由。
却原来,这一切都与汉代著名降将李陵有关。
(黠戛斯人)
公元前99年,李陵带五千步卒作为偏师进入草原进攻匈奴。由于配合问题,加之运气不好遭遇匈奴单于主力,被三万多匈奴骑兵包围。李陵先是利用匈奴人多势众的轻敌心理,斩杀数千名匈奴骑兵,逼得匈奴单于又急调八万骑兵围追堵截。李陵先后利用树林和战车结阵的方式限制对方占据数量优势的骑兵,且战且退的过程中又接连杀伤匈奴数千人。直到最后汉军被围在一个峡谷中切断退路时,李陵已经指挥这五千步卒杀伤匈奴骑兵过万了。此时,一个汉军军候叛变投敌,把军中箭矢已尽且并无援军接应的情报告知单于,最终李陵被俘。此战在历史上非常出名,俗称浚稽山之战。
李陵被俘后,祸不单行,没多久汉武帝听信误报,以为李陵帮匈奴练兵,于是诛杀其三族。李陵伤心欲绝,只好留在匈奴再未归汉。匈奴人敬重英雄,其首领觉得李陵确实是个将才,不但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还封他为右校王,给了他一块封地。
注意了,这块封地是重点,封地本来的名字叫着“坚昆”,唐朝时被称为“黠戛斯”,也就是本文开头,来见李世民的那个民族的名字。李陵从此居住在“黠戛斯”,但他人在西域,心在汉朝,总想着回归中原,可惜一直到他死,都没有找到机会。
这个故事说明了:“黠戛斯人”是李陵的后代,而李陵是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所以,“黠戛斯”也是李广的后代。
那么,李世民与李广和李陵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有的。
唐朝的高祖皇帝李渊,也就是李世民的父亲,一直尊西凉太祖李暠为先祖,而这个李暠,就是李广的十六世孙。
这么看来,大家都是李广的后代了,属于同祖同宗,来认亲自然没错。不过从公元前99年开始,到唐朝贞观年间,已经700多年了。
(李陵)
据史书记载,当时来的那批黠戛斯人,酋长叫着失钵屈阿栈,失钵屈阿栈与他的族人确实是中原人模样,黑黑的头发与黑黑的眼睛,并不像该地区其他民族是“赤发绿瞳”。可见他们的祖先应该是中原人。
得到证实后,李世民大喜,热情款待并认下了这门亲戚,并同意在黠戛斯所辖地区设立坚昆都督府,封其头人失钵屈阿栈为左屯卫大将军及坚昆都督。
这样一来,黠戛斯人不仅达成了与唐朝皇室认亲的目的,也实现了他们的先祖李陵回归祖国的愿望。
此后,唐朝与黠戛斯人保持了非常密切地交往,直到唐中宗李显时期,唐朝给黠戛斯人的国书中,仍然有“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的说法,这让黠戛斯人感到很欣慰、很满足。
(李世民)
然而世事变幻,难以预料,唐玄宗后期,唐朝由盛转衰,黠戛斯也在与老对手回鹘的争斗中失败。
公元758年,一直与黠戛斯缠斗的回鹘集中兵力击败了黠戛斯,之后,回鹘多方压制黠戛斯,使黠戛斯与大唐的交往断绝。而此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危急关头,险象环生,自顾不暇,也无力帮助黠戛斯。
这种困境,倒成就了黠戛斯人,他们决定奋发图强以自救,他们努力发展生产,加强军事训练,数十年后,终于在唐文宗时期迎来他们的高光时刻。
公元840年,黠戛斯一鼓作气,将长期压迫、盘剥自己的回鹘王庭击破,回鹘汗国也因为可汗被黠戛斯十万铁骑杀掉而迅速土崩瓦解。可见,黠戛斯还是很有实力的。
完成这一壮举后,黠戛斯迫不及待地要与大唐恢复藩属关系。公元843年,黠戛斯正式派遣使者注吾合素到长安觐见唐朝皇帝。847年,唐宣宗颁旨封黠戛斯可汗为“英武诚明可汗”,以示嘉奖。唐朝与黠戛斯中断了几十年的亲密关系又恢复了原貌。
(黠戛斯所处位置)
然而,由于地处西域,黠戛斯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总是因为王朝的兴衰而变化着。
唐朝之后,接下来是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再接着是军事上羸弱的两宋时期,让黠戛斯无从依附。而黠戛斯本身,也失去了曾经的辉煌。黠戛斯仍然在漠北草原生生不息,但是却再也没有高光时刻了,草原上频繁地变换霸主,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等都曾风光无限,而这些时间里,衰落下去的黠戛斯只能是附庸。黠戛斯又与中原王朝失去了亲密的往来。
再次回到中国大家庭已经是清代,乾隆时期歼灭准噶尔汗国,黠戛斯作为准噶尔汗国的附属也回归中国统辖,只不过,这时候他们的名字已经变成了“吉尔吉斯”。 进入近代以后的大清进入了丧权辱国的模式,随着伊犁将军辖地外围地区以及蒙古外围地区被沙俄趁火打劫,吉尔吉斯全部土地被划归俄国。留在清朝境内以及后来回归的部族就成了我们现在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柯尔克孜族,其实只是为了区别于当时被沙俄统治的吉尔吉斯而换的翻译方法而已。
(消灭了准噶尔汗国的乾隆)
我们算个时间账:从大约公元前98年,李陵接受匈奴封地“黠戛斯”开始,到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消灭准噶尔汗国,黠戛斯归于中国统辖为止,这期间大约有1855年的时间,黠戛斯人一直在为归属祖国而努力、而奋斗。这份情谊,值得我们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