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当我看历史书籍时,总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情怀,但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我只看到被传统礼教束缚的人们。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长长的人生道路上,人难免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这时,我们可以从杂乱无章的过去中,寻找各个事件的因果始末。历史,是经验的宝库,它引领着人们体悟失败;历史,是民族的集体记忆,使人对自身民族更有认同感;历史,成就了经验的宝库,更避免了后人重蹈覆辙,成为众人借鉴的对象。
明朝方孝孺曾指出:“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在万历十五年这个无风无雨、看似相当平静的一年,悄悄埋下了明朝灭亡的种子。细数万历皇帝的一生,也是非常悲惨的。
幼年登基被强势的张居正把持朝政,懂事后想自己有番大作为,却被现实的传统礼教、道德规矩所束缚,压得心灰意冷,就连想立自己最宠爱、最懂他的郑妃的儿子为储君,都遭到大力反对,死后也不能和自己挚爱长眠,只能让自己的爱人独自面对剩下的漫长道路,孤独面对人生百态。一件件小事将他推向风口浪尖,去站到文官系统的对立面,他无力反抗,只能以消极的行为来对应他的窘况,做出对一切无声的抗议。
曾经,我对万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早朝的行径感到十分不解,认为他过度放纵自己,不履行自己身为皇帝的职责。但在我深深了解后,对万历皇帝只有深深地无奈与同情,作为一位皇帝,看似万人之上,行为可以不受拘束、随心所欲,实则处处受限,受限于文官系统、受限于传统礼教、受限于社会的框架。
虽贵为天子,像是神的化身,事实上却是任人操纵的傀儡,不能有任何怨言,仅剩宗教色彩的天道仪式,在许多人事上他都是力不从心的,只能选择使用不上朝这个手段来做出对一切无奈的妥协,而造成这些悲剧的都是一些由细微末节、毫不相干的小事所引起的,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本书以人物为主题,每个人物的性格对未来的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张居正的强硬霸道,企图完全改变风气,却忘记了这股力量已存在千年之久,而且在改革过程中任用私人、与大太监结权、以及自己某些行为不端,得罪不少大臣,虽然在生前掌握极大权力,但在死后不但被各种舆论攻击,还被抄家,尸体甚至还被挖出来鞭打,落得死后凄凉下场。
而继任的申时行,虽是张居正提拔的官员,但为人处事圆融,他在位的八年半平平淡地过去了,虽然他看似没什么大功劳,但他的处事风格无疑是稳定社会的一股力量。
中国自汉武帝时期就是独尊儒术,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就是要清廉、要正直,但现实中官员贪污腐败、结党营私,就连明朝名臣张居正也不例外,着实让人感到讽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对道德的重视远超过律法,但过度重视道德反而成为中国进步的阻力。一个强盛的帝国,因为外患接踵而来,内忧纷扰不断而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华人世界依然存在着表面遵守礼义廉耻,实则贪污腐败的官员,历史已经给我们教训,记住这些并设法改变,是我们中华民族应该面对的课题。
单凭《万历十五年》一书,你或许不会一定了解明朝,但你肯定会更了解社会的本质。
书不贵,一杯奶茶钱而已。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链接在下方,自取↓↓↓
); }
《万历十五年》正版
¥26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