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又称惠帝)这个孩子可怜啊,10几岁就没了爹(如果他爹不死再多活20年,估计他四叔也不敢造反),自己当了皇太孙(“皇”这个字说明合法继承人地位已定),他那20几个叔王尤其是他四叔根本不把他当回事,朱标死了老朱不立自己儿子却立了个孙子辈的,这怎么回事吗,于是这个皇太孙在朱棣眼里就是个小毛孩,自己的大侄子罢了。于是一次只有燕王和朱允炆在的场合,燕王以手拍他的后背,以开玩笑的口吻对他说:“不意儿乃有今日!”这情景恰巧被朱元璋看见了,责问朱棣怎敢如此无礼。建文帝急忙为朱棣开脱,但估计心里那个滋味不好受啊,从那时就开始考虑如何处理撤藩的问题了。
老朱本想通过分封诸王替他的皇太孙守护边疆,没想到分封的25王大多拥兵自重,少则几千多则数万,朝廷派去的官吏根本不买帐,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朱允炆的帝位。朱允炆于是开始撤藩,先废周王后又废掉四个王,目标直指他四叔这个最强大也最有谋反气质的燕王朱棣,朱棣其实要当臣子废就废了,反正荣华富贵又少不了,但这个人一直就想当皇帝,所以他不肯就范,那就只能造反,朱棣确实就反了,反之前还装疯骗过朝廷官员,真是什么都干得出来。造反是需要口号的,于是那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口号就打出来了——清君侧,皇帝身边有小人把皇帝教坏了,所以要打过长江去,为皇帝铲除小人。叔侄二人大战四年,一个文弱书生皇帝终究没打过他四叔这个武将,何况朝廷的武将被他爷爷杀得干干净净,前方统帅竟然是个纨绔子弟李景隆,朱允炆也曾到老朱的画像前哭过,问老朱为什么杀了那么多猛将,导致自己无人可用。即使这样,朱允炆还是能够胜的,但他太仁慈了(文人皇帝啊)竟然给前方将士下了一道圣谕:不得杀死他四叔朱棣(否则问罪),只能活捉。这让前方将士怎么打仗,结果有一次朱棣冲到济南城下(好像是济南)被楼上一守将认出来了,于是招呼神箭手,眼看朱棣马上毙命,统帅止住神箭手对那个将军说皇上有旨不得射杀燕王,我们担不了这个罪名。于是朱棣仓惶离去,逃过一死。
四年之后,南京陷落,宫内起火,朱棣冲进皇宫抱着一个焦尸(据说是朱允炆)猫哭耗子似的挤了些眼泪:皇上啊,我是来杀陛下身边的小人的,你怎么想不开就死了,你叫我这个四叔怎么对得起啊。闹剧过后,朱棣登上皇帝宝座,估计那时心里美的哦。但还是不放心这个大侄子到底死没死,全国寻找,甚至派郑和七下西洋,还找了个理由叫向西方蛮夷展示国威。朱允炆到底死没死谁也不知道,不过他的小儿子当时才2岁,被关进监狱直到英宗时50多年后才被放出来,出来时连牛马都分辨不清,史称建庶人。那些文臣倒是很有骨气,黄子澄大骂朱棣受酷刑而死,朱棣对那个大才子方孝儒倒很器重,还想让他写继位诏书,许诺以高官,方孝儒大骂朱棣乱臣贼子,朱棣说你自己不怕死难道不怕诛九族吗,方孝儒边骂边说诛十族又何惧。于是朱棣狼性大发,就诛你十族。这哪来的十族呢,于是朱棣用方孝儒的朋友、乡邻作为第十族统统杀掉(寒!)。诛十族,这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例。
朱允炆没有陵墓,整个明朝200多年,他也没有谥号,直到几百年后乾隆才给了他一个谥号明惠帝,惨啊!他生错了年代,如果在明朝中期他绝对是个好皇帝。小结:姓名:朱允炆出生:洪武十年(1377)谥号:惠皇帝(清高宗追谥)庙号:无陵寝:无父亲:朱标母亲:吕妃最得意的事:没有最失意的事:痛失帝位最擅长:写诗鉴定:想成为明君,却被他四叔推翻。文人皇帝的典型,心太软。